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2016-09-12 23:40郭宇宽
同舟共进 2016年9期
关键词:印度人欧美国人

郭宇宽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去了国际上才觉得中国好,还是要回中国发展。还有一些人的段子说,很多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到了美国干了十几年也就只是个高级白领,还不如当年在学校学习成绩比他们差、但留在国内混的同学成就感高。在这种情绪背景下,一篇谈论“离开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的文章在网上受到热议,但我看了觉得很别扭,文章似乎带有侮辱国人的意思。不过客观地讲,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发展,确实与中国人对自己是高智商民族的期许不很相称。

在欧美国家,中国人普遍不太瞧得起印度人,但实际上,印度人的发展却比中国人好,中国人被自己瞧不起的人迎头赶上,而且还盖过一头。在直观感受上,欧美大企业的高管,印度裔占比高于中国裔;在硅谷、华尔街,很多明星高管是印度人,中国人在国际大公司中的表现相对较差;在欧美学术界,印度裔的发展也比中国裔强,很多国际著名学者来自印度(我指的不是汉学这样的专业),尤其在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强势更明显。数据也有证明:美国移民局统计,2016年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收入中位数最高的印度裔家庭约达10.2万美元,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则约7万美元,差人家一截。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英语说得不如印度人好,这个理由我认为太牵强。如今中国在大城市的英语教育普及程度不比任何国家差。就算印度人的英语讲得好,中国人在欧美的发展不如印度人,但中国人的英语总不至于没韩国人好吧?但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NGO中,韩国高管比例远远超过他们和中国的人口规模比例。

当然,外出发展会受到爱国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影响,不过这个背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国人出国后的失落感——过去因为祖国弱小,华侨在欧美没有地位,现在中国都崛起了,我们是大国子民,为什么走出去还混得不如印度人、韩国人?

归根究底,我觉得要反思的是教育的问题。为什么出国前在国内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不少人还是“学霸”,就是这些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成功者,到了欧美之后,发展得还不如印度人?第一,肯定不是智商问题,中国人绝不比印度人笨,也不比韩国人笨;第二,肯定不是文化问题,中国人一身炒菜味,印度人一身咖喱味都不是影响发展的理由。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印度人和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比较符合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而中国的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人的全球化能力。

比如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产生创新,在一个组织里表达不同看法的人,在国际社会里更容易被欣赏和器重,因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印度的教育中鼓励这种素质,印度裔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写了一本书《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书中讲述的就是印度人从小到大都爱吵吵闹闹;韩国人本来也遵循儒家传统,但民主转型后也是整天吵吵闹闹;当然,现在最爱吵吵闹闹的是犹太人,我到以色列访问希伯来大学,一个教授说,过去犹太民族传统社会也是非常讲秩序的,现在也是“目无权威”,学生都是来创新的,在观点上才不管什么学术权威。这样的人在国际舞台上自然就比较容易被重视和欣赏,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强调教出听话的乖孩子,强调背诵教科书,做习题,讲求服从能力,从小开始朝这些训练方向引导智力,不倡导批判性思维,更不鼓励挑战权威。从这样的教育体制中,层层筛选,一路培养出来的优胜者,到了国际竞争领域,就像是从小就被捆绑而不自知的人,突然要重新学会奔跑一样,难免竞争不过印度人、韩国人,更不要说以色列人。

但还是那句话,国人必须要有自信,相信国家会进步,相信国人本质不比他人差,中国人走到世界哪里都可以很优秀,不要再宣扬“离开祖国你什么都不是”这种妄自菲薄的话了。

(作者系文化学者)

猜你喜欢
印度人欧美国人
本期导读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被嫌弃的宋国人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经验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