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稻田综合种养开辟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

2016-09-12 07:50马达文
中国水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种养稻田湖北

文/马达文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开辟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

文/马达文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全省稻田面积近3000万亩,适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近1/ 3,最适宜稻田综合种养的稻田(低湖田、冷浸田)面积就有600余万亩。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科技人员依托资源禀赋,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发出了“虾稻共作”、“鳅稻共作”、“鳖虾鱼稻共作”等几个成熟模式,并在全省试验、示范与推广。2015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00万亩,可产优质稻谷150万吨,有机水产品30万吨,为农民创收近百亿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考察湖北稻田综合种养后,认为是革命性的创造,开辟了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

激发农民种粮热情保障粮食安全

所谓稻田综合种养,就是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稻鱼共生理论,人为构建稻田生境,使水稻田里既能种植水稻又能同时养鱼,充分发挥物种间共生互利的作用,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产出绿色或有机水稻和水产品。

稻田综合种养的田间工程只在稻田内开挖宽3米左右、深1.5米左右的环沟,约占8%左右稻田面积。通过连片开发、稻田小改大,减少了田埂道路,又增加了一些稻田面积,环沟占比可减少到3~5%,加上环沟周边的水稻具有边行优势,采用边行密植后基本不会挤占种粮的空间,不与粮争地。

由于稻田综合种养充分利用了物种间共生互利的优势,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加上水产动物在田间吃食害虫、清除杂草、和泥通风、排泄物增肥,水稻得到健康发育生长。通过连续3年测产验收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的稻谷单产较单一种植水稻可提高5-15%。

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的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稻谷单价也有所提高,加上养殖名优水产品的收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前无人问津的冷浸田、抛荒田,现在流转价格每亩达到七八百元,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田难求”局面,全省已有206万亩撂荒、低湖、低洼、冷浸田得到开发利用。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

实地测产验收表明,稻田综合种养平均亩产稻谷500公斤以上、水产品100公斤左右。其中,“虾稻共作”模式亩均产值达5408元,亩均纯收入3107元;“鳅稻共作”模式亩均产值达4520元,亩均纯收入2125元;“鳖虾鱼稻”模式亩均产值达14766元,亩均纯收入9931元,是单一种植水稻亩均效益的10倍。因其比较效益突出,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湖北农业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通山县是省级重点贫困山区县,通过发展稻田养虾,2015年实现产值近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平增收140元,1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确保质量安全

稻田综合种养利用物质循环原理,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全省13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专家评估结果显示,稻田化肥使用量平均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平均下降70%以上。

同时,鳖、虾、鱼在冬春两季利用水稻的秸秆作为饵料,并将其转化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秸秆自然还田。鳖、虾、鱼还可以疏松水稻根系土壤,其排泄物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稻田生态系统为水产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水草、有机质、昆虫、底栖生物又可作为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稻鱼的和谐共生,生产的水产品、稻米均为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湖北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市场主体。目前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大户5000多户,专业合作社900多家,相关加工企业100多家;2015年吸引各类新型主体生产经营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

依托稻田综合种养产品的优良品质,湖北打造了一批精品名牌。通过积极宣传推介,加强市场营销,成功打造出潜江“虾乡稻”、鄂州“洋泽”大米,“楚江红”、“良仁”牌小龙虾,“香稻嘉鱼”、“忠成”牌甲鱼等精品名牌。

通过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湖北强力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实现了“一鱼一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虾稻共作”,湖北小龙虾产业已形成了集养殖、繁育、加工、流通、餐饮、出口、节庆、旅游、电商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发展体系,全省现有流通经纪人1万余人,虾店、虾餐馆近2万家,2015年全省仅小龙虾一个品种的综合产值就突破600亿元。

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土地流转问题,而且中央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后,其功能不能变。也就是说,原来的基本粮田流转后,必须要种粮食。目前各地的政策偏差就在此(好多稻田都不种粮食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搞单打一的粮食生产,效益低,土地无法流转。而稻田综合种养的核心就是“粮食不减产,效益翻几番”,这就为土地流转创造了良好条件。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将农民联合起来,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才能不断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这才属于农业现代化的范畴。

湖北潜江通过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打造出稻田综合种养升级版“华山模式”,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潜江市华山水产公司依托“虾稻共作”模式,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带动潜江市熊口镇村民种稻养虾致富、迁村腾地建镇,实现了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企业增效,使农村变成了新城镇、农民转为了新市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的跨越。

“稻田综合种养”从单纯的农业技术模式升华为集“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于一体的“华山模式”。该模式探索出一套“企业+集体+农户”合作共赢的经营体系和“产城互动”的城镇化路径,被誉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成功典范。

湖北的实践证明,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还有效地破解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是一条“催生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成熟且容易掌握,可以说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摄影/吕华当摄于广东茂名博贺渔港

猜你喜欢
种养稻田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