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航海图纹铜镜

2016-09-10 07:22王连根王权
检察风云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宋金铜镜郑和

王连根 王权

航海图纹铜镜,除中国的陕西、河南、湖南、四川、吉林等地区有出土外,在朝鲜半岛也有发现,流行于高丽时期,相当于中国宋元时期。

2008年5月初,我去藏宝楼寻宝,在北京来沪设摊的古玩客商手中,发现一面航海图纹铜镜,双方经讨价还价,最终以4500元成交收入囊中。如今欣赏和把玩这面古镜,尤兴感觉到它真正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乐无穷。

此镜直径17厘米,缘厚0.45厘米,重400克,青铜质,镜体布满绿色铜锈,是南方出土的坑口。镜的主要特征是:八瓣菱花形,扁平桥钮,窄缘凸起,边缘部分腐蚀。镜背面主图案是一艘桅杆高耸的舟船,落帆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船头有三人,船尾有二人,人物形象清晰可辨,船舱为居座数人,船首前有两条龙探出水面戏水。钮左侧鲤鱼几跃起。钮右侧有龙头掩映在浪花之中。水中有激起的浪花,并点缀一些海藻纹。钮上方铸有铭文“煌丕昌天”四字,书体为近似蝌蚪文的变体,涵义是“上苍保佑,天下兴盛”。整个画面表现出古人不畏艰险,置身苍茫大海风浪之中,勇往直前,漂洋过海的情景。铸造较为粗糙、简朴,很难同汉唐镜媲美。此镜是宋金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风格纹样的铜镜。

这枚铜镜与湖南博物馆收藏的一面宋代“海舶镜”很相似。根据本镜钮的特征鉴别,应是流行于南宋时期镜种无疑。上海博物馆收藏一面“海舶镜”,从镜钮顶部平面分析,应当断代为金代的产物比较确切。关于此类镜的命名,学者和专家说法不一。其名称众说纷纭,有“煌丕昌天海舶镜”、“海舶镜”、“海涛云帆葵花镜”、“航海图镜”等等。

笔者同意高西省先生将此镜命名为“航海图纹铜镜”的观点,它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此镜的纹样画面特征。此镜产生的历史背景,据王钢怀先生考证,认为与“海上之盟”有关。金朝历经129年,同南宋、辽相对峙。宋金使者先后在海上往返十三次,磋商宋金联合夹击辽国事宜,并于公元1120年订立盟约,史称“海上之盟”。具体情节,可参考《三槐堂藏镜》一书。实际航海图纹铜镜是我国航海史上的里程碑。我国从南宋(1127)开始铸造航海图纹铜镜起,至明代永乐三年(1405)郑和下西洋远航,仅相隔278年。郑和带领他的船队,远涉重洋,排除险阻,奉命出师西洋,从而实现中国人真正航海的伟大事业大梦想。现从明代《郑和航海图》研究,其中最大的宝船,船身最大长度约123米,宽约50.3米,重约4000吨,要比“航海图纹铜镜”上的舟船形制大数十倍,但从宝船的形制看,很像舟船。《郑和航海图》是我国最早一部远洋航海图,为后世航海事业提供宝贵的史料。

航海图紋铜镜,除中国的陕西、河南、湖南、四川、吉林等地区有出土外,在朝鲜半岛也有发现,流行于高丽时期,相当于中国宋元时期。《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四期“论中韩两国出土的航海图铜镜”一文中,就专门介绍韩国航海图纹铜镜,是我们欣赏与鉴别的一篇好资料。

中国古代铜镜作为人们生活照容的实用器具,从一开始铸造就讲求造型美、图案美、文字美而受到收藏者的青睐。这面刻画精妙的航海图纹铜镜显然是宋金时期铜镜中极富有典型代表的镜种之一。从目前传世与考古出土的航海图纹铜镜的图录资料数量分析,存世量甚少。

2011年11月,中国嘉德铜镜拍卖会,将此镜参考价定在20万至40万之间,而同样在2011年12月上海泓盛铜镜拍卖会上,此镜9000元人民币成交。因此铜镜收藏爱好者要理智而谨慎,应根据器物真伪与品相优劣为标准来论价。收藏这件航海图纹铜镜,我以为在研究古代航海史方面积累了宝贵实物资料,使古镜文化的魅力传至千秋万代。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宋金铜镜郑和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