何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75-01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程安排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要求也在逐渐加深,考查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已经由原来的单一考查字词,发展到现在的重阅读重理解,重平时的文言知识积累及灵活运用。
由于文言文的自身特点,加之现在学生对文言语言的陌生、不熟悉,所以很多学生感到在学习文言文时无从下手、很迷茫,认为文言文十分的难学,以至于有的学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其实对文言文的学习,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学起来还是比较轻松、容易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我总结归纳出了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四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现在的学生,却越来越不注重阅读,觉得好像书本上没什么可读的,拿着书也就是随便翻翻,漫无目的。即使是读,也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就完了,看后根本没什么印象。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我一般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1、粗读。在刚接触到一篇新的文言文时,由于在字、词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头大。这时,我就要求学生先自行去整体阅读一下课文,可参考课文中的注释或是借助参考书,加之以前的文言知识积累,反复地阅读课文,做到能正确停顿和断句,能较流利地读完全文。
2、细读。在粗读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和课后的作业,知道本文的重难点,然后再带有一定目的性去阅读课文。这次阅读,就要做到十分准确、清晰、明白,基本上能够疏通文字的字面意思,弄清文章的大意,做到对课后的作业要求及文章的主题心中有数。
3、精读。在这一阶段,学生可选择性的阅读。既可选那些语句难以弄懂的句子、段落,也可选那些不好断句的长句、长段,当然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总之在这一阅读阶段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同时,在这一阅读阶段,要求也要相应地提高,对学生所选的阅读内容,要求他们必须弄懂弄透。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阅读之后,对于一篇新的文言文,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60%以上。再经过老师的讲解,这篇文章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多记。
俗话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这就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关键就在于他们平时没有去很好地记忆积累学过的知识,到用时就忘了,所以觉得文言文很难。而有的学生也有去很用功地记过,可就是怎么也记不住,结果就放弃了,这就是方法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一般是要求学生分这几种方法去理解性记忆的:
1、归类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学过的同类的,或是相似的字词集中到一起,这样在复习时既省了不少时间,又能提高复习记忆的效率。比如初中课文中有很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等,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把每册的这些内容归纳在一起,在归纳时既要写明意思又要写明出处和例句,到初三时再把每册的内容集中到一起。这样复习起来就方便多了,起到一题多用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对比性记忆。
2、分类法。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又恰恰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特别是虚词,稍不注意就会把它们的意思给混淆了。我在上课时,就让学生把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罗列在一边,把它的不同意思写出来,同样写上出处和例句,这样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它们的区别,记忆起来也就方便多了。比如“或”字,在“或异二者之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当“或许”讲;在“而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理解为“有时”;在“或凭或立”(蒲松龄《山市》)是“有的人”的意思。
3、类比法。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这是学生比较难懂的内容,在遇到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不好区分。针对这一类问题,可以从它们的词性入手去区分,只要能正确区分词性了,那么对它意思的理解也就相应地就简单了。比如《口技》中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一句中的两个乳字,咋看好像不好区分它们的意思,但只要抓住词性就很好区分了。前一个“乳”是动词,喂奶的意思;后一个“乳”是名词,乳头的意思。看,从词性上来进行类比是不是就很好掌握了。
三、多看。
学生认为文言文不好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文言文的接触少了,仅仅限于课文中的那点内容,阅读的面狭窄,缺乏文言这一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在课堂学习之余我会找一些课外的文言文让学生去阅读,不要求他们全部弄懂,只在于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和意境就行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四、多练。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掌握,就要通过练习来加以巩固、提高。现今学生,平时用文言知识的时间和机会本就少,如不勤加练习的话,过不了多久就会全忘记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隔一周就要写几道文言文方面的题让学生去做做,或是不定期地抽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去做,让全体学生来共同评判、修改,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只要脑、眼、口、手等全方位地动起来,再加上必要的时间保证,学习起来也是很轻松的,也一定能有所收获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