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2016-09-10 07:22:44刘源隆
小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昆剧牡丹亭昆曲

刘源隆

昆曲作为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近年来对于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了很多。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应该说看似是一派繁荣景象。记得在上大学时,我第一次接触昆曲,是苏昆的青春版《牡丹亭》,他们在各地大学间巡演,效果颇佳,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昆曲复兴有望。

遥想当年,昆曲阳春白雪,受到当时中高阶层人们的热爱。可是问题随之而来,自晚明时期,昆曲因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至光绪年间,昆剧开始没落。

工作后,我曾有幸采访到一些昆曲名家,也走进了苏州五亩园昆剧传习所,这让我进一步了解到昆曲的历史与传承,和它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如今的昆曲生存环境好不好?在祖国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昆曲的起死回生本来面临大好机遇。可是偏偏各地昆剧团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才得以为继,而且民间的热度自青春版《牡丹亭》后就迅速回落。

从文化角度来讲,昆曲能有今天的生存状态实属不易。毕竟社会生活、语言习惯的改变,使人们接受、理解昆曲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相比较而言,京剧虽然也面临重大挑战,但其群众基础深厚,而且现代京戏的创作也易于传播。在京剧日益大众化发展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昆曲在走高端路线发展的老路。

其实现在的精英阶层和古代的精英阶层已不大相同,明清时期的精英大多指文人官员,他们在欣赏昆曲上不存在困难,甚至还会学唱。如今则不然,精英阶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文化遗产不被理解,所以昆曲的演出前景似乎并不明朗。我们该做的是,在大中小学的教育里就让孩子们认识和感受昆曲,还要打造更多贴近群众的剧目,这才叫传承。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商业支撑,但别让过度商业化把文化淹死。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它服务的对象也是人民。

猜你喜欢
昆剧牡丹亭昆曲
昆曲
幼儿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0
罗周昆剧创作论
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08
牡丹亭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7:02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中华戏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10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补园和昆曲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8
论张弘的新编昆剧
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