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杨刘保
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干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有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而领导干部的主观思想因素在其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一、客观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在经济领域推动了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思想领域激活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欲求,造成一些领导干部掉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后一段不短的时期内,干部考核体系往往只看重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忽视了领导干部个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某些领导干部逐渐形成了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以上两方面使官场中权力寻租问题日益严重。很多领导干部不是将权力和责任画等号,而是将权力和利益画等号,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个人的私有物品进行商品化交换,进而产生了很多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现象,严重腐蚀了政体和党的肌体。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是权力腐败的根源。
十八大之后,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面对日益扎紧的制度笼子、日益收紧的纪律绳子,某些领导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客观而言,领导干部的福利被削减,权力被监督和制约,压缩了一些领导干部的寻租空间,能够运用权力获得额外利益的渠道日趋狭窄,这使得很多习惯于得“实惠”、捞“好处”的干部感到很不适应,其结果是摊子不管,工作不干,经济上不去,矛盾不处理,甘当“太平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政治生态以及党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
二、主观思想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决定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作风行动。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其行动上是否有动力与支撑,这不仅直接影响其个人的发展,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当前,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为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缺失所致。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规定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任务,它要求每个党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但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有经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对物质生活盲目攀比,权力观扭曲,群众观念丧失,没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些人忘记了党的宗旨和根本职责,心中无百姓,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除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外,还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公职,职责是公务,维护的是公益,无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必须敢于担当,迎头而上,敢抓敢管。而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恰恰缺乏这种担当精神,每天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庸庸碌碌混日子,遇到困难和问题躲着走、绕道走,奉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原则,亦步亦趋地守着“不出事”的逻辑,世故圆滑而成为推脱难题的“太极高手”。这样的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没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让人感觉不到奋勇前进的活力。
三、官场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文化是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同样影响着为官者在官场立身处世与修身谋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然而,对于民族传统文化,须辩证看待,区分精华与糟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公尚忠,勤政爱民”等积极的思想观念,也有如“明哲保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等消极的思想观念。优良的文化为领导干部做人做官确立了正确的规范准则,而糟粕的文化则成为一些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借口和理论依据。
有些领导干部在高压之下崇奉所谓的“中庸之道”,不敢做“出头鸟”,不敢打“第一枪”,做事畏首畏尾、圆滑世故,不当好干部,只做老好人,一心热衷于“收摊子,防岔子,保位子”,导致责任意识淡薄,该为的事情不为,该谋的政策不谋,中庸变成了平庸。还有些领导干部深受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的影响,权力观、政绩观发生偏差,习惯于高高在上地“做官当老爷”,认为当官的目的就是居高位、得厚禄、享清福,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这些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对事业缺乏激情,当“四风”被打压,没了车子、特权和“油水”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了干事的劲头,更加助长了“为官不为”的歪风邪气。
无论是“中庸之道”,还是“官本位”思想,都曾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执政方式影响深远。“中庸之道”的核心内涵并非左右逢源、唯命是从,而是一种寻求适度平衡的价值追求。“官本位”思想更有其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局限性,将这些观念奉为处世哲学的领导干部,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与亵渎。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越来越需要有担当、敢作为、勇创新的领导干部。一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的领导干部不仅使群众丧失了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更严重阻碍了改革意图的顺利实现和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长此以往,改革将会因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丧失生机和活力。“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都应将为官不为当成最大耻辱,努力做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应有的表现。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