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机制之我见

2016-09-10 07:22孙夕礼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制普通高中办学

孙夕礼

作为一个在中学基层工作26年的教育人,笔者有着普通教师、高中班主任、名校学科教研组长、大市学科教研员、市教学管理人员、名校副校长、区教育局局长和名校校长的任职历程,因此,对中国高中办学体制和机制有着一定的理解和思考。

一、为什么中国的普通高中学生负担重

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认为,读书是改变孩子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农村家庭而言,读书几乎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普通高中生几乎肩负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希望,压力特别大。

社会上普遍认为,只有上高中,才可能上大学,而且只有上重点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于是,大部分家长争相让自己的孩子进重点小学、中学直至大学,以为上好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导致学生对许多职业学校不屑一顾,一心埋头苦读,压力重重。

二、中国普通高中的现状

一是“大”而且高度统一。中国的普通高中有全国一致的课程标准、教育管理体制、招生办法(即考试、学制等);各省制定的教学要求也不分类,都是统一标准;教育体制都是“部—省厅—市局一(县局)—学校”这一模式,缺少活力;除极个别特长生外,高中招生主要以分数为准,素质报告书(成长手册)成为摆设;高中、初中学制都是三年,学制的设计缺少灵活性和选择性。这就导致学优生和学困生要在同一个标准下学习,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了”,天赋好的学生一样要在高中待三年,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二是政府办教育。政府掌握着学校的土地权、人事权、财政权、职称评定权和物资配置权。甚至有的地方提出,校长只要搞好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其他的都不要管。殊不知,教学和课程的外围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一些做法,比如荷兰,这个国家只有教育部,省、市一级无教育管理机构。校长每年提交一份办学报告给国家教育部,每4年教育部对学校督导考核一次,生均公用经费全部到校,任由校长支配人事权和财务权。这样自由灵活的方式反而更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是校内多样化与校外多样化不协调。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办学主要是校内多样化,如一科多考、免考,校本特色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打造及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小班化教学(跑班)等。而校外却没有出现对应的多样化。我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学制单一,除个别的自主招生之外,大部分的高中生上大学的唯一方式还是高考,评价学校的方式几乎还是分数。社会选人、用人时推崇高学历而不是适用原则。

四是高中教育现状堪忧。高中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在校学习时间太长,高三出口太窄;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重知识、轻能力成为中学教学的主流;家长对学校的期盼就是应试,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大学,上名校,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这种功利主义文化导致社会诚信度低,为了分数可以牺牲一切,绝大多数高中的现状是:知识技能为本位,选拔为基本特征,应试为主要内容。

另外,家长、社会、政府、高校等对中学的要求方向不一,让普通高中不堪重负。家长希望学生高考考出好分数,上好大学;社会要求学校办出有内涵的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政府要求学校有较高的升学率,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校要求中学输送有思想、能创新的学生。这让高中学校无所适从。

三、改进建议

1.改进“大而统”的体制和学制

一方面要精确定位四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内容。笔者认为,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教育政策、标准、框架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对政策认真解读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办学予以督促、指导和操作层面的引领,特别是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减少对学校办学的干预,多服务少管理。

另一方面,政府要改进教育制度的设置(放权、放开、放下)。

首先,政府应增加高中学制的灵活性,应和未来的职业准备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对接,比如,对于想上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让其两年完成高中学业。

其次,政府应该支持学校错位发展和小型化,建立不同高中(体育、科技、音乐、外语、文学等)的类别、规模、出路等支撑系统。政府应该鼓励各地进行特色高中教育的试点办学,引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尝试,打破单一育人模式。多样化的教育体制必然带来多样化的出口,达到分流学生的目的。

比如,有的专家认为,高中可实行分类发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英才高中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大众高中教育——升学预备教育(与职业高中区分),普及高中教育——学校为学生发展服务(上大学、上职校),特色高中教育——培养特色人才(科教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等。

2.改革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

可以实行分类高考和多种形式人才选拔并存,二本、三本招生可以放开,实行几个大学联考、一种类型大学某专业统考、一科多考等多种办法。重点大学可以实行联考,本科实行统一考试,体育、艺术等专业实行全国单独考试。这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多元的,可以有效改变单靠高考成绩和大学升学率评价学校的现状。

3.改革学校管理方式

首先,由教育部制定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学科素养),全国统一规定部分必修课程,以总学分统筹各省各校高中学生的毕业要求,在课程设置、课堂改革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深化高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协同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选课指导制度、生涯规划制度、走班教学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的经费、教学设施、教学仪器等配套条件的建设。

其次,加强对校长职业行为的考核和督察,如培养校长规范的办学意识和办学行为以及专业的管理意识,增强其管理能力。使校长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基本情况,确立办学理想、教育价值追求和培养目标,明确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目标,规划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校课程建设和开发,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建立学习型团队,开展教研和科研,建设配套制度和机制,调整管理方式和模式等。

最后,要下放给学校办学的财权和人事权,对学校的编制和职称岗位不要管得太死。同时,要加强地方主要领导对教育内涵的了解。教育的重要作用是育人,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考大学只是其中一个过程目标,应该放手让学校进行专业化办学。

猜你喜欢
学制普通高中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普通高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五行真经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