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卫东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更多地围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变革来进行。笔者所在学校对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正是基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落实来开展的。几年来,学校致力于构建生本课堂,探索出“学、展、点、练、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尝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开展山西省太原市初中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人人通”课题实践与研究。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
2010年7月,学校开始了初中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在原来实施的“自主学习一交流探究一目标达成检测”为内容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学习借鉴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如图1)。
1.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第一环节:“学”,包括课前以导学案、教材为介质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每天安排4节自主自习课,其中1节在校自习、3节家庭自习。家庭自习每节30分钟,总量不超过市教育局规定的每天一个半小时的作业量。
第二环节:“展”,是对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出错率高的问题以及能归纳出方法、规律的重点问题的展示。它是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最好时机。
第三环节:“点”,是学生在“愤”和“悱”状态下的教师精讲点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四环节:“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
第五环节:“测”,是用多种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测和反馈。检测环节让师生双方对教与学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课后有针对性地补救。
五个环节中,“学”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测”是课堂教学的反馈。
2.五环节教学的三个依托
一是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自主学习。学校编制导学案的原则是: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层次性(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探究性(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
编制导学案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要有明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有适当的学法指导;要有分层练习及检测材料。
二是以学习小组为依托的合作学习。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为组长,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定期总结评比。
三是以集体备课为依托的教学研究。备课组定期开展活动,对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进行研究,每周都要对下一周的导学案进行讨论修改,对教学隋况进行反思,精心编制单元教学检测试题。
3.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
一是学校从2010年9月起,在初一、初二年级推行“导、学、点、练、测”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五个环节是否齐全,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练习检测,都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着力改变“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模式。
二是开展了三轮“五环节”教学达标课活动。教师全员参加,每一轮都有不同的达标观测点,从达标课中选出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对于不达标的教师,组织进一步学习教学模式、听课、整改,教研组内帮助、指导,直到达标。
三是在教学模式实践和完善的基础上,2013年9月将“导、学、点、练、测”五环节调整为“学、展、点、练、测”五个环节。
4.五环节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是教和学的方式变了。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不再始于教师的“讲”,而是始于学生的“学”。同时,由“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二是师生角色变了。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再是听众与观众;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不再是主讲人。
三是教学效率高了。由于有了课前的先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熟悉了基础知识,解决了部分问题,上课便有备而来。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集中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四是学生综合能力强了。自主、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五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了。随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
在推进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们体会到了课堂转型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但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呢?2011年9月,学校在多年进行差异性教学的基础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开始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其一是开展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分层走班具体做法是:开学初将学生均衡分班,再以两个行政班为基础,根据学生数学、英语成绩的差异,结合学生家长的意愿,将相同师资的两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是基础薄弱的学生;B层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在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实行分层走班,而其他学科暂不走班。
后来逐步加大实验的力度,分阶段实现各学科均开设A、B、C三个层次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选择,形成自己的课程表,走班上课。
其二是在2014年9月,学校开始了“太原市初中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与实践”课题研究,借助“人人通”,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成效逐步显现,成绩斐然,获奖众多。不断提升的教学质量,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们坚信: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学校师生会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力前行,逐步实现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魅力课堂的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