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的探讨

2016-09-13 06:30曾庆国
运动 2016年2期
关键词:武术构建

曾庆国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30)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的探讨

曾庆国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30)

摘 要:本文从武术技击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开设现状及问题,最后总结了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策略,以期能为高校武术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

投稿日期:2015-12-10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从1998年武术被列入高校本科专业教学目录以来,高校就成为我国重要专业武术技击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武术技击类教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武术技击类课程建设始终是高校武术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如今,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武术课程改革,完善武术技击类课程结构,也成为高校武术教学关注的重点。

1 武术技击与高校武术技击类课程

武术技击是武术搏斗、实战技术的别称,有时也简称武术。虽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技击”(《荀子·议兵》有云:齐人隆技击)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武术就是一门技击技术,但是直到1988年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上,武术才被正是定义为以技击动作为主、有着严格的套路和格斗技巧的体育项目。自此,武术的概念才正式与技击建立了密切的关联。从类型来看,武术技击分为现代散打、太极推手、擒拿、短兵、长兵。武术技击特征如下:民族性强,随着时代、民族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服从武术整体价值系统的内在结构,无论是武术练习、表演还是比赛,都具有能娱乐身心和满足精神刺激的功能;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虽然许多武术招式复杂多变,但是技击技术在实用方面都讲究简单有效。在武术由民政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技击的作用尤其重要,技击技术传授和演习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武术技击类课程指以武术技击知识经验为主、为了传统武术传播和个人价值而做出的课程选择与安排。武术技击类课程具有一般课程的特征,也有体育技术类课程的特殊性。它是武术技击核心内容的课程形式的体现,具有活动性、知识性、情感性、交流性和开放性特点。具体来说,武术技击类课程既要将重要的武术技击方面的知识囊括进去,还要关注武术技击的内在情感,注意陶冶受教者的精神情操。武术技击课程目标的实现,要借助常态知识教学、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从内容来分,武术技击类课程主要分为2大类,分别是技击术课程和与技击专业能力有关的课程。从重要性来分,武术技击类课程分为一般课程和核心课程2大类。按培养计划来分,武术技击类课程又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按照显现形式,武术技击类课程又被分为有形课程和无形课程2大类。

2 我国高校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现状

2.1 高校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现状如下:首先,许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都开设了武术技击类课程。武术技击类课程体系由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构成,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求的具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科研能力的、能从事武术工作的高级人才”;武术技击类教学内容主要以现代散打、武术套路、擒拿、自卫防身和太极推手和实践课为主,长兵和短兵项目所占比例较低;课程使用教材以全国统编教材、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为主;从年龄构成来看,高校民族传统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师以青壮年教师为主,教学队伍年龄构成较为合理;为了满足教学需求,许多高校都加大了教材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育场馆和设施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和训练需要;高校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评价并根据结果来调整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

2.2 高校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

2.2.1 培养目标过于专业 从课程内容结构来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和民间体育为主,对其他知识、技能较少涉及,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教学、训练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各高校具体课程设置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一以武术专业化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确实做到了“一专”,但是却称不上“多能”。加上社会能为武术、体育养生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所以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势必会遇到“就业难”的难题。

2.2.2 课程搭配不科学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修课程以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学、运动心理学等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为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通识教育类课程。整体来看,这些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开课门数过多、课程类别划分随意、划分领域不严格;理论课程所占学时比例过大,但是跨学科课程较少,学生潜在基本能力培养不受重视。这样一来,学生即便拥有了专业技术和能力,但是通识能力仍不容乐观。

2.2.3 文化渗透和传承不受重视 虽然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已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受竞技体育影响,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所占学时学分都较少,传统体育教学政策、制度支撑乏力。再则,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但是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汉族体育项目为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非常少,传统体育项目的地域性、民族性都得不到体现。此外,我国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上沿用的是“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不关注文化教育和传承”的西方体育课程设置方法,传统体育教学在体育文化渗透和传承方面的作用有限。

3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策略

3.1 完善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专业教学要想实现新的发展,必须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竞技武术而不关注通识教育的做法。在专业课程结构上做出调整,这就要求高校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准确把握武术技击体系内部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综合办学优势加强体育竞技、体育养生人才培养,体现武术技击专业教学的时代需求特点;变窄口径的武术专门化教育为宽口径的传统体育教学,在武术技击类课程外,增设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科学素养,改变学生知识结构较窄的状况。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起来,跨专业、跨学科进行课程布局与划分,增设专业与通识融合课程,提高学科通识课程学时比例,降低术科课程结构比例,避免同方向课程重复开课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传统体育教学效率。

3.2 深化研究,优化环境

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影响因素非常多,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的基础上,高校要优化武术技击类教学与发展环境,为教学实施打好基础。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完善武术技击类教学保障机制,健全武术技击类教学制度,要求各级主管部门为武术教学提供良好条件。各级部门要按照学校要求,共同优化武术技击类教学软硬件环境。例如,财务部门加大武术技击教学资金投入,完善武术技击活动硬件设施,为武术散打馆、摔跤馆、拳击馆、多媒体教室配备完善的教学设备,为武术技击教学、实践提供物质保障;管理部门要加强武术技击教学与科研管理,确保武术技击教学沿着正常轨道进行;高校体育学院则要结合武术发展规律和地方文化现状,参考现代体育项目课程构建方法,对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拳种进行深入研究,拓展武术技击术的功能与范围,为课程提供更多的材料与案例支撑,优化教学体系,编制专业武术技击类理论教材,为传统体育教学服务。

3.3 突出课程的文化特色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应着眼于社会需求,要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要能有效改善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就要求高校根据校情组建专业选课教师小组,对武术技击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方法、评价体系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培养具体目标,如学生身体发展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和能力发展目标,然后整合传统体育教学资源,将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去,并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此外,在理论课程中加大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的比例,开展武德、体育思想文化、体育竞技规则教学。在武术项目学习中,强调内外兼修,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够了解传统体育文化特有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4 结 语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改革推动下,高校要兼顾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武术的实用性要求,科学进行武术技击类课程设计与构建,改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为武术技击专业教学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秀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陈良柱.通识教育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3(6):83-88.

作者简介:曾庆国(1962~),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武术系到课程教学团队的项目成果。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51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103-02

猜你喜欢
武术构建
中华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武术的社会意义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