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与示范”专栏
创新机制 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建设的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内陆篇)
根据农业部《全国渔业系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方案》(农渔科函[2013]25号),2013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启动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创建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创建示范站179个,第三批示范站建设正在组织当中。通过三年建设,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机制、提升公益性服务的先进典型,逐步形成了“示范先行、区域带动、连续推进、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充分发挥示范站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将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特在本刊开辟“推广与示范”专栏,对示范站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进行系列专题宣传。
遵义县水产工作站成立于1979年,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职责:负责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工作。站内办公场所541平方米,其中实验室200平方米,车辆1辆,编制6人,实有在岗人员6名。
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大水产技术推广力度。一是改变传统池塘养殖,推广“80:20”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二是利用冷水资源,推广山区冷水鱼养殖;三是规范网箱养殖,推广“一套四”立体养殖模式,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四是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五是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试验示范推广;六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鱼粮双丰收。
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是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进行创新:在原来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增加三种模式:稻蟹(鳅)、稻鱼(鳖)、稻鱼(蟹)共生。水稻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制定绿色防控方案。二是网箱养鱼实行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颜色)要求,采取“一套四”方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冷水鱼养殖跳出养殖抓发展,紧紧结合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美丽乡村建设来统筹谋划,促进产业升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规范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主要采取“把三、建五、落六”措施,分别把好源头关、把好生产关、把好流通关,建立五项制度,落实六项措施。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8%以上,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三品一标”进程,保障水产品安全供应。注册“乌江鱼”、“遵义红蟹”、“黔北蟹田生态大米”,“仙乡谷”等品牌。
湄潭县水产工作站现有职工6人,均为水产专业毕业,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人,平均年龄36岁,业务水平好,各自均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较好的业绩。
湄潭县水产工作站职工在严格履行职责的基础上,认真做到四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技术人员到位、宣传培训到位、养殖服务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每年年初根据发展计划落实水产技术人员的工作考评制度,年终考评等级兑现年终奖金;技术人员到位,加强技术人员岗位管理,建立“首席专家+渔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人事管理体系,为本县渔业发展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宣传培训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服务到位,创新服务机制,水产技术人员分区域包村到户,相对固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对象,采取“一对一”或“一帮一”的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了解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湄潭县水产工作站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渔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由低水平分散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向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养殖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效益。
全县8年共实施青田鱼稻田养殖3万余亩,新建、改造鱼池1000余亩,发展生态环保网箱养殖4万余平方米。渔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养殖业在全县取得突破性发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9485万亩,水产品产量0.82万吨,渔业总产值3741万元,渔业为全县农民增收贡献145元,其中特色渔业占45%,产值占64.25%,全县渔业龙头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4家,带动农民500余户。
北京市房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养殖业服务中心,属国家全额拨款事业性单位,定编10人,现有职工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具有单独的水质检测实验室和病害检测实验室;具有完善的鱼病诊断仪器、水质化验设备和药残检测设备。主要职能包括:全区水产业科技项目的引进、试验、推广应用;负责全区水产品质量,渔业环境监测及鱼病防治,开展水产养殖病害调查和测报工作;负责全区渔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
按照市、区和基地三级检测、监测任务要求,完成药残、水质和病害检测任务。我区共有10个水生动物疾病、10个渔业环境水质市级监测点,我站定期对全区监测点、养殖环境水质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数据及时上报。目前已形成了区、镇、基地三级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做好水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完成农业部、市、区各级下达的抽样检测任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015年上半年,引进推广大马哈鱼、大鳞鲃、匙吻鲟、锦鲤水花、松蒲镜鲤乌仔,等共计253.2万尾。2015年上半年,我站重点推广了中草药防治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生物浮床治理池塘富营养化技术等5项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利用总面积达1200余亩。
我站负责我区水产业田间学校、创新团队等组织、培训和相关科技推广工作的落实。目前我区共有6所水产农民田间学校,1个观赏鱼创新团队工作站,5个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工作站,日常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学校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包括养殖技术、鱼病防治、健康养殖、市场动态等多方面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养殖观念得到转变,规范了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农民养殖收益。
利用水产专刊、电视台、网络等多种资源渠道,加大全区养殖理念和技术推广工作宣传。在田间学校创新团队宣传专业养殖技术和养殖品种的基础上,利用好每月水产专刊、房山区电视台、房山区信息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理念,通报技术推广工作进展情况。每年报送信息不少于36篇。
以多种手段灵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有效的公共服务。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了推广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如在苗种选育、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中取得显著成效。
以实验室、示范基地、培训场所、信息网络等为依托,联合科研教育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多元推广主体,构建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多元推广机制,促进了房山区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根据产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职业渔民。积极开展培训项目,加强了农村渔业生产经营、技能服务等方面实用人才的培养。
通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隶属于通州区农业局,该站成立于2008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情况:事业编制共4名,实有3人,其中领导职数1个。职称情况:现有中级职称2人。学历情况:大学本科3人。
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通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始终认真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工作,检测范围包括养殖场、垂钓场、苗种场等。药残检测项目主要为水产违禁药品孔雀石绿、五氯酚钠、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测,检测品种包括鲤鱼、草鱼、鲫鱼、鲂鱼、罗非鱼、鲢鱼、鳙鱼等。到目前为止,完成推广站延续经常性检测任务,抽检样品100个;配合渔政执法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产品药残普检工作,完成样品检测316个;配合市推广站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的抽样任务50个,配合抽检菜篮子“四重”产品质量安全样品15个。
为保证渔业生产水质的生态与健康,通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市站签订了《北京市渔业环境监测合同书》,并制定了渔业环境监测计划。利用水产品安全初级实验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渔业环境监测工作,为绿色水产品的生产提供基本保证。2015年通州区确定鑫淼水产总公司、龙腾鱼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13个水环境监测点,监测面积844亩。从4月到10月,每月对养殖水环境(含水源、养殖用水、排放水)的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COD、亚硝酸盐氮、总磷、总氮等8项指标进行检测。抽检水环境检测样本100个。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为了解我区养殖水质现状,准确进行鱼病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年,确定13家鱼病监测点,定期抽样,利用API鉴定技术、药敏试验技术等方法,开展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耐药性监测,掌握我区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和细菌性病源的耐药情况,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对症下药,减少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另外,在鱼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季节委托市推广站鱼病科协助检测,2015年鱼病检测样品200个。
根据走访调研我区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结合市场需求、养殖模式以及养殖户需要,为我区引进锦鲤、泥鳅、大鳞鲃鱼等优新水产苗种。
引进工厂化养殖技术、美国大豆协会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并在鑫淼水产总公司开展试验示范。
结合观赏鱼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向养殖户发放增色饲料、活力菌素等物化补贴,更好地推广观赏鱼增色技术、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技术等养殖新技术,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引导养殖户开展科学养殖。
结合观赏鱼创新团队工作及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平台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大型培训讲座7次,参加人员700余人次。通过深入养殖场走访和电话访问,了解养殖户在培训方面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邀请全国水产技术总站、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渔经公司等单位的水产养殖专家进行授课,主要包括锦鲤金鱼繁殖技术、早春鱼塘主要问题及管理措施、观赏鱼病毒病风险提示、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工厂化养殖技术、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等内容。为了帮助养殖户巩固培训内容,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我站在培训结束后将专家所讲授的内容汇编成册,印刷后发放到养殖户手中。
密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隶属于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该站成立于1996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情况:事业编制共7名,实有7人。设管理岗1人,技术岗6人。职称情况: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学历情况:大学本科5人,大专2人。
2015年密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密切配合,完成了《密云水库“生物净水”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课题)》的项目申报与财评工作。下一步的主要工作:通过对密云水库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及水质进行监测与调研,开展南水北调后库区水生态状况评估。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求,积极做好密云综合试验站和2所水产田间学校的建设。对重点小区的水质及病害进行了监测;推广鲟鱼、鲑鳟鱼病害防控技术。完成了2014年度项目审计及成果上报等相关工作。
根据密云县渔业发展需要,开展了新品种试验养殖。引进硬头鳟苗种35000尾;哲罗鲑鱼种5000尾。同时与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合作开展了细鳞鱼和马苏大马哈试验。县水产推广站对养殖情况定期进行跟踪监测,并指导养殖户加强养殖管理,做好病害防治等相关工作。
进一步探索池塘富营养化生物调控方法,开展生物(浮床)治理池塘富营养化技术试验示范。选取太师屯镇车道峪、上金山,北庄金水湾渔场、秀水渔场、聚盛源渔场的,古北口镇潮河水产良种场等6个渔场的高产池塘,开展了栽植空心菜、水芹菜试验示范,设置生物浮床2500平米。在太师屯车道峪渔场、高岭镇爱农基地及云湖度假村的垂钓池,开展了栽植水生花卉试验示范,设置生物浮床400平米,栽植花卉10000株。通过植物吸收有效降低池水的氮、磷含量,促进养殖水质的保持;提高水体的利用率,降低了鱼病发生率。
为了加强对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高鱼病防治效果,积极促进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的推广应用,培训养殖户150人次。依托科技推广项目的开展,为养殖户免费下发微生态制剂1260公斤,推广面积750亩,下发中草药303箱,推广面积1200亩。
与市站签订了《北京市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合同》,按要求选定了四个重点乡镇的7个渔场作为监测点,监测面积280亩。每月向市站实验室上报水质监测结果,同时根据水质情况,指导养殖户加强水质调控。
按照市站水生动物病害监测要求,设定日常病害监测点12个,监测面积2556亩。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水生动物病害预防措施,及时为养殖户诊治鱼病,并根据病情指导养殖者对症用药。按照市站防疫检疫科的要求,做好水生动物疫病抽样送检工作。
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及时为养殖户提供水产技术咨询与服务。落实水产病害预防措施,开展病害预测预警,降低水产病害发生率。同时积极开展鱼病诊治,将养殖户送检与病害防治员现场诊治相结合,不断提高鱼病治愈率,降低养殖损失。目前已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450多人次。
根据密云渔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已组织开展集中培训5次,培训内容包括:渔业产业发展、水产健康养殖、节水渔业、新品种养殖技术、观赏鱼养殖等。培训人员包括各乡镇水产员、全科员及重点养殖户,培训325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20多份。
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要求,《中国水产》杂志社已对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我单位接受社会各界和公众对我台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现将我单位符合2015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标准的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参加新闻记者证2015年度核验人员名单:肖乐 李明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监督举报电话:010-83138953
《中国水产》杂志社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