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节般的越狱真实上映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1月22日,南加州三名极度危险的重刑犯从该州安保戒备最为严格的奥兰治县监狱越狱。这三名重刑犯分别是43岁的越南裔博·杨、20岁的越南裔纳森·萧以及37岁的伊朗裔侯赛因·纳耶里,此前三人均被囚禁于奥兰治县监狱等待审讯。22日晚8点左右,三名重刑犯先是切断了囚室内极为粗重的钢条,再切开管道系统,并顺着管道爬上了无人监视的监狱楼顶,随后使用由被单拧成的自制绳索从房顶降至地面,逃出了奥兰治县监狱。作为一座高戒备等级的监狱,这起越狱事件也是该监狱近20年来首次有监禁者出逃。
在最初两天的搜捕中,警方并未发现三名越狱者的行踪。直至三名越狱者之一的博·杨向警方自首,才使得这三人重新为警方所逮捕。据博·杨交代,其同另外两名重刑犯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来策划越狱。1月22日成功出逃后,三人曾在洛杉矶的一个小城内短暂停留过几日,并绑架了一名出租车驾驶员。随后三人驾驶一辆偷来的白色货车驶往北加州。由于博·杨与另一名同伙在是否应杀掉被其绑架的出租车驾驶员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并发生肢体冲突,博·杨旋即脱离其他两人,并向警方自首。博·杨交代,其余两名越狱同伙打算从旧金山港湾区前往加州中西部城市弗雷斯诺,并可能以偷来的白色货车作为交通工具。根据这一重要线索以及一名女子对赃车的举报,警方于1月25日晚上在旧金山金门公园附近重新抓获了剩余的两名越狱者。
这一越狱事件为奥兰治县监狱敲响了警钟。该所监狱虽戒备极为严格,但据奥兰治县当地媒体爆料称,大陪审团在近八年来一直建议在监狱楼顶增设安保监控摄像机,可惜警方迟迟未能付诸实践。据警方解释,经费预算的限制,阻碍了其对包括奥兰治县监狱在内的五所监狱监控摄像系统的升级。
近期美国南加州发生的这起越狱事件,只是诸多囚犯越狱事件中的一例个案。只要有监狱存在,被监禁的囚犯中就必然会有人想到越狱,进而费尽心思与监狱管理者“斗智斗勇”。为了防止囚犯越狱,监狱管理者往往选择会“建造更牢的囚室、修筑更高的围墙、配备更多的狱警”。不过,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正在改变监狱现有的安全防范手段。
防止越狱者“打洞”的振动探测器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佛兰用了20年的时间,仅凭一把小小的鹤嘴锄挖通了一条通往监狱外的秘密隧道。而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成功越狱的囚犯,都是通过在墙面或地面上打洞和挖隧道的方式来逃离监狱。不过,诸如安迪·杜佛兰这样坚持不懈,又极为隐蔽的逃脱方式虽能蒙蔽看守,但在高新技术面前,这种打洞或挖隧道的越狱手段可能就会遇到大麻烦。
众所周知,无论是打洞,抑或挖隧道,都会产生一定振动。如果能对此类振动予以有效探测,即可及时发现囚犯的越狱行为。为此,一种名为振动探测器的新科技已然被引入监狱管理活动。当前,一些监狱已开始在其监区的外墙及周边的地面上安装专门的振动感应器。一旦振动感应器检测到附近范围内的振动超过预先设定的数值,该设备即会自动报警。
从工作原理来说,振动探测器是通过探测在从事破坏性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信号来触发报警器件。该设备采用声波振动传输的原理,并由振动传感器与振动分析仪等部分共同组成。这一设备在运作过程中,振动传感器承担着探测振动信号的关键任务。按照其工作方式的不同,振动传感器通常可以分为机械式位移传感器、压电晶体式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电动式速度传感器等。机械式传感器内部装有钢珠或水银珠,当受到振动冲击时,钢珠或水银珠会离开原有位置,进而触发报警器件。压电晶体式加速度传感器则是利用压电材料因振动带来的机械形变而产生电荷,并以电荷的大小来对振动的幅度予以判断。电动式速度传感器系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由线圈、弹簧、永磁铁、阻尼器以及壳体共同组成,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稳定地探测出是否有异常振动存在。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振动探测器,在安装时必须与探测物面牢固结合,否则囚犯即使在墙面或地面上打洞、挖隧道,振动探测器也不易探测到振动。需要注意的是,振动探测器的安装不应贴近水管。如前述两者相互接触,水管中的水流会对振动探测器带来干扰。此外,振动探测器的附近也不应存在空调、风扇等设备,否则易因这些设备的存在而引发机械振动,进而导致振动探测器的误报警。
实时定位囚犯行踪的GPS脚环
囚犯想要越狱的第一步,通常是想方设法逃离出监区范围。如果监狱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囚犯的异常活动,往往能够将越狱行动终结在萌芽状态。不过,在传统安防措施下,监狱管理者发现越狱行为与囚犯逃离监狱两者之间,可能有着一定时间差,狱警有时需要在点名时才会发现有囚犯失踪。这中间存在的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的时间,足以令越狱者逃往世界各地。为此,一款能够监测、定位囚犯行踪的GPS智能脚环,即可以从源头上记录每一名囚犯的实时动态。
GPS智能脚环,是一种穿戴式的电子监控设备。其外观类似于电子表,一旦戴上后就无法解开,只能通过拆剪方式卸除。这一电子监控设备能够通过GPS来进行定位,以便于对佩戴者进行实时监管。GPS智能脚环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囚犯予以管理、定位,不仅消除了人为错误可能带来的隐患,更大大减轻了狱警的工作负担。
每一件GPS智能脚环内均内置有传感器,以便于对囚犯进行管理、追踪与定位。设备每间隔1秒就会向外主动发射信息,从而确保每名囚犯都处于相应的监控区域之内。无论囚犯在牢房之中抑或室外活动区域,均可以使用GPS智能脚环对其进行监控,并可精确定位至三米范围之内。为了防止囚犯间交换GPS智能脚环或使用外力破坏脚环,GPS智能脚环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制成,极为坚固耐用。GPS智能脚环系在囚犯脚踝处后,还会使用金属或硬塑料锁扣予以紧锁。为了防止囚犯破坏GPS智能脚环,该脚环内部置有导电材料,以形成回路。一旦脚环被切断,即会引发报警。
由于GPS智能脚环与监狱的监控系统直接相连,系统一旦监测到佩戴GPS智能脚环的囚犯接近监狱大门、围墙等“禁区”地带,即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如果有囚犯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从监室中逃离,其在接近大门、围墙的过程中,智能脚环中的GPS信号即会为监狱监控系统所“捕获”,从而及时发现该囚犯的越狱行为。
除了追踪与定位功能外,GPS智能脚环还可配合信息化软件对囚犯进行管理。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需要在GPS智能脚环中增加内置芯片,并在芯片中植入囚犯的照片与其他相关资料信息。这就可以使得监狱管理者方便、及时地检查、核对囚犯的资料信息,从而确保每一名囚犯的准确识别。
虹膜识别技术
为了防止囚犯蒙混过关,企图溜出监狱大门,确定个体身份的生物识别技术当然必不可少。在包括指纹在内的各类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无疑是最为方便也最为精确的一种识别技术。这也使得虹膜识别技术能够被引入监狱安防领域,尤其是门禁系统,以防止囚犯越狱。
所谓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眼中的虹膜进行的个体身份识别。人眼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视网膜等部分共同组成。巩膜即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区域,约占眼球总面积的30%左右;瞳孔则位于眼睛的中心部位,约占总面积的5%。虹膜处于白色巩膜与黑色瞳孔之间,由诸多腺窝、褶皱以及色素斑等构成,包含了极为丰富的纹理信息,是人体最为独特的生理结构之一。虹膜的生理、形态、颜色与外观由人体遗传基因所决定,且在人体发育至8个月后,便可保持数十年稳定不变。人们如果想要改变自身的虹膜外观,需要进行极为精细的外科手术才可能实现。但在此过程中,接受手术的个体还得冒着视力受损的巨大风险。虹膜所具有的高度稳定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独特性的特点,令其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客观基础。
针对囚犯可能采用伪装身份,或者窃取密码意图通过门禁系统,采用虹膜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则可以阻止囚犯的这一越狱行为。虹膜识别技术以特定个体的虹膜信息作为密码,且不可复制。每一次虹膜识别活动,均会被自动记录,以便于进行查询与追溯。一旦囚犯试图利用自身虹膜信息来“欺骗”门禁系统时,虹膜识别技术即会发现这一非法情况,并立即自动报警。
智能化的机器人狱警
长期以来,对于囚犯的管理工作,基本都由狱警所承担。但从2011年以来,韩国在其浦项监狱内引入了数名机器人狱警,逐渐开启了智能化的囚犯管理工作。相较于人类而言,机器人狱警不会开小差,也不会偷懒、发脾气,甚至不会被人所收买。其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尽心尽职”地在监区内巡逻,并密切注视每一间囚室的情况。
机器人狱警所拥有的特殊“技能”,也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防止囚犯越狱的重任。譬如,机器人狱警所配备的热成像仪,可便于其在走廊巡逻时,透过囚室的小孔,观察房间内正在休息的囚犯是否为真人。此外,根据设定的程序,机器人狱警还可通过囚犯的动作与行为,判断出其是否会作出袭击他人的危险举动。
有些囚犯为了顺利越狱,往往通过劫持或制服狱警,来企图达到自身的目的。不过,这些行为在面对机器人狱警时,往往就难以奏效。首先,制服一名“力大无穷”的机器人狱警,本身就是一大难题,此外,即使劫持了一名机器人狱警作为人质,又难以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不过,当前机器人狱警在监狱中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巡逻这一功能上。对于囚犯的越狱行为,机器人狱警只是起到报警作用,但并无参与事件处置。随着这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未来机器人狱警也可配备部分非致命性武器,共同参与到越狱行为的处置过程之中。
指纹识别枪械
是否为狱警配发枪械,是监狱管理中一项两难的抉择。为狱警配发枪械,可以保证其人身安全,并防止其遭到囚犯的侵袭。但一旦狱警手中的枪械被囚犯所夺走,亦将面临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前大部分国家均采用了监区外围狱警持枪警戒,监区内的狱警不配发枪械的方法。客观来说,采用这一方法的缘由,即为了防止狱警配发的枪械被抢夺。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难题也有望得到圆满解决。目前,科学家已发明出了利用指纹进行识别的枪械。科学家在传统手枪的基础上,增加了指纹识别模块。该模块已预先植入了枪支使用者的指纹信息。当持枪者在扣动扳机之前,指纹识别模块会通过枪柄上的传感器来识别当前握枪之人的指纹与模块内记录的指纹信息是否吻合。如果两者能够吻合,意味着持枪者就是枪支的使用者。此时,枪支的准星会变成绿色,扳机也可以扣动。反之,如果指纹信息不能吻合,就意味着握枪之人非法持有了枪支。此时,枪支的准星会变为红色,扳机也将锁死。除指纹识别模块外,这一智能枪支还配备了专门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感知枪支在被使用者第一次使用,其扣动扳机的力度与枪机所承受的力度。如果前述两项条件难以满足,该把枪支即会被锁死。这一指纹识别枪械在监狱管理中的引入,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安全性予以保证。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电影大片中的囚犯越狱情节,在现实世界中亦真实可见。2016年1月22日,美国南加州三名重刑犯切割囚室钢条,顺延管道爬行,并利用自制绳索速降的越狱情形,堪比好莱坞大片。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越狱事件,监狱管理部门在强化现有安防措施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引入能够防止囚犯越狱的新科技。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振动探测器、GPS智能脚环、虹膜识别技术、智能化机器人狱警以及指纹识别枪械等新科技已开始应用于监狱安防领域,以防止囚犯越狱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