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观察中审视中美教育

2016-09-10 07:22梁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李教授决策课堂

梁好

长期以来,有关中美教育方式优劣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息。有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较为扎实,是美国教育难以企及的,而美国教育的灵活性、创新性,又是中国基础教育所欠缺的。诚然,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若硬性要分出胜负,作出肯定与否定,都未免过于武断,两国的教育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形成、种族特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盲目崇拜,实施拿来主义,还是强力排斥,全盘否定,都不是理性教育者的正确抉择。开展中美两国教育对比性研究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如何找到教育的科学规律,从美国教育的合理性因素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以实施国内的课堂改造,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李海林教授出版的新著《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正是基于作者对美国教育的理性观察所写出的教育笔记。正如李教授书中所写的那样:“这本小册子是记录了我个人对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我的目的,是想透过‘课堂’这个节点,对美国教育做深入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不管是美国课堂还是中国课堂都要面对的那些问题。”

书中作者呈现了大量的美国课堂案例,李教授用纪实的手法记叙了课堂的真实状态,并附加了课堂中教师所提供的最真实的材料。这样的课堂是李教授随机听到的,也是最真实、最自然、最原生态的课堂。不似国内一些经过精雕细刻形成的公开课与示范课那样完美,更不似国内诸多学科专业杂志所刊登的教学实录那样缜密,但正是这种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才让我们真实地领略到了美国教室里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国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取向。

在书中的诸多教学案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节有关“政体”的“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课。美国教师并没有像中国教师那样,通过概念讲授,让学生明白专制、民主制、寡头政治和无政府主义四种政治体制形态的差异,而是设计了一项“搭纸塔”的游戏活动。在“搭纸塔”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组决策由组长进行,其他组员不得发表意见。第二组决策实行表决制,所有决策都必须通过半数以上组员同意后方可执行。第三组决策由两名最年长的学生做出,两人都有决策权。第四组的任何决策都需要获得全体组员的一致通过。整节课,学生的活动就是“搭纸塔”,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出组内的决策方式以及优点与缺点,并将之与四类政治体制一一对应。

有关“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这节活动课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也鲜明地彰显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中国教师喜欢通过讲授的方法,将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而美国的课堂却重视知识概念的“内部结构”,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去获得概念背后的所指。李海林教授总结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是“由内而外”的,所谓的“内”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体验,“外”是学生对自己的观察、体验的反思和总结。它是一种模拟,模拟科学家把知识“生产”出来、创造出来。或许,美国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似中国课堂那样高效,在应对考试层面上不及中国学生,但是这样的学习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而这也着实应当引起中国教师的反思。

作为教育学教授,李海林先生在书中对于美国课堂并非一味地称赞,而是带着一位教育学者的使命与职责,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教育学层面予以了深刻的分析,并理性地鉴别其利与弊,如对于美国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李教授提出了诸多问题:个别学生游离交流活动之外;习惯独自学习的学生受益不多;活动指向知识不明确;单位时间内知识被碎片化等等。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课堂不一定那么完美,但是,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发现、探索,重视学习的过程等一系列合理性的因素,却值得中国的教师加以借鉴,而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值得中国教师一读。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234000)

猜你喜欢
李教授决策课堂
欢乐的课堂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诸葛亮隆中决策
育槐
厨子救人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