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跨跃式发展与可持续利用并存

2016-09-12 19:19
中国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遗产地三江生物

赵乐静,哲学博士,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带头人,公安部消防局特约研究员。云南省法学会生态法学研究会会长,云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

历史地看,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贻害深重。处理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协调好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将资源特色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保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和谐推进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保护。只有充分把握后发展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竞争优势,才可能使祖先留给我们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禀赋,成为“三江并流”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可持续基础和财富。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质构造极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严峻,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极低,对干预十分敏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既是其生物资源最突出的优势,但同时带来这种优势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也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劣势的存在,并使“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成为全球最脆弱地区之一。

法制与政策管护体系不够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随意性和人为性较大;科学研究不够深入,保护和发展实践的科学依据不足。由于该地区类型本底条件在全球属于唯一的,对其功能、结构、稳定性缺乏有关类似的案例,目前缺乏多学科的系统、整体性的综合调查研究。很多问题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定性给出推论已经实属不易。生态系统监测、动态分析与预警、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无法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国家有关规划环评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要求和技术方法标准还不够完善,这对生物多样性不丰富的地方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战略环评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整体性评价,缺乏对生态效益的评价和经济价值的评估核算,开发活动影响,盲目性开发活动多,没有研究评估不可盲目行动。实际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物多样性和生态文化与社会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其战略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

跨跃式发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列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的重点实施区域。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为重点创业示范区,确定高层次的定位和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在香格里拉的建成并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同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世界名片大大提高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并为遗产地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和绩效考核等社会经济政策,限制损害主导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依法淘汰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生态、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的产业,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企业,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走生态经济型的发展道路。这些都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经历五千年农耕文明和五百年的工业文明过程后, 地球上生物资源所形成的天然生态屏障和生物的有序演化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在所剩为数不多的生物资源中,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幸运地保留了一块堪称“世界生物资源宝库”的地区。这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几乎占了全球的10%,被认为是当今中国现存基础资源中最精华的部份。作为蕴藏巨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其中有价值的基因可以创造上万亿元的财富。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新的需要,这一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现,并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关注乃至争夺的热点地区。这样一笔宝贵财富,不仅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基础资源、潜在的核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在此情况下,如何处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好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如何使生物资源的消耗减至最小而所获收益最大,如何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转化为我们的责任与行动,以及如何评价和实现生物多样性之于地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不同价值意蕴,便需要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世界各国和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保持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步“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思路, 特别在许多生物多样性问题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之前,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慎行的原则,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破坏后果。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当我们解决好短期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关系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才能在发展目标上取得优先的考虑,更好地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如从野生生物物种开发新产品与保护生物环境结合起来,有助于给生物多样性一个持续的未来;赋予生物多样性真正的经济价值,因为使生物资源的保护成为发展重点的关键是正确评价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与生物资源退化或管理不当的代价;在产业布局必须以区域生态功能为依据,科学划分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挖掘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走以生物经济替代工业经济,资源非消耗型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站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角度和高度全面规划保护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以尽量少的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循环环境经济;将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及推动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等相结合,充分把握后发展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竞争优势,使祖先留给我们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自然禀赋,成为“三江并流”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的基础和财富。

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非木材生物产业和资源非消耗型产业

发挥特色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最大特色就是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保存相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如何将资源特色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解决“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发展和谐问题的关键。由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保护。而要实现动态保护,就要有系统完整的保护思路,以协调产业布局和各种相关利益群体关系,在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上对该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森林资源、非木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和有序开发。“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环境资源与生物多样惠益分享机制,以发展非木林生物产业和资源非消耗型产业“两非”产业为重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主战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以生物地理景观与民族文化资源孕育“资源非消耗型生态旅游可持续产业”的思路,形成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模式。“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相关国家公园的建立与成功运行,使我们看到了一种能够平衡诸多矛盾、兼顾各方利益,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介于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之间的保护性发展体系,国家公园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问题。加强了对当地民众的资源利用和利益保证,国家公园不仅使大面积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科学研究和国民环境教育方面作用显著,实现了自然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森林非木材产业的兴起是国际上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导的传统林业向以非木材林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林业的主要标志之一。据中国林科院的初步测算,在天然森林之下,非木材林产品的价值大多是同等面积的木材价值的50-100倍以上。我省松茸、竹产业目前已逐步进入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阶段。我国邻邦印度计划通过非木质林产品实现其千年发展目标,目前印度国家林业收入的60%来自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年出口换汇额约13.11亿美元,政府在提供制度和财政支持的时候给予非木质林产品部门与农业同等的地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资源生物极为丰富,开发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如果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科学合理地开发100个类似物种,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政府各部门应予以充分重视与扶持。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代初,现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并开始探索国家公园等新的保护模式。整体而言,其面积还远不足以保护该地区内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也存在多头管理、多重矛盾、责权利较为失衡的问题;规划、管理和监测的手段落后;有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尚不完善;筹资渠道单一,经费缺口较大;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向性十分明显,逐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体系,可为协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应开展对涉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各种规划、政策、条例进行系统清理与评估,制定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保护大法”,特定的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规,来规范开发、保护以及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根据国家关于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改革现有保护地的确立方式。应在省政府组织论证并经广泛征求当地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的长远利益,自上而下地划定,避免遗漏或拖延。

重视生态环境价值,创新管理,完善自然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

为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集中分布了大面积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拥有丰富水、矿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是兼具以上四个领域特点的重要区域。我们应积极争取国家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支持;通过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并在推动国家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的建立、推动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奠定基础。在研究和解决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问题时,一方面要着力解决促进补偿活动的征收和补助上,同时要制定、安排和引导各种激励规则和协调制度,以调动全社会的生态保护积极性。重点应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四大主体功能区分制定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的内部化制度。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承载能力很低,在实施大开发中又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影响该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功能退化区,例如江河两岸、高原湖泊和湿地、河谷人口密集区等区域,制定保护规划,实施抢救性保护。在这一区域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建设活动和人为破坏活动,采取相应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对重点自然资源开发区实施强制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要制定保护办法,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大执法力度,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将自然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减小到最低限度;对生态良好地区,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试点县,实施积极保护。

现有的法律、政策与区域内的经济开发矛盾较大,受到的自然制约因素比较多,应全面评估目前自然保护体系的有效性,对保护系统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实行“一区一法,界权统一;多方参与,管经分离;分类管理,区域统筹。”的保护地管理体系。

特殊的地形、地貌及生态条件,使三江并流地区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地,经常受到地震、泥石流、滑坡、冻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加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和未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植被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逐步退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高山峡谷地区所出现的滑坡、泥石流和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以至引发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同样是原有十分特殊的高山峡谷生物多样性在多个层次上遭到严重破坏后的结果。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禁伐天然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较为单一的造林树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原有的多样性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在高山和陡峻的峡谷所发挥的特殊功能与作用。保护、恢复重建是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的,但还必须深入研究原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组成、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需要解决的方法。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生物多样性问题,尤其在滇西北这样一个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十分复杂特殊,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多样性和特殊性都十分突出的地区,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研究“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环境问题不可能不涉及生物多样性问题,而且应该首先从研究生物多样性入手,保护生态环境也应该从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治理恢复亦然。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三江生物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生物趣多多
科学发展 遗产强国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