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古以来,音乐在我们生活中就占据了重要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了。这些原始的乐器毫无悬念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虽然音乐的形式和载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音乐的魅力有增无减。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音乐又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主持人和嘉宾将分两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也欢迎您积极参与。
主持人:
刘宗凡 广东省四会中学
嘉 宾:
邱元阳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金 琦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随着互联网音乐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手机在网上下载歌曲随时欣赏,几乎成了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从购买磁带、CD到下载MP3、无损音乐、高分辨率音乐,场景虽然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音乐的喜爱与执着。当然,欣赏音乐也不是简单地听到响声就可以了,从能听到听好,这当中涉及了从音源到器材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 模拟音乐和数字音乐之争
刘宗凡:虽然从网上下载音乐非常方便,并且成本低廉甚至免费,但部分家庭仍然挡不住以黑胶唱片(Long Play,简称LP)为主的模拟音乐的诱惑。模拟音乐和以CD为主的数字音乐,到底哪个更好听、哪个音质更好?在音乐爱好者这个群落中,这几乎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大论战。
邱元阳:首先音质是什么?这个恐怕就不太好定义。音质就是好听吗?其实不是。你用一流的设备回放一段噪音,也没有人会认为好听。优秀的耳机、优秀的播放器,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声音的“还原”。所以我们说音质好坏,最重要的是追求声音最大限度的还原。
CD采用二进制数字式01的记录方式,决定了其记录的内容与模拟录音的母带有了本质性的差异。与母带相比,任何一段录音的信息量缺失都是必然的。就如一个模特与她的画像,就算画功如何之真切,画像和模特并不是同一事物。
而黑胶唱片基本采用模拟的记录形式,与模拟录音母带所记录的内容是一致的,差别在于转录过程中的母带与器材传输的损耗。
CD所表现出的声音特性是属于罐头音乐型的,而LP所表现出的是一种音场明显被拓宽,细节再现惟妙惟肖的真实音乐空间,二者绝不是一个档次。
LP和CD音色上有差别,很多人愿意去欣赏LP的“差音质”,觉得它有一种艺术上的美感,声音温暖,充满了原始的质感,而不像CD音乐那样冷冰冰,从而在欣赏音乐时更容易产生情感依托。
另外,CD取代LP仅仅是在普通消费层,CD所替代的仅仅是普通的电唱机。而真正的模拟唱机系统,它的唱盘、唱臂及唱头是完全分离的,你可以自由组合,无限升级。而这种模拟系统,在HiFi界的地位不但不曾降低,甚至是根深蒂固。高级的LP唱机,在音响界不但没有被淘汰,相反它的音质倒成了数字音响器材参照的标准。
CD因为不是原声,录音可经过音质的处理、随意放大减小甚至修改;LP是原声,经过剪接和信噪比调校,甚至早期立体声头版和一些母带直录,只剪接,不作其他修改,录音的效果如何,LP能很忠实地记录下来。
以弦乐器来说,如曾经听过现场弦乐器的演奏,一定会对其一整片厚实,有层次感、大动态的特色留下深刻印象;而CD一般弦乐器的录音较单薄,缺乏层次,不如黑胶唱片弦乐器现场演奏般的亮丽,充满多层次的音色。
再比较我们所熟悉的人声,听LP时,可明显听到那种充满临场感、多音阶、高密度,柔软且多表情的生活歌韵,能将你带去他/她唱歌的现场情境中;而CD播放时一般人声很生硬,声音中间似乎是空心的,离你很远,音调呆板没有变化,有些像自吟自唱。
金琦:CD音乐具有完美的音质表现、更清晰、快捷搜歌、方便携带等特色,从诞生起就独领风骚,至今仍然是高品质音乐的代表。
就音质而言,CD噪音小,信噪比大,也就是LP所谓的“爆豆声”在CD上是绝迹的。
就技术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分析一下两者的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与信噪比(S/N Ratio)。CD的动态范围可达96dB,而LP的动态范围仅90dB左右;在信噪比部分,CD的信噪比(S/N)可轻松跨越-100 dB以上,而LP则小得可怜,一般仅90dB以下。从以上两个规格都可看出CD比LP好。
另外,CD在录制时提高采样频率和采样精度,也能让CD的声音质量大幅提高,这也是数字音乐的发展趋势。
不管你如何欣赏黑胶唱片,也不能认为黑胶唱片比CD音质更好。这是工业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我们觉得《猫和老鼠》好看,后来新出的版本画面更精致、漂亮,但感觉再也没有小时候“好看”了。老版的《猫和老鼠》的画质绝对无法和新版的相比较,但还是有人找回老版的来看,这是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但不代表技术更先进、画质更优秀。
● CD的发展
刘宗凡:12cm的CD激光唱片由于许多特有的优势,如小型、容易保存、频响宽、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等,至今仍是HiFi设备的主要音源。随着人们鉴赏力的提高,CD音源固有的缺陷也日渐凸显。同传统LP唱片相比,CD所播放的声音总有一点生硬感,细节少,临场感欠缺。
邱元阳:CD之所以有这种固有缺陷,得从CD当年制定的红皮书规格说起。
由于受当时微处理技术及软硬件的限制,1982年2月发布的CDDA激光唱盘红皮书标准做了如下规定:唱盘直径120mm,盘速1.2m/s,调制方式EFM,误码校正CIRC,数据速率0.6Mbps,数据量0.7GB。如要将变化着的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到这张光盘上,首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其重现信号波形的条件基于香农定理:设信号带宽为Bw,采样频率为fs,如满足Bw<=fs/2的条件,即可完整重现原波形。基于人耳可听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这一研究结果,CD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将采样所得的采样值相对于振幅进行离散的数值化操作(即量化)就可得到一系列的脉冲串,再加上CIRC纠错码、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之后,再经EFM格式调制后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即可灌制到CD唱片上了。
由于受当时激光唱盘容量和芯片技术的制约,量化采用了16bit操作,其能够表现的动态范围D为D=20lg2+1.76[dB]=98dB(n=16),这就是CD的理论动态范围。
由于原始模拟信息是无限连续变化着的,而激光唱盘上的信息是将这些原始信息分成65536个阶段进行记录的。16bit的CD录音为完善信息只得把处理阶段之间的声音四舍五入,加到上一阶段或下一阶段中去。这样一来,CD所含有的信息即使能够完全复原,与原来的声音相比也会有误差。
金琦:虽然CD音乐有着先天不足,但随着技术和软硬件的进步,解决CD这些缺陷的愿望不断推动了数字音乐的进步,CD的接班人也正逐渐浮现出来。
1.HDCD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性数码技术)的缩写,它采用一种新的录音技术,在将母带上的模拟音频信号送入HDCD编码器时,采用高于常规两倍的取样频率88.1kHz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最大限度地展宽高频响应,减少缺损性失真,高的采样率也为HDCD编码运算留足了空间。HDCD采用24bit量化其取样值,它比16bit系统高出256倍。采用高位元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处理精度,降低量化误差,增加动态范围至120dB。此时产生的信号将远多于普通CD所能容纳的信号。
用HDCD方式编码制造的激光唱片与普通CD具有高度的兼容性,用在普通的激光唱机上播放,已可领略到HDCD编码录音技术的优越性,如用带有HDCD解码功能的CD唱机播放,可充分欣赏到全部释放的HDCD信息所特有的魅力:音质清晰细腻、动态范围广阔、信噪比极高、音色更为自然逼真。
HDCD刚推出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由于受到日本厂商抵制以及缺乏国际唱片巨鳄的支持,加之欧美HiFi器材厂商生产的带有HDCD编码器的高级CD机越来越少,因此逐渐失势。
2.XRCD
这是采用日本JVC公司开发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这一技术的发明,在CD制作的各个环节都以独创的主时钟系统对时基进行控制,使CD制版的抖晃失真系数以及玻璃母模的组误差系数大幅降低,制版精度相应地有大幅提高,从而使CD制作中的保真度有了很大的保证。
XRCD可以说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在任何一部唱机上都能表现出CD的最高音响效果来。在完全一样的音响系统上,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圆滑延伸、立体感与珠圆玉滑的质感等方面,要胜过原版CD。
XRCD2向完善的数码音频这一目标前进了一大步,它是在通过对母版进行艺术加工及工业加工过程中,对有关的设备及理论进行深层次研究后才开发出来的录音制品,它将XRCD系列以更加卓越的版本方式提供给追求高水准音质的听众。同时,与XRCD家族的其他产品一样,它不必使用特殊解码器及专用的CD唱机。
3.DVD-Audio
DVD-Audio是由DVD Forum Audio Working Group(WG-4)与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共同制订的规格。从外表来看,DVD-Audio同CD一样,单层单面DVD-Audio碟片可存储4.7GB的数据,大约是CD碟的7倍。如果以CD 44.1kHz/16bit的格式存储两声道立体声的话,存储时间可达400分钟;如果用线性PCM 96kHz/24bit的格式的6声道,或是以难以置信的192kHz/24bit的格式存储2声道的声音,存储时间为74分钟。逼真的细节再生,意味着能够通过DVD-Audio获得完美的音响效果和真实度。DVD-Audio不仅能够播放双声道的超高保真音响,还能播放线性PCM最多6个声道的环绕声音响(96kHz/24bit)。超越CD的高音质和如同音乐厅般的全方位立体声环绕音效,实现了全新的音乐空间再生:DVD-Audio引以为豪的最大192kHz/24bit的取样频率,可完美再现演奏现场的真实感。由于频带扩大使得再生频率接近100kHz(约CD的4.4倍),因此能够逼真再现各种乐器层次分明、精细微妙的音色成分。而且量子化比特数最大为24bit,确保了约100kHz再生频率的最大动态范围可达144dB。
4.SACD
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超级音乐压缩光盘片)是日本索尼和荷兰飞利浦再度联手研制出的新一代数字音乐光碟,相对于HDCD、XRCD甚至DVD-Audio的“换汤不换药”,SACD可谓音频界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虽然SACD和CD均采用120mm直径碟片,但SACD的信息容量已大大增加,由CD的650MB增加到4.7GB+650MB或8.5GB。
SACD的核心技术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数据流),它与CD、DVD-Audio的多位录制原理有根本的区别。简单地讲,DSD技术是将信号以2.8224MHz采样、经多阶Δ-Σ调制,输出1bit信号流。与传统的PCM信号比较,1bit信号流调制过程较为简单,而且精度高、成本低,解调过程更是简捷方便。DSD制式的取样频率为2.8224MHz,较传统CD的取样频率44.1kHz高出64倍,而总的信息容量为传统CD的4倍。理论上可以把频响范围扩展至0Hz~400kHz,这就大大超越了传统CD的20kHz的极限。而64倍于CD的超取样频率,又可使听域范围的量化噪声完全被分配到人耳的听域之外。更因为DSD技术中又开发了所谓的“噪声整形电路”,可进一步把可闻频带(0~20kHz)内的噪声转移到20kHz以上的超音频范围中去,从而令SACD的信噪比高达120dB以上。此外SACD采用PIT信号处理技术对版权进行保护,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SACD最有可能继CD之后成为纯音乐欣赏制式的王者。
● 耳机的选择
刘宗凡:好马配好鞍。有了好的音源,如果没有好的听音设备来表现,那么高压缩的MP3和高品质的无损音乐都没办法听出差别来。市场上从十几块的地摊耳机到几万块的高档耳机,我们到底如何选择呢?
邱元阳:要知道耳机的好坏,我们要弄懂几个参数:①信噪比。一般来说,信噪比越大,说明信号里的噪音越小,回放音质越高。信噪比一般要高于70dB。②灵敏度。灵敏度越高,达到一定声压级所需功率就越小。选择耳机一般灵敏度要在100dB/mW以上。③频率响应。它是指耳机能表现的频率范围,一般低音要达到20Hz,高音要达到20kHz。更大范围的频率响应,意味着更贴近真实的听觉。④总谐波失真。它表示耳机音质平稳、清晰、保真的程度。一般耳机为0.7%左右,值越小说明耳机保真度越好。⑤阻抗。它代表耳机是否容易推动。32欧阻抗以内是低阻耳机,所有前端都可以驱动;32欧到100欧为中高阻抗耳机,大多前端能推出比较大的声音;超100欧的为高阻耳机,对前端的输出功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金琦:形形色色的耳机实在太多了。从佩戴方式来说,耳机可以分为头戴式、耳塞式、入耳式、耳挂式、后挂式、定制式等类型;从耳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监听式、HiFi式、游戏电影式、降噪式、便携式、运动式等类型;而从耳机使用的主要单元来分类可以更清晰地对耳机进行定位。
1.动圈式
它的驱动单元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型的动圈扬声器,由处于永磁场中的音圈驱动与之相连的振膜振动。大部分耳机都使用这种单元,优点是发声原理接近人类耳膜,声音自然,低频宽松舒服。缺点是单元体积越大,需要的功率越大,对前端的要求也越高。
2.动铁式
它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的耳机。驱动单元非常小,驱动所需功率也非常小,隔音效果很好,音色通透明亮,高频都比较优秀。缺点是频率响应一般比较窄,声音不太自然。
3.圈铁式
采用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的组合。优点是两者优势互补,动圈单元的低频自然宽松,动铁单元的高频亮丽和高解析力,相得益彰。缺点是分频点选择非常难,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好声音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好声音的技术非常困难。
4.等磁式
这类耳机的驱动器类似于缩小的平面扬声器,它将平面的音圈嵌入轻薄的振膜里,像印刷电路板一样,可以使驱动力平均分布。磁体集中在振膜的一侧或两侧(推挽式),振膜在其形成的磁场中振动。缺点是它不如动圈式耳机效率高,不易驱动。
5.静电式
静电耳机有轻而薄的振膜,由高直流电压极化,极化所需的电能由交流电转化,也有电池供电的。这种耳机失真更小,音质更细腻,有着更快的速度感,更佳的瞬态反应,更强的细节表现力。缺点是耳机体积大,重量重,难以驱动,需要专用的前端才可以使用。
刘宗凡:如何通过购买耳机来提升音乐欣赏的品质,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价格昂贵的高端耳机,本身的硬素质通常会很出色,但也涉及耳机声音风格的问题,可能会出现明明素质很高,但是声音却完全不对自己的口味。所以多去试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耳机,才能选出合适的耳机。
● 前端的选择
刘宗凡:和耳机的千变万化一样,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前端来推动耳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使用的音乐前端非常丰富,如PC机、笔记本电脑、手机、MP3播放器等。虽然选择的余地非常大,但前端大致体现了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我们可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范围内选择适合的设备。
邱元阳:苹果的iPod播放器引领了数字音乐的潮流,风靡全球,颠覆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而在其系列作品中,iPod classic(IPC)无疑是其中的经典,是iPod系列中音质最出色的型号。可惜现在IPC已经退出了苹果的产品线,如果想回味一下苹果的经典,只能到二手市场去淘了。还好价钱不贵,160G硬盘的IPC价钱都在1500元人民币以下。
金琦:七彩虹C4是国内高端播放器的代表,准HiFi级别的声音让无数网友面对其高昂的售价依然会掏腰包来满足自己的耳朵。惊人的推力和纯净的声音是它最大的特色,同时它是世界上首款支持192Khz/24bit的随身便携播放器,对于音乐文件的高指标支持也保证了其音质的高水准。七彩虹C4最大的亮点在其外观设计,采用了非常复古的造型。它的前面板使用纯铜打造,黄色的前面板显得十分沉稳,按键的搭配却显得非常具有时尚的感觉。本身自带32G存储空间,支持TF卡扩展,最大可用32G卡。目前电商平台都可以买到,价钱在4000元人民币左右。
刘宗凡:索尼在音乐播放器领域也是神级的存在。曾经的随身听Walkman,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在的NW-ZX系列产品包括NW-ZX1、NW-ZX2、NW-ZX100等,其中NW-ZX2是最近推出的顶级随身听产品,可以播放线性PCM格式的高分辨率音源,支持播放DSD64(2.8224MHz/1bit)、DSD128(5.6448MHz/1bit)等级的高解析度。内置全数字放大器,在高分辨率音源的播放音域内,改良了抗噪性能,从而提升了播放音质,无论播放音量大小,皆可实现细致的高音质播放,在彰显极具张力、力量感的低音的同时,可重现细微的音乐氛围。通过对音乐文件的高音域进行补偿,提高采样频率及比特率的数值,使压缩音源的播放音质(192kHz/24bit~48kHz/24bit)高于CD(44.1kHz/16bit),可使MP3等高压缩率音源的播放音质高于CD,让用户欣赏到具有跃动感的音乐。NW-ZX2采用安卓系统,内置128G存储空间,电商平台价格在7000元人民币左右。
对音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音乐发烧友中,HiFi(High-Fidelity,高保真的意思)器材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HiFi音响能把音质最大限度地还原成它原来的样子,当然它的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其实,要真正欣赏好音乐,除了合适的音源和器材,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否则即使在天价听音室里,你也无法让音乐真正融入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