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 养生的至境

2016-09-13 12:12汪宝树
科学养生 2016年9期
关键词:不争杨绛金钱

汪宝树

人这一生 ,谁都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愿望、向往和追求。然而,为达目的,争与不争,或许总在困扰着人心。如今在竞争激烈、关系繁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为了求得生存、发展,不争却又很难立足、如愿。争与不争,往往在结局上必然波及身心健康。

今年5月25日,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以105岁高龄离世。人们在缅怀、追思其生平业绩时,想起她在世时对媒体讲过的一段流传甚广的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段话的关键词就是“不争”。这段文字原是杨绛翻译英国诗人兰德暮年写的一首小诗《生与死》的,1944年《杨绛散文》出版时,被杨绛视为自己的人生哲学,用作卷首的题词。

不争,原是两千多年前老子的主张,《老子·第三章》载述:“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第六章》又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心地善良者,基于他不争的品德,所以就没有过失。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的老年人,要争的东西太多了。为了同龄人养老金的多少,为了享受各种待遇的级差,为了周围不公平事物的牢骚,为了一次上当受骗的愤懑,为了一斤鸡蛋价格波动的积郁,为了子孙言行不如愿的痛心,为了生活今昔对比的感慨,等等,要想说服他们不争,还确实很难。另外,当今时代,浮躁如雾霾般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看不清什么是真实的存在,什么是虚无的幻影。仍有无计其数的老者,在为名利奔波拼争。杨绛说得很透彻:“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即使是如此,也动摇不了嗜名者拼争的“雄心”。

人老了,心态理应变得淡薄平和,可是受社会环境驱使,某些老者依旧变得浮躁不安,甚至欲罢不能。生活中最袭扰人的一个字,就是“争”。吵闹、喧嚣、摩擦、嫌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是“争”的结果。明争,暗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甚至人已死了,后人还要替他争。争到最后,原本阔大的世界,变得只能容得个人的私欲膨胀,变得狭小失衡了。

深究起来,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心胸开阔一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些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一些争不起来;功利淡薄一些争不起来;替别人考虑多一些争不起来。生命,只有被欲望迷乱了的心目当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低!

生活现实已经昭示世人:权力争到手,幸福不见了;名声争到手,快乐不见了;地位争到手,健康不见了;非份争到手,心安不见了。即是说,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拼个死活争到手的,不是幸福、快乐、健康和心安,而是烦恼、痛苦、疾病和仇怨。

不争,是人生至境。把看似要争的东西淡然地放下,神经就会松弛下来,人心就会变宽,天地就会变大。倘使少争,或者不争,就会笑脸多了,握手多了,礼让多了,真诚多了,热情多了,友谊多了,顺心多了。简言之,就是情浓意厚了。

有一段经典的佛语:“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它说明:不争,元气不伤不畏;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底清凉,不卑不亢;不执,可圆可方;不贪,富贵安康。

科学家研究人的大脑在思考时的活动状态时发现,大脑“休息”时也不平静,某些区域会出现同步的活动趋势,它们之间就像说“悄悄话”一样,有重要的联络,被称为“功能连接”。 这种“功能连接”活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人的大脑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争夺状态,或者整天挖空心思地想如何把一些东西争到手,久而久之,“功能连接”就会出现故障或受到伤害。

其实,有些人拼命去争夺权力、名声、地位,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2015年7月,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这项调查涉及132个国家13.6万人。调查发现,金钱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但对人们的精神情绪的影响甚小。说白了,钱多了未必快乐就多。金钱与快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努力赚钱改善生活质量无可厚非,但需“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如果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地拼命争夺,不仅不能获得快乐,还会由于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罹患身心疾病。

2015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等人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宽厚、容让、忍耐和不争,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它会使人坚信自己拥有强大的心理潜能,从而激发顽强的意志力,使精力更旺盛,正能量更充盈,从而可以更冷静地面对偏见、伤害、挫折和争夺,最终获得健康、赢得成功。

猜你喜欢
不争杨绛金钱
张之洞的“三不争”
选择
选择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艾草
比金钱更值钱的
二则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不争的函谷古道
不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