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016-09-10 07:22董莉
中国教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班生涯学科

董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学校的课程改革面对极大的挑战:学生的选择权要得到充分尊重,“选课走班”教学要有序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要有效开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终把“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基础,把核心素养培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以“选课走班”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新常态实施。2014年,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进行必修课分类分层走班探索,如今,全校三个年级均已进行选课走班教学。

一、怎么选

新高考由现行的“3+文综”“3+理综”模式转变为“3+3”模式,充分赋予了学生按照自身意愿选学、选考的选择权,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要落实好学生的选择权,首先要解决“怎么选”的问题,如何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是新高考政策对学校提出的第一个挑战。

学校生涯规划的基本目标是有效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会选择最符合自身志向、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课程与考试科目,提前规划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帮助他们树立志向、激发潜能,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设置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生涯社团、个人生涯咨询“四合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学业规划、了解职业需求和培养决策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正确认识自我。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评估的专业工具与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所长、兴趣所在、价值所向,促进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和谐发展。

2.制订学业规划。结合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引导他们在明确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及学习与考试要求的基础上,对整个高中期间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试科目进行科学的选择与规划。

3.了解职业需求。学校除了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通过实践活动(主要有生涯讲座、企事业单位参访、“跟随父母工作一天+家长正能量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专业访谈和生涯访谈、“生涯微视频”设计大赛等六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和经历,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职业现状和需求的认识,发现自我与社会、与职业的内在联系。

4.培养决策能力。引导学生在面对生涯决策时,能够综合运用自我、学习、升学、职业等各方面信息,完成自己的生涯决策和规划,培养生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决策能力和规划能力。高一,借助常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怎么做”的生涯问题;高二,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组织有针对性的生涯探索活动,让学生在了解个人特质的基础上,对教育与职业信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重点探索;到了高三,则借由考前心理辅导、高考志愿填报、大学生活展望等方式增进学生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

二、选什么

落实好学生的选择权,需要解决“选什么”的问题,即是否有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是新高考政策对学校提出的第二个挑战。

学校课程建设与安排的基本思路:一是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根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从学校定位、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出发,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致的学校课程体系。二是提升学校选修课程质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横向拓展与纵深发掘,开发开设选修课程与特色课程群,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三是统筹规划三年教学计划。以学程为单位,详细安排各学程课程安排、两次学考与选考时间、各学科走班教学设计等,均衡安排课程与考试节点,分散考试节点,减轻考试压力,确保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与持续性。

关于课程建设,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1.开发开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修习中养成。基于不同学科呈现的学科素养的差异性,学校首先将这10大核心素养转变成各学科的学科素养,然后将学科素养与学科课程目标、学科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有效联结起来,再是着力于开发与开设各类与核心素养相配套的课程,尽可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选择。

2.开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群。学校不仅有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3D打印课程,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管理素养的领导力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跨文化素养的英语口语与英语逻辑思维、外国文化研究课程等,还有晨会课程群。学校的晨会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承包的方式开展,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通过某一主题来设计内容。晨会正逐渐成为一种班级文化,正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转变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成长。

3.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学校有茶艺、舞蹈、摄影、舞台灯光监理、E乐队、DI创新等社团。其中DI创新社团参加全国第十届DI创新思维大赛,荣获浙江省高中组一等奖,并获得全球赛资格。学校还在杭州市中小学科技节中获得最高奖—集体优胜奖。

三、怎么办

落实好学生的选择权,还需要解决“选了后怎么办”的问题,即学生如何上课。因此,“选课走班”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成了新高考政策对学校提出的第三个挑战。

选课走班教学,就是教师把学习程度相近或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聚在一起,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设计不同的教学路径和方式。在不增加教室和教师编制的前提下,2015学年,学校共开设497个教学班,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1.分层走班教学。针对国家基础课程,学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包括语、数、外和高一年级的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

学校本着“尊重差异与选择”的原则,以学生每门课的成绩为依据,给出每一位学生学科层次的参考意见,并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备课组的意见划定每门学科学习层次。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两个月都会有一次申请调层的机会。

2.分类走班教学。针对国家选考课程,学校进行分类走班教学,即政、史、地、理、化、生、技术等七门学科。

学校将“7选3”课程分为学业水平(A类)、高考选考(B类)两类课程。在完全遵循自己意愿的基础上,学生自行选择A类或B类学习,学校负责进行编排班级。各学科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两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统筹安排分类课程的进度、难度、作业与试卷的编写。学科单元测试和学校重大考试均采用分类试卷进行考核。

3.学情追踪体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形式,调查各年级学情,并将调查数据及时反馈给各个备课组,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从而调整各自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走班学习的目的。学校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学情追踪和反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收集分析学生作业和考试的信息,利用这些数据来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教学、个性化的学生分析、个性化的学生错题本。教师通过对比各教学班的题目的得分情况,分析每个教学班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学生也可通过系统查看和导出一段时间的易错题、易错知识点等资源,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学习。

四、制度保障

教学形式的变革给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新问题。学校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走班后班主任管理被弱化,有36.46%的学生认为,走班之后班主任应更侧重班级团队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此情况下,我们重新建构育人平台和班级机制,转变思路,改变策略,积极探索成长导师制度、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做法是:

1.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教育新常态,行政班三年不变,不按选考科目编班分班。同时重新定位行政班和教学班功能,让行政班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结协作的学生精神家园,让教学班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有共同的学业追求的学习乐园。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同存在,相互补充,协同推进教育教学。

2.成立“守望者联盟”。在原有行政班班主任的基础上,再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涯规划、学习指导、选课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

行政班主任再加上成长导师,这就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守望者联盟”。学校在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成长导师对学生在思想引导上帮助最大,达到58.73%,其次为学业辅导,占23.39%,生活指导的占10.13%。学生认为和导师交流后,能让自己心态更平和,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

3.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自主发展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在选课走班教学背景下,班主任和成长导师引导学生思考“我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我需要的帮助谁可以提供?”等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素养,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学校尝试把班级和学校还给学生,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评价,通过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和规范、控制每位学生的个体行为,保障“选课走班教学”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

实践表明,选课走班教学有效地落实“选择性教育”理念。“必修分层、选修分类、体艺分项”,“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成为新常态,分层分类走班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表,帮助学生自我定位,自主选择,踏上一条独一无二的成长跑道。

同时,高中课改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选课走班”遭遇教育资源短缺,教师出现结构性矛盾和潮汐现象,传统教学考核和教师绩效评估失效,原有教学秩序受到冲击,教师专业素质受到考验,围绕“学业负担”问题产生不同认识等。为此,我们将转变思维方式,优化操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利用核心素养联结培养目标和课程,扎实地做好选课走班教学,因材施教,进一步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学班生涯学科
我的教书生涯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雅韵·智慧·健康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普通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班管理的分析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