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看甘英出使大秦的历史贡献

2016-09-10 07:22钱允凤
文学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一带一路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积极主动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甘英出使大秦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探索做出了伟大贡献,对今天“一带一路”路线设计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甘英 历史贡献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积极主动地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项伟大举措。

二.甘英出使大秦路线分析

有关甘英出使西域,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很少,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中的记载较为典型,摘录下来以供查阅分析。

“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于是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

“九年”指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当时班超任西域都护,驻守龟兹(今新疆库车),遣掾吏(下属官员)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甘英至西海而还。

中国古籍中的大秦,众多研究者认为是指罗马帝国,有时也指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东部,现在已几乎无异议。西方研究者认为公元前27年-476年时的古罗马帝国,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从“穷临西海”的“穷”字可以看出,甘英一行到达西海已尽了最大的努力。“皆前世所不至”,意指和前世的使者相比,甘英是向西走得最远的,就连《山海经》对此也无详细记载。“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这里的“珍”指山珍海货,“怪”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传说及故事,甘英沿路在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奇珍异宝。西方研究者布尔努瓦研究也表明,甘英在西行时虽然中途折回,但他却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游记故事,中国的史学家们也做了部分记载。在他出使大秦之后,远方国家如蒙奇、兜勒等纷纷派遣使臣前来通好。

这里的“西海”也被称为“大海”,有关其位置,学术界曾有里海、黑海、地中海和波斯灣之说。黑海和里海之说现在几乎已无人坚持,但地中海和波斯湾在学者中依然有较大争议,近年来持波斯湾的学者居多。

在讨论条支与西海的位置时,《汉书》、《后汉书》的一些记载就成了关键。《汉书·西域传》说,乌弋山离“西与犁靬、条支接。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自玉门、阳关出南道,历鄯善而南行,至乌弋山离,南道极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从乌弋山离“复西南马行百余日至条支。……前世汉使皆自乌弋以还,莫有至条支者也”。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等人认为,《汉书》、《后汉书》的上述记载,说明在西汉时期汉朝使节最远到达乌弋山离;到了东汉时期,汉人知道了从乌弋山离出发,向西南方向“马行百余日”可以直接到达条支。如前所述,乌弋(乌弋山离)大体上在阿富汗南部,如果从此地出发向西南行走,那么,所到达的地方正是波斯湾东岸。据此,所谓的西海应当是波斯湾。

英国学者赫德逊认为甘英不愿意冒险走的那条海道,汉文典籍中都表明是从巴比伦沿波斯湾南下,绕南阿拉伯,上溯红海,或者到达一个埃及港口,或者驶向叙利亚,则会到达阿卡巴湾头的埃兰拉(Aelana)。[1]他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甘英沿海路去大秦的路线图。支持此观点的还有欧洲学者夏德(Hirth)。1885年,夏德(Hirth)发表了《大秦国全录》[2],夏德认为,由于中国史书说这个西海十分辽阔(《魏略·西戎传》:“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所以它既不可能是里海,也不可能是地中海,因为它们都没有如此辽阔;这样,西海只能是波斯湾,只有从波斯湾出发,向西绕过阿拉伯半岛进入红海,才需要如此漫长的航行时间;夏德说,从条支(于罗)出发进入波斯湾登上航船,沿着阿拉伯半岛向西航行,进入红海,最终到达西奈半岛东面的伊利安那港(aelana)。上岸后,向北走60英里,有一个被希腊人称为庇特拉(Petra)的城市,当地的人将此城称为Rekem或Rekam。夏德认为,Rekem或Rekam译作中文便成了“犁靬”之类的名称。犁靬也就是后来的大秦。这样,大秦就是指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东部地区,即现在的叙利亚一带。这与前面讨论的有关大秦的位置一致。龚缨晏在《20世纪黎轩、条支和大秦研究述评(上)》[3]中亦应用此说。

至于甘英到达条支的具体位置,国内学者以莫任南为代表。他在《甘英出使大秦的路线及其贡献》一文中对甘英出使大秦的路线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在推翻众多研究者的论断后,勾画出了甘英出使大秦路线示意图。认为古籍中所记载的,“穷临西海而还”“临大海欲度”中的“西海”和“大海”实指同一地区,即今波斯湾。甘英从西域都护驻守的龟兹出发,一路西去,经疏勒、莎车,西入葱岭,过蒲犁、无雷至大月氏,再西出木鹿、和椟、阿蛮国、斯宾国,抵达条支的于罗,面临波斯湾,因无法渡海而还。

三.甘英出使大秦的历史贡献

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史书中均未给甘英列传,只有《后汉书》较多的提到了甘英,但也仅有寥寥数笔。与张骞出使西域比较,甘英事迹似乎并未得到世人的推崇和好评。“英闻之乃止”是古书及今人谈及甘英时常用的一句话。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甘英的西行是中国人的又一壮举。虽然并未到达原定的目的地,但他仍然可以说是一位让人崇拜的民族英雄。本文经过研究分析,综合前人的观点,将甘英在“丝绸之路”开拓中的贡献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甘英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位开拓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探险家,继承和发扬了张骞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张骞之前,西汉与西方世界遥隔万里,且又有高山、沙漠屏障,路途多有险阻。张骞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东西方交通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自此以后,中西交通日渐发达,使节商旅,不绝于道。据班固《汉书·西域传》记载:“自玉门、阳关出南道,历鄯善而南行,至乌弋山离,南道极亦”。说明当时人们对丝绸之路南道的认识最远只到乌弋山离。与包括张骞在内的前人比较,甘英却能“逾悬度、乌弋山离,抵条支,临大海”,充分说明当时甘英西去路程之远。从史料分析可以看出,甘英是最先到达条支的中国人。在当时是中国第一位向西走的最远的使臣。他亲自走过了丝绸之路的大半段路程,还了解到从条支南出波斯湾,绕阿拉伯半岛到罗马帝国的航线,对丝绸之路南道的探索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2.甘英出使大秦,宣扬了汉威,扩大了国际交往,推进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甘英奉命出使,自波斯湾返回,虽未到达预定地点,但却使西方了解到东汉有与西方交往的意识和愿望,加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甘英出使之后,“远国蒙奇、兜勒皆来归服,遣使贡献”、“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后汉书·西域传》记录了甘英使大秦之后,紧接着一句话为“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另外,又记载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到东汉。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记录,也是甘英出使大秦,对东西方交流所做的最直接贡献。

3.甘英出使,一路搜集有关风土人情,进一步加深了东汉对西方国家的认识,推进了东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甘英之前,汉人对西方的了解是模糊不清的。《后汉书·西域传》中所记录的有关葱岭以外各国的情况,据莫任南分析,属于甘英回来以后的报告无疑。因为范晔所作《后汉书·西域传》资料源于班勇的《后汉记》,而班勇和其父班超均未走出过葱岭。因此,有关葱岭以西的情况,一部分可能来自外国使者及商客,大部分为甘英出使大秦带回是可以断言的。[4]甘英对所经过地区的情况“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后汉书·西域传》)足见其当时考察之详尽。“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从阿蛮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从斯宾南行度河,又西南至于罗国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多海西珍奇异物焉”。不仅明确告知了大家安息国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指明了由安息去大秦国的海上通道。有关大秦的情况描述“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乘辎軿白盖小车,出入击鼓,建旌旗幡帜”。根据上文分析,这有可能是二手资料,但同样也加深了东汉对大秦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了解,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以此为基础,中西方间的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

4.甘英的西行,进一步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笔者在《甘英出使大秦受阻原因分析》一文中,提到了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的故事,认为是阻止甘英一行出使大秦中途而返的最直接原因。塞壬传说是甘英事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甘英听到海妖故事放弃了去大秦,虽有其个人原因,但我认为更应是时代所限。希腊神话中海妖塞壬的故事经安息船员的渲染,阻挡了甘英这位来自东方、缺乏海上航行经验的中国使者,但同时也经过这位使者的讲述,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史册上。这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史中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也应是甘英事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中的贡献。

总之,丝绸之路自开通以来,包括甘英在内的历代使者的远行,对中国人域外知识的扩展有重要的影响,使东西方世界直接联系起来,这是时代英雄的创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结果使得中国、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四大古代文明有了直接的交流和影响,此后,世界上任何文明的发展也不是孤立地进行了。

四.结论

歷史上的使者们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做出了伟大的牺牲,甘英由于安息人的从中作梗未能完成出使大秦的历史使命,故而未能实现与大秦的直接经济往来。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响应者云集,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这是是新时代下的伟大创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年阻止甘英西行的安息人,若知道了今日中国的大智慧,得“当惊世界殊”了!

注 释

[1]赫德逊著,李申等译:《欧洲与中国》,中华书局,1995年4月第一版,第52页。

[2]夏德:《大秦国全录》,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61-62页。

[3]龚缨晏:《20世纪黎轩、条支和大秦研究述评(上)》,《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8期。

[4]莫任南:《甘英出使大秦的路线及其贡献》,《世界历史》,1982年第2期。

(作者介绍:钱允凤,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一带一路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