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井泉
国学思维是指那些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长久地、稳定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以及“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它是一种东方的智慧,意蕴相当丰富,既有历史的智慧积淀,又有现实的智慧映像,还有未来智慧的闪光,对当下的官德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辩证思维:拓展探究分析空间
国学思维强调矛盾双方的联系和统一,如孔子讲“叩其两端”,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程颢的“物极必反”等,都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学习国学,运用国学中的辩证思维内容,在博大精深的国学海洋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研究探索——横向沟通——拓展内涵”,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独立思考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从而培养主动精神,提升探索意识,增强防范能力,涵养“立身做人、立德为官、立志干事”的为官之道。
在国学的辩证思维中汲取官德的精神营养,仁、和、忠、恕、礼、义、廉、耻、温、恭、俭、让、智、勇、信、中等国学思想至今仍有其合理的元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领导干部涵养官德、治国理政的参照。没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审视与评价肯定走向片面。官德建设亦如此。发展市场经济以来,金钱的两面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凸显过,我们的社会,多了“经济人”,少了“精神人”;多了“铜臭味”,少了“人文味”。因此,在官德建设中,辩证分析这些因素,批判继承,去粗取精,去恶取善,去伪存真,为我所用,对于提高官员自身修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整体思维:拓展多维类比视野
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所谓类比,就是凭借联想到的事物或现象,与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和解决问题。类比可以拓展我们的时空观、经纬观,引发多维思维。采取类比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道德问题时,要着眼于人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和影响,善于用辐射性思维方式,既要从外延上扩大思维空间,又要从内涵上增加思维的能量。不仅从历史和现实上加以思考,而且还要着眼于未来;不仅要从各种现象上看,而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联系自己本身加以分析,还要以社会乃至世界为参照物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博采众长,看到优势,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把握规律,赢得主动。
国学思维习惯于把人类和万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注重整体思维,讲究思维的全面性、整体性、综合性。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渗透于政治、哲学、道德、法律、科学、艺术、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贯穿于政治、经济、外交、生产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们面临着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间的冲突,并带来生态、人文、道德、精神、价值的危机。在政治领域也出现了种种官德危机,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和危机?国学思维中蕴含着化解这些冲突和危机的独特的资源和智慧,运用整体思维拓展多维类比视野的方法,可开出“和生:生命无价,民生为本;和处:协作并进,互利共赢;和立:守正出奇,秉持正道;和达:久久为功,事业腾达;和爱:亲民为民,惠及苍生”五大秘方,这是国学思维解决诸如官德建设及其他各类问题的生命智慧。
三、直观思维:创造开放质疑氛围
在社会变革和经济体制转轨中,固定封闭的思维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而代之以灵活多变、拓展延伸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因此,开放性思维理应成为官德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也有“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的说法。在官德建设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设疑、质疑、解疑,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通过“选定问题——释疑解惑——疏导点拨——心以理应——形成共识”,可以启发官员思维,激发他们探索真理的兴趣。自己发现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心悦诚服,效果较好。
质疑方可顿悟。例如:分析“我们为什么需要加强官德建设”这个问题,需要入情入理的设问,在问中答、在答中析,方能顿悟明理、大彻大悟。又如,“如何让从政者真正作为公仆来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中国传统中的道德因素包括智、勇、勤、俭、廉、耻、正、恭、忠、孝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感悟自己从政之根、从政之基、从政之魂的力量所在,使自己工作做得有声色有美誉、活得有尊严有质量、人生有价值有内涵。
四、务实思维:延伸感悟评价维度
守常式思维视保守为稳重,视创新为冒失,致使思维封闭僵化。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要求人类要有务实超前性思维,达到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统一,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统一。在官德建设过程中,要给官员提供充足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能动地将知识、经验、思想、情感有机地融入到官员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感悟丰富的理性和人文理念的内涵,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可以通过“选定问题——参与实践——聚焦点拨——启发诱导——集中突破”的策略进行实施。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为官理政的根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的作用,也表明,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良知的血液。因此,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厚才能安身,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修德作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之本,才能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
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领导干部滑向腐败的第一步往往是从生活作风开始的,是从官德出问题开始的。一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不仅脱离了官德的正常水准,而且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在同样的岗位职务上,有的人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而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德修养、思想境界不同。现实警示我们,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道德操守,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