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类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业类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农业类高校图书馆;新农村建设;服务
1.1是适应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培养人才的标准也正向社会型、复合型过渡。主动承担起社会教育职责,以各种形式直接服务于社会成为高校的第三职能。目前我国的高校大都经历着教育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双重压力,其目的就是要寻找一个把高校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突破口。作为高校附属单位的图书馆也应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拓展服务范围,为更多的社会读者提供服务。涉农类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专业性强的图书馆,更应该深入广大农村,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1.2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下,“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这其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以及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是建设难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而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等方面,农业高校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朋友做些有益的工作。如:介绍农业先进发展经验和科学技术,宣传农村政策、措施,推介特色农林产品,普及信息检索知识,提高农民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
2.1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农业类高校是培养我国现代农业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现代农业工业化趋势的发展,其人才培养计划也在不断变化,既要培养掌握生物与遗传学技术和农业宏观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又要面向农业生产与管理一线,培养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作为教辅单位的院校图书馆,一直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农业类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是围绕学院的骨干学科来构建的,在农业文献资源方面的信息收集比较全。如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其经过百年积淀,现拥有纸质图书近200万册,中外文报刊6 000余种,以及数量丰富的电子资源,这些都是服务农业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所急需的信息资源。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传播的载体、速度等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到馆率、藏书利用率等呈逐年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个别资源闲置的现象。对此,图书馆可以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针对农民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把指导农民生产、生活的新知识、新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盘活资源,让科技图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支撑。
2.2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他们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农村电商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与农业的进一步结合,使现代农民的信息意识迅速觉醒,他们已经深刻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为了让农民能够正确、快捷地查到所需信息,少走弯路。农业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藏资源为其搭建信息平台,一方面为那些急需致富信息的农民查找、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普及农业新知识、新技术,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教兴农。
2.3进行定点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的农业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图书馆馆员,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积极面对新形势对图书馆工作的挑战,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参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成人教育班的培训工作,开展送科技资料下乡活动,可以与村、镇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工作。既可以普及文化知识,又能够帮助农民掌握检索、分析信息的方法,为农民开拓致富的新途径。
063000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姜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