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实验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对策

2016-09-10 07:22杨林全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氧气化学实验教学

杨林全

[摘 要]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检验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化学实验;关键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这些实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教师都很认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却依然存在着对化学实验热情不高,对课程标准中有关实验教学的要求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验探究相关的问题时错误率很高,甚至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解决呢?

二、实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守旧,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认识重视不够

从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比较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都是预知的,只需要强制性记忆。另外师生重视的是实验的结果或结论(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就是验证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的探索不够重视,至于当下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很少体现。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很多教师就按照教材中的方案进行实验演示一下,由于气密性、导管较长等原因,进入集气瓶的水要比理论上要少,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住就行,至于为什么选用除去氧气,而不用除去空气中除氧气外其他气体的方案、实验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等不去分析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法指导,因而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二)教师教研气氛不浓,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研究不积极

新课程实施后,各地中考化学普遍增加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但由于受纸笔测试功能的限制,目前许多中考化学的实验试题还很难有效区分学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又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成绩的考核、实验条件的限制和课时的限制,有些教师在化学实验方面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甚至产生了“把时间用在化学实验上是否值得”的疑惑。于是多年“成功”的经验告诉他们,与其花时间研究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还不如对化学实验试题的研究来得有效,导致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研究不够,仅满足于教材中现有的实验方案照方抓药,实验后又不能及时总结和提升,很难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学生实验基础较弱,对有效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不强

由于初学化学,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较弱,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当差,甚至都不会划火柴,在探究过程中,怕出错、怕麻烦、怕出危险,在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更是躲得远远的,总是看旁边同学做,自己不去做,或敷衍一下,到实验结束时,抄袭别人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特别是两人合作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相关现象,即使记录了也不全面,例如,在记录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现象时,学生普遍只注意到“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而忽略“放热”的现象,更谈不上去思考。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定势,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解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关键问题的对策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也不过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验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切实重视实验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索和展示,而不应该过于计较实验的成败,更不能为应付考试直接“背”实验。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来驱动科学探究活动,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创设问题“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引导同学们在拉瓦锡实验的基础上感悟原理和方法,形成实验思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某些成分的反应,除去该气体后,通过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测定。通过设计方案:(1)除去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氧气,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利用体积差推算氧气的体积;(2)除去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其他气体,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评价后确定实验方案(1),开展探究活动,将该实验的探究点由知识层面上升到能力层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实验探究的“探究味”更浓,而且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更加有效,学生所经历的过程更真切,认识收获更实在,方法感悟更具体,情感体验更丰富。

(二)积极改进和创新实验,促进学生变通思维的逐步形成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究性实验特别多,一些过去是验证性实验,现在也改为了探究性实验。探究时间多了,必然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用。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探究。在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中,对于催化剂作用的探究,由于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粉末,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试管中看到黑糊糊一片,而且二氧化锰回收困难,实验中易出现错误结论,因而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存在。教师为了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市面装潢所用的发泡剂与二氧化锰混合,做成一个个的黑色小球,当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溶液仍然澄清透明,不会出现黑色混浊的现象;而且回收、称量方便,可多次使用,实验装置还可用启普发生器或类似装置代替,实验效果明显,适合学生分组探究。又如,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形成长期深刻的印象,教师实验创新:准备两瓶氧气,不盖玻璃片,一瓶正放、另一瓶倒放,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在瓶口外约1CM处,比较木条复燃需要的时间。

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案的目的在于让实验操作更简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让实验结果更准确。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设计者从实验目的出发,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并进行优化组合最终形成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总会碰到一些设计思路上的障碍,或多种方案中权衡抉择,在此(下转第53页)(上接第41页)与学生一起分享优化设计的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在精益求精的优化设计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在改进和创新实验与原实验比较中更能促进学生变通思维的逐步形成。

(三)激励积极主动参与实验,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提高

对于一群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进行实验教学,看似是我们教师的事情,但最终的落点应是学生,我们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应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关注探究过程、实验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激励所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特别是实验基础较差的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探究实验能力的提高和观察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来达成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学习科学方法,而且提高实验能力。

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认为,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学生实验的价值不只是操作的价值,更具有思维的价值。所以,这种激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动手做,动脑想,养成实验时手脑并用的习惯,而且同时也能养成实验后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实验学化学”不只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应该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以生为本,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为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肖红梅.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低效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3).

[2]夏立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的几点认识和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4).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氧气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奇妙的化学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