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缺席的为官之道

2016-09-10 07:22:44马宇彤
小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领导

马宇彤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要发挥干部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排忧解难、接受人民监督三项新功能:“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他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这是极接地气的一句话,也是意蕴深远的一句话。因为,在中国已有7亿网民且还在不断增加的时代背景下,线上解民情、线下惠民生是各级官员义不容辞的义务和使命,也是下一阶段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平台。

既然互联网业已成为公众工作生活的第一空间和精神家园,那么,也就应该同步成为干群互动的必经之路。会上网、勤上网,不仅是当代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可缺席的为官之道。

有的干部借口工作忙避网不见,甚至从内心蔑视网民,认为网民意见不过是喷子们的情绪化表达。毋庸讳言的是,当前的网络生态并不十分健康,戾气横行有之,潜水撒泼有之,无端中伤有之,恶意误导有之,但这绝不能成为各级干部忽略7亿网民诉求、与网民生活在两个不同空间的理由。而且,越是这样,官员们才更应该熟知网络生态,与网民共建清朗的、符合人民利益的网络空间,利用信箱、论坛、留言板、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广泛收集舆情,倾听民声,打捞民意,广纳民智,找准网民的“痛点”和“淤点”,化淤镇痛,为民谋福。

据“学习中国”大数据平台统计,最近两年内,先后有50多位省级主要领导干部、500多位地市级一把手、1400多位县级领导干部与网民交流。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网为鉴,可束言行。各级政府及其干部在网民心中形象如何,触网便知。人民网调查显示,90%的网民关注网络监督,99%的网民会选择曝光社会不良现象,而75%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都是由于政府部门回应不及时造成的。的确如此,在发挥监督作用方面,互联网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基本具备了“人人都有话语权、个个都是监督者”的功能。虽然虚假信息掺杂其中,但恰恰因为这种隐蔽性,才使得互联网言论往往代表着网民最直接的感情、最真实的心声和最坦率的评价。

这些年来,视网评如“洪水猛兽”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一个“郭美美”几乎毁了百年红会,“石首事件”让政府近乎瘫痪,“瓮安事件”引得全球瞩目,如果相关的领导干部能在第一时间倾听百姓呼声,掌握网络舆情,及时表明态度,迅速予以应对,事件走向绝不至于如此被动与失控。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不会用网的干部充其量只能算作迟钝的智者,因为在回应网民重大关切时,他们无措把握时机和节奏,无力掌控分寸和火候,自然也就无从要求实效和质量,导致舆情非理性地蔓延膨胀,最终使得残局无法收拾。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厝网而行,其实也是“为官不为”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极其可怕的一种表现。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领导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有感“网民节”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