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常对学生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如果语文老师能将师生共有生活经历的活水诸如阅读、观影、听歌等引入语文课堂,作一节课的引子、作一节课的线索抑或作说理的具体例证,或者是作文素材等等,这两句话是否更具说服力?
一、我们的生活,是桥梁
用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课文的做法已不新鲜,《归去来兮》有羽泉的《桃花源》,《兰亭集序》有周杰伦的《兰亭集序》,《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有林俊杰的《江南》……我们用共有的生活体验作桥梁导入新课是否可以更“个人色彩”一些?
重读《陈情表》,在“尽孝”与“仕途”的天平李密选择的尽孝,我想起了《读者》转载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杨澜采访一个成功人士,这位成功人士含着热泪表示,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他绝不会选择年轻时背井离乡,将母亲独自留在家乡几十年。当自认为有能力尽孝时,母亲已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传为美谈的都是选择忠,而李密心念“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而选择了孝。《读者》上的文章,学生一般都熟悉。用这篇文章来作为《陈情表》的引子,学生更能体会到李密选择之可贵与无憾。
《了不起的盖茨比》播后不久,学生们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此片。我的进度到了梁遇春的《Kissing The Fire》。觉得徐志摩给梁遇春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主观、很微妙,这不正像盖茨比给尼克的第一印象么?于是,我为《Kissing The Fire》这一课设计的导入主要元素是影片中盖茨比的笑容:他的笑容就是那些,你可能一辈子也罕见的笑容,似乎就像信任你、理解你,就如同你愿意被理解、被信任一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就是如此主观、如此奇妙,又如,梁遇春对徐志摩的印象。”两个印象的共同点是“主观”,如此一来,志摩为何是“银灰色的眸子”就更易接受了。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作品。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关于其生平、成就他们已不陌生,所以再无必要唠叨这些内容导入课文。于是我从革命战争年代学生的表现引入。“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总有充满激情的学生的身影……”除了历史书、熟悉的影视剧,我还提到两部小说——方方的《武昌城》及邓贤的《父亲的一九四二》,“有战斗,就有牺牲,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于学生的牺牲,在沉痛之余,作了什么思考?”如此引入,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差距,多少消除了一些对周树人的“怕”;《父亲的一九四二》,学生看过简介,《武昌城》他们较为陌生,借此机会,引起他们阅读者两本书的兴趣,为师生共同的阅读体验增加内容。
二、我们的生活,是框架
共同的见闻体验,可用来搭建一节课的框架。
七匹狼有一则广告是“男人有很多面:浪漫面、勇敢面、休闲面、豪爽面(慈父面、慷慨面、征服面、自豪面)。今天,你秀哪一面?”我在选修部分“李白诗”有一个内容是李白诗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在这一节课我先勾出学生对七匹狼广告的记忆,学生兴味盎然如数家珍般数出了男人的很多面。仿七匹狼广告,从已学过的诗中总结出“李白有很多面:浪漫面、狂放面……”李白还有多少面?成为这一节课的框架。接下来,从所补充的诗中,学生看到李白秀了“优雅面、孤独面、忧民面、诚挚面……”同样的内容,换一种形式表达交流,更添趣味性,更富挑战性。
高一下学期我推荐学生看了《阿甘正传》《卧虎藏龙》《钢铁侠3》等电影。电影看毕,灵感突发,觉得《阿》《卧》《钢》这三部电影就是《短文三篇》中《热爱生命》与《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的具体生动的阐释。于是有了一节主题为“第三只眼睛看电影”的课。
“在别人的剧本,演自己的缘分”这是熊天平与许茹芸合唱的《爱情电影》。白居易难道不是在琵琶女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么?江州司马青衫湿,并非音乐造诣有多深,而是在别人的故事中咀嚼除了自己的悲伤。《琵琶行》一课,我先自唱了“在别人的剧本,演自己的缘分”,学生仿造出“在琵琶女的剧本,白居易演自己的缘分”。我便用这一句作为一个简单的框架,台前是琵琶女的弹奏,幕后是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演绎着诗人与音乐的不寻常的邂逅,音乐引起诗人刻骨的共鸣。
三、我们的生活,是钥匙
师生共有的生活体验,往往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篇大家读过的文章,甚至只是轻轻的一句彼此熟悉的话语,可以拨开对课文认识的云雾使对课文的理解更明晰。如《逍遥游》中,庄子笑万物。好大的口气!拈来“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看不穿”道出了万物有所待,未能做到逍遥游的状态,庄子有看得穿的优越感,自然笑万物了。《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是否太快太突然?想想歌词“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想想烂熟于心的“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上对的人”,便能明了翠翠的爱情。
借用日常的思维方式,可以明白作者的匠心。如我们怎样描述一个人的声音?如周杰伦、费玉清、陈楚生、华晨宇……一般会这么描述:金属感、豆沙嗓、磁性、空灵、天籁之音、富于穿透力、干净、迷幻、如平静的海水、轻飘飘地萦绕,虏获你的心……无一例外地用了通感、侧面描写,否则无法描述。《李凭箜篌引》要用通感、侧面等手法写琴声自是理所当然了。
这样的语文课堂,自我感觉是个性、活力;学生评价是快乐、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堂,毋需作太多的强调,学生自能感觉到课堂上生活的影子,生活中语文的影子,他们逐渐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最终做到,语文,就是我这个人。
作者简介:陈平,女,1974年生,广西北流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于桂平市教育局教研室,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