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2016-09-10 07:22丁莉莉
文学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

丁莉莉

内容摘要:《七颗钻石》是笔者在江苏南通初中语文优课比赛中执教的一篇童话。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在执教这篇童话时以“大作家写的一篇小童话,小童话反映一个大主题”为突破口,在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这篇小小的童话时,通过不断品味、叩击文字,体会到小小的篇幅中所蕴含的辽阔和波澜。唤起学生心中对这份爱的惊诧、共鸣,体会大作家的这份伟大的心愿。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培养学生倾听、想象、深悟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七颗钻石》 教学 反思

《七颗钻石》是笔者在江苏南通初中语文优课比赛中执教的一篇童话。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在执教这篇童话时以“大作家写的一篇小童话,小童话反映一个大主题”为突破口,在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这篇小小的童话时,通过不断品味、叩击文字,体会到小小的篇幅中所蕴含的辽阔和波澜。唤起学生心中对这份爱的惊诧、共鸣,体会大作家的这份伟大的心愿。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培养学生倾听、想象、深悟三方面的能力。

一.学会倾听,乐于表达,体会文字魅力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倾听的作用不是简单地去听懂表达,而是增进彼此交流,提升学生阅读力和表达力。所以,语文课堂追求的不是热热闹闹,而是在倾听中不断思考、辨析,进而养成语文综合学力。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以认真的倾听促进了建设性的对话,以积极的对话,体会到童话语言的魅力。

师:爱不是空洞抽象的,爱一定是有具体对象、具体行动的。请同学们带着笔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细微之处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一边读一边圈画。

生默读文本,圈画批注。

师:哪位同学把你刚才阅读中的收获和我们分享一下,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注意记录,在评价上一位同学的回答时可以采用这样一个句式:“我同意 同学的看法,但我还有理由补充 ;或者我不同意 同学的看法,我的看法是 ,理由是 。”

生:我从“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可以看出小姑娘为了帮妈妈找水极度劳累,小姑娘非常爱自己的妈妈。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还有理由补充,我从“倒”这个字读出了小姑娘为了给妈妈找水,十分劳累,更加可以看出小姑娘非常爱妈妈。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 我有个想法想和大家交流,我觉得把“倒”换成“躺”,表达效果好像也差不多,都让人觉得小姑娘太累了。

生: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的理由是:“倒”好像是一下子栽下去了,比“躺”速度更快,更能看出小姑娘当时累到了极点,仿佛身体都不受自己控制了,更可见对妈妈的这份孝心。“躺”让人感觉好像挺舒服的,我觉得这里换成“躺”不好。

师:说得有理,我赞成!

生:我还有补充,我觉得从“赶紧、跑”可看出有了水后,小姑娘内心的焦急,想早一点把水送给母亲。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有理由补充,我觉得从“抱”这个动词也能体现小姑娘对水的珍惜,想快点把水带给妈妈喝,而且也只有抱着水罐才能跑这么快,才有了下面匆匆忙忙,没看见小狗一下子被小狗绊倒了。

师:我同意你的观点,你阅读文本时还注意了上下文的联系,真好,老师给你点赞!

生:我从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读出来母亲很爱小姑娘,把生的希望让给小姑娘。

师:我赞同你的观点,说得真好,不过我想给你提点小建议,我觉得你没有把母亲的话很有感情地读出来,你再来试试,好吗?(生朗读)

生:我觉得他读得还不够像,母亲快死了,应该是非常虚弱的,他读得好像还没那么虚弱。

师:好,那你来试试。(生有感情地朗读母亲的话,虚弱无力)

师: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借助“我同意 同学的看法,但我还有理由补充 ;或者我不同意 同学的看法,我的看法是 ,理由是 。”句式,看上去给学生一个框,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会先倾听后表达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倾听中,每一位学生不仅需要仔细听,还要思考、辨析,这样在自己表达时才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又是培养的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陈述自己的理由时,从文本的文字之中咬文嚼字,既体会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力。

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書写爱的神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所以,语文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将读和写完美融合,以读促写,以写导读,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力。

笔者在教学《七颗钻石》时,借助想象串联起学生的读写活动,以学生创作的形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与写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博爱”的神奇。

师:当这股清泉哗哗地流向人间时,地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这段话的最后补上你的创作。(生创作)

师:哪位同学想把你的创作读给我们听?

生: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你看,人们有了水之后不停地欢呼、庆祝,小姑娘、母亲、所有人的脸上绽放着最灿烂的笑容,连小狗也不停地摇着尾巴,高兴地走来走去。

生: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你看,水流不断流着,流向大地,流向麦田,流向千家万户,小草重新挺直了腰板,花朵重拾笑颜,五彩缤纷,煞是美丽,草木丛林都重新焕发生机。人们笑着、跳着,一派祥和热闹,小姑娘用手轻轻掬起一捧水,喝上一口,甜甜地笑了。

师:两位同学写得都不错, 这两位同学的创作,你更喜欢谁的作品呢?

生:我喜欢第二位同学的,我觉得她在写的时候联系了第一小节,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且他写得也更形象一些。

师:有道理,是谁让这一切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生:小姑娘的爱

师:是啊,一股水流滋润万物,一份爱拯救苍生,爱具有了神奇而伟大的魔力。托尔斯泰称这样的爱为“真正的爱”。

《七颗钻石》是一篇神奇的童话,托尔斯泰借助其丰富的想象让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变化,在真爱的感召下,水罐里涌出了水流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情节上的补充,以此激发了学生无尽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带领着学生体会到了博爱的伟大力量,润泽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巧妙拓展,适当延伸,感受真爱魔力

《七颗钻石》似乎是一篇学生一望而知的童话,学生自主阅读便能感受到小姑娘的爱心、善良。如把教学目标依旧定位在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的话,教学就过于浅表化了,笔者从学生“一望而知”的阅读初感出发,引导学生对“爱”做了深度的理解。

师:是啊,一股水流滋润万物,一份爱拯救苍生,爱具有了神奇而伟大的魔力。托尔斯泰称这样的爱为“真正的爱”。学到这里,你能联系课文谈谈你对“真正的爱”的理解吗?

生:关爱小动物,对陌生人也给予了关爱。

生:是一种无私的爱。

师:看来小姑娘小小的举动让我们同学内心起了大大的波澜,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绝笔之作《生活之路》中的这段话:“当我们关爱他人的时候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自己求得好处。只有对所有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信仰只有一个——对一切有生命者的爱。”

师:涌出水流,爱拯救了全人类,故事本来也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让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呢?联系下面两则材料,小组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

【材料1】大熊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的星座,是著名的北斗七星所在的星座。北斗七星在夜晚具有指示方向的作用。

【材料2】世上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学问——爱他人。

生:表现了小姑娘的爱心不仅像钻石一样珍贵,还像大熊星座一样在黑夜中闪亮。

生:这样使这个童话读来更加神奇,好玩。

生:材料1中说大熊星座具有在黑夜中指示方向的作用,作者希望小姑娘的爱心能够指引人们都像小姑娘一样具有无私的爱,想要更多的人懂得爱他人,因为作者相信爱会唤起爱。

师:是啊,大作家写了一篇小童话,小童话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各种灾难、威胁,这篇童话不仅写给学龄前的儿童、写给你们看的,也写给我们大人看的,希望你们、我们都能得到这份爱的温暖和指引。

教學中,笔者借助拓展阅读,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了文本之后体验不到的“爱的指引”意蕴,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的深度,进而对列夫·托尔斯泰有了重新认知,对《七颗钻石》有了新的阅读感悟,为学生的阅读重新打开了一扇窗:原来列夫·托尔斯泰坚信爱会唤起爱,他的一生是宣传爱、追寻爱的一生,他用他的作品去抚慰国家和人民的创伤。而小姑娘便是这份大爱的代言人,把小狗的生命、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生命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学生在教学的引领下,理解了这份真正的爱,揣摩到托尔斯泰的创作意图。

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七颗钻石》的教学,既是一节比赛课,又是一节让自己成长的课,笔者以“倾听”作为指导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以“想象”作为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形式,以“深悟”作为提升学生阅读力的核心,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