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确幸”遇上了大复兴

2016-09-13 06:36作者丨沈金浩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台声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确幸深圳大学文学院

作者丨沈金浩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小确幸”遇上了大复兴

作者丨沈金浩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华文化复兴论坛现场

自从2014年3月“太阳花学运”爆发以来,“小确幸”一词频见于台湾甚至是大陆的涉台媒体。“小确幸”据说是一个来自日本的词,它反映的心理特征是不想有压力,不想发展,你们不如我,我已经很好了。台湾舆论认为,“太阳花运动”之所以形成,部分原因是台湾年轻人害怕引入竞争,他们想拥有自己的“小确幸”。有些人是不想太辛苦,过去那首《爱拼才会赢》中的“七分靠打拼”不是他们的菜。所以他们拒绝服贸协议,甚至拒绝统一,要求台湾“独立”。

人的幸福观各不相同,选择幸福观是各人的权利,从这点讲,如果台湾某些人想选择“小确幸”也属正常。问题就在于,如何恰当地看待“小确幸”,获得这种“小确幸”。首先,如果你不是独处孤岛的鲁宾逊,那么你没有办法逃离社会。人类进入私有化以来,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互相的挤压,想“小确幸”的人,如果能把台湾这个岛搬到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去,或许还可以像新西兰那样有些整体性的确幸或者汤加那样的确幸感。偏偏台湾本身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位置又在福建的对岸,又是至今与大陆在政治上拗着拧着的,于是注定静不下来。

其次,在殖民时代,多少曾经安静的世外桃源被坚船利炮攻入,而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坚船利炮为后盾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是一个“疾风练劲草”的时代。你如果想不理会外界的激烈竞争,在岛内过“小确幸”生活,就会如同植物种在温室里一样,不需要多久,就缺乏对风雨的适应能力了,蟪蛄不知春秋,秋风来了,它只能在凄切的鸣声中离世。结绮临春里的陈叔宝何尝不享受着它的“小确幸”,可是再有情趣的结绮临春,也只能迷住自己,迷不住隋文帝和韩擒虎。

而更主要的,人除了不能脱离社会外,也不能割断历史。台湾既是中国的一部分,战略位置又是那么重要,所以它必然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孱弱时,台湾被列强轮番劫据,现在中国正在崛起,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怎么能让是中国一部分的台湾丢弃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呢?

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标志性的,两岸不统一,非但全世界绝大多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大陆人民不能说服自己,而且如不统一,国家安全保障有大患,与他国的较量有软肋,民族的意气不能充分地焕发,两岸间还会有内耗。

所以,追求自己的“小确幸”虽然原本也没有问题,但如果要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撞,恐怕就没有出路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台湾的年轻人,你可以坚持你的价值观,但应该把追求“小确幸”与民族大复兴结合起来思考,若能如此,则这种“幸”,就会有更好的整体效果,对个人而言,也会有更宽广的前途。

猜你喜欢
小确幸深圳大学文学院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陈洁、潘俊宇、宗可丽、余芳作品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特区国际化一流大学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
“小确幸”背后的“大麻烦”
中信建投证券:寻找弱势下“小确幸 ”
The Concept of“World English”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