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青
1950年,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启动了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治理淮河。
这年冬天,共青团员金秀兰和12个小姐妹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治淮第一线。
在艰苦的治淮前线,金秀兰组织民工激战新濉河工地,又攻坚淮河峰山切岺工程,不仅赢得了“特等治淮模范”的光荣称号,更团结起了一支包括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治淮战斗队。
当时,治淮前线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为啥人们都听这个小女孩的?
因为金秀兰干活不输男人,很能吃苦;更因为她很体贴队友,像老大姐一样帮助他们。
和金秀兰一样,当年淮河沿岸地区40%的共青团员参加了治淮工程。在这支约100万人的队伍中,人人都是一面旗帜,团结带动了300万民工。
“金秀兰们”的光荣岁月证明了一个真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心民意同频共振的纽带和桥梁。
要发挥这样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各类群团组织就必须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这既是群团工作的优势,更是群团工作的使命。
因为这样的优势,群团组织才能在革命战争时期“一呼百应”,成为党团结和发动广大群众参加革命的坚强堡垒。
因为这样的优势,群团组织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攻坚克难,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因为这样的优势,群团组织才能在改革开放之后锐意进取,团结和动员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们紧跟党的领导,创造出一个大国振兴的奇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各级群团组织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引导各界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成绩虽不能埋没,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当前,一些群团组织在组织设置、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出了“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疏远了和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各级群团组织对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而消除这些问题,寻回失落的“纽带”,就成为新时期群团改革的核心要义。为此,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審议通过了《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作为全国3个试点单位之一,担负起了群团改革试点的重担。
市委高度重视群团改革,着眼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3个群团系统和6个区县开展了首批试点,着力破解“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
经过攻坚克难,群团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目前,重庆群团改革已进入第二阶段——从“单点突破”推广到全部群团系统和全市各区县。
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报道,希望通过总结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相关区县的探索经验,为正在深入推进的群团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