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喜欢这样的玩具

2016-09-13 06:26醉梅编辑严芳插图李丽
父母必读 2016年6期
关键词:步子小石头散步

文|醉梅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偏偏喜欢这样的玩具

文|醉梅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放着好多好玩昂贵的玩具不玩,却偏偏对生活中一些毫不起眼的小石头、小蚂蚁情有独钟。

明明2岁半了,妈妈带他出去林荫道散步时,他经常是走走停停,看到路边上有几块小石头,就停下来玩小石头;看到有根短短的小枝条,拾起来在地上划来划去,还扬起了尘土;看到有只小蚂蚁在爬,又蹲在那儿看半天,怎么也拉不起来,很固执。真拿他没办法,只好由着他。

这孩子为何会这样?

受好奇心驱使

妈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执着于这些在她看来没什么意义的事物,是因为妈妈站在了成人的角度来看孩子。其实,孩子和大人不同,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并不是“小大人”,他们是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应当受到成人的尊重,并有权利通过真实生活和秩序寻求自身的完美发展。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刚刚两三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于他而言都是新鲜有趣的,值得“研究开发”一番的。有些是第一次遇见的,自然非常好奇;有些虽然不是第一次遇见的,但因为先前见过,因熟悉而想亲近。不管是哪种,都会对它们产生强烈的新奇感,激发了探索欲。假如不理解,请妈妈这样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从没来过的星球,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与地球上的相异,从来没见过。此时,你是不是觉得很新奇,很兴奋,很想探个探究?这样想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了。

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

一般来说,儿童在1~2.5岁之间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有的会延续到4岁。这个时期,他的眼睛往往会“扫描”到一些细小的事物、不起眼的东西,比如小石子、小纸屑、小虫子、小洞洞,包装盒上的小图案等,而且越是微小的越容易被他关注到。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探索能量,一定要探个究竟。如果阻止他,他会非常懊恼,要么冲你发脾气,哭闹,要么执拗地坚持。如果与成人的较量中输给了大人,特别是每次都这样被粗暴打断,强行阻止,那么孩子下次再见到类似情景时,可能会条件反射似的避开,因为经验告诉他:大人不允许,大人说是脏的,说是不好玩的;也有可能不再对这些事物产生兴趣,变得麻木了,这样探索欲就被成人压制了,好奇心也减弱了;同时也容易错过培养细心观察品质的绝佳时期,因为这些细微事物连大人都“看不见”,却被他捕捉到了,并非常专注地“观察”、“研究”,你说是不是值得赞赏和呵护?

聪明妈妈这样做:

跟着孩子的步子走,不会错

孩子是个全身充满探索细胞的活力四射的人,他的任务就是通过看、听、动来发展自己,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来把环境内化,以创造生命,提高智能。这便是“工作”,而且他整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难道不应该受到敬佩吗?至少也应该支持吧?虽然妈妈的任务是带孩子出去散步,其实散步也是玩,如果是为了孩子的发展着想,那就要以孩子为中心,高度关注他,跟着孩子的步子走,而不是让孩子跟着大人的步子走,即孩子走到哪就跟到哪儿,孩子的需求、兴趣在哪儿就跟到哪儿。把自己还原成小孩,找回童心,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这时就不会觉得无聊了,而是和孩子一样觉得非常有意思了。

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

进一步的,不妨用语言表示“我也在关注”。比如说:“啊,宝宝看到小石头了!”“宝宝很喜欢看蚂蚁啊,妈妈也来看看。”适当的时候,可向孩子提问:“哟,又发现小树枝了,你拿它在做什么呢?”孩子接下来的话往往会令大人惊叹其想象的丰富,比如他可能会说“我在扫地” “我在画小鸟” “我在变魔法”等。有时,提问可以把活动延续,比如问:“宝宝,蚂蚁是要去哪儿呢?”经你一问,孩子展开想象:“它去找小朋友玩。”“它要找的小朋友来了没有?”“没有呢,它要去森林里找。”如此一问一答,就变成一个小故事了。

大人的介入指导要看好时机,一般来说,开始时如果孩子自己独自玩得开心,就不必打扰他,让他一个人玩好了,以保护他的注意力集中。看他玩得差不多了,有想离开的意思,不妨通过提问来打开新话题,或用语言来暗示下一步的行动。这样就把活动内容丰富了,扩展了,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延长了,无形中锻炼了专注力。

默默支持,放手给孩子安全的自由

可能有的妈妈会说,可是我不会引导啊!没关系,如果孩子向你提问了,就积极地应答;需要你配合了,就积极地配合。当然,要护好孩子的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另外,最好适当地鼓励和引导一下,比如说:“宝宝眼睛真厉害,这么小的蚂蚁也被你看到了。”“数数蚂蚁有几条腿啊,宝宝玩得这么开心,下次还来玩。”

猜你喜欢
步子小石头散步
散步的收获
散步
幸福的小石头
爱打架的小石头 外四篇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How Happy Is the Little Stone 幸福的小石头
步子迈得还不够大
政策鼓励 步子能大些快些吗
儿童大病保障步子再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