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锡新城市中心的向南迁移,无锡以工业为主的园区急需提升环境,完善整体功能,使园区与周边地区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与新的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无锡工业园区大多建设较早,厂区、厂房陈旧,布局分散,临建违建和单层简易结构旧厂房较多,土地利用率低、很难满足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从而导致园区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环境和景观破坏。全面开展园区环境改造提升,并以营造优质环境作为加快园区转型发展的倒逼机制,实现新城发展与园区发展的无缝对接。本文主要以无锡滨开工业园区为例探讨环境优化与园区转型发展。
一、园区概况及背景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约2.84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420家,其中工业企业318家,园区主要以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制造、电机制造、压力容器、筑路机械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多年培育发展,滨开园区已成为太湖新城工业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园区用地较为规整,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园区建设初期未做周密的长远规划,加之粗放式发展,用地浪费现象严重,配套设施匮乏,园区服务跟不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园区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新城建设的日趋完善,现有园区环境已不能适应产城融合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园区整体环境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园区配套、美化园区环境,优化服务环境,为园区企业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园区转型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无锡滨开工业园区的发展基本都是围绕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展开,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园区起初的规划起点不高,空间布局较为散、乱,资源利用率不高;园区发展空间受限,规划面积2.84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开发,加之现实土地现状,真正可利用土地资源不多;园区产业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园区缺乏必要的生活服务等功能配套设施,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
(一)转型发展意识不强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依靠投资和资源拉动的粗放增长思路还没有真正改变,园区转型发展的着眼点往往是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随着园区工业产能扩大,节能减排、环境承载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二)规划用地不活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发展初期引进的企业规模不大,为节约成本往往靠近道路进行布局,导致园区整体的土地利用模式相对粗放,用地效率低下,可以利用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但随着企业发展,园区劳动力、土地等各类成本的增加,发展好的企业逐渐外迁,但在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成为硬约束的条件下,受制于规划对工业用地在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多方面的控制,使得园区的空间并不能适应新引进企业的发展诉求,最终导致产业用地难以置换,园区整体发展难以提升。
(三)居住和配套服务设施缺乏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产业与城市分离的发展模式导致传统的工业园区内部缺乏适当的居住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大量集聚于此的就业人群只能通过租住农民拆迁安置房、厂中村等非正规途径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获得低端但必要的餐饮和商业服务,也会使得沿街摆摊的现象屡禁不止,从而降低园区环境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四)环境景观被忽视
在相对集中的无锡滨开工业园区,大片工厂连绵布局,厂房陈旧,建筑外立面脱皮、破损现象严重;园区企业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材料乱堆放,甚至占用消防通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园区整体环境;缺乏必要的绿化系统,绿化系统的缺失一方面极易产生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园区的整体环境缺乏对人的关怀,人行系统往往是断续的;整个园区缺乏富有特点的景观设计以及具有识别性、标志性的节点地区。
(五)服务体系不完善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设立了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但在园区管理、人才吸引、孵化新产业的有效机制还未形成,进入园区的研发企业和孵化项目较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运行效率不高。服务平台往往聚焦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不够,办事周期长、管理不到位和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优化园区转型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必须要集中要素投入,集中力量优化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环境建设,通过一体化的改造提升,在局部地区显著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塑造具有标志性和识别性的形象,提升转型发展的信心。同时,通过提高园区服务质量,提升园区管理水平,营造优质的软硬件环境,加快无锡滨开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
(一)优化园区规划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要强调人文关怀,考虑人对空间的诉求。首先,充分考虑园区就业人群对休闲空间、交流空间的诉求,通过对园区内部绿化系统的梳理,建设“绿道”系统,形成园区生态走廊,缓解园区内的环境问题。同时沿水系、绿地设置漫步道、自行车道、自行车租赁点等慢行设施和各类休憩设施,通过细部景观的处理与设计,形成连续的慢行交通系统,为园区内的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柔化园区的空间。
鼓励无锡滨开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厂房、生活居住建筑及各类公共设施建筑采用生态技术。针对具体的建构筑物分类引导,如绿地系统内的小型设施可采用太阳能板和绿化覆盖方式,道路及水系两侧的主要建筑可通过绿化植被形成统一的绿色界面和绿色屋顶,这样在保证了低碳节能的同时,在景观上能够与绿地系统融为一体,强化了环境优化的效果。
(二)优化配套环境
加快无锡滨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网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加快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改善园区环境,提高园区对企业的入园吸引力。引入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多渠道民间资金、技术和设备,投入园区的环境保护、能源梯级利用、水循环利用、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园区基础设施与周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结合,提高设施的共享范围,重视园区内、外资源综合利用的结合,提高资源的共享水平。深入挖掘企业余能、再生水和废弃物的开发和利用潜力,构建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的基础设施网络。
园区服务设施的配置则应体现创新导向,在解决餐饮、商业以及与就业人员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端人才的生活、工作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种类、等级上做相应的调整,重点从个人和园区企业两种需求角度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问题,满足园区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不同类型人群对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园区的综合功能。
(三)优化载体环境
加快实施无锡滨开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载体建设,不断增强重大项目、外资项目承载力。依托园区科创大楼提供的平台,创立园区先进技术制造中心,设立新技术孵化基地,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加快推进园区的制造业水平步入数字制造时代。同时,要对无锡滨开工业园区传感中心、外创大厦等政府投建载体和华发大厦、正方园科技大厦、中欧信息科技大厦、江苏博普科技大厦等社会投建载体主动介入、协同招商,大力提升园区楼宇载体的产出率,使园区楼宇经济成为推动园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四)优化服务环境
无锡滨开工业园区要进一步提高园区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职能,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统一有效的建设管理机制,积极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为园区企业自主创新搭建公共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依托园区大型骨干企业,采取政府扶持,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办等措施,建立园区产业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不断提高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为园区的转型发展做好准备。
(五)优化政策环境
在政府权限内营造无锡滨开工业园区 “低成本、高回报”的政策环境,在局部地区内形成竞争比较优势,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针对园区各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出台一些新政策,特别要发挥财政的积极导向作用,对重点骨干企业和进区发展的科创企业应给予激励政策,在融资、税收、贷款贴息、搬迁补偿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四、结语
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涉及城市乃至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环境优化提升方面探索了无锡滨开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无锡滨开工业园区是太湖新城区域产业发展的平台、也是太湖新城资源要素的集聚区,要使园区的发展与新城发展无缝对接,必须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提升园区的整体环境和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园区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龙.开发区的“第三次创业”:从工业园走向新城[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7)
[2]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
[3]张器先.试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与建设[J]. 城市规划,1985(3)
[4]向乔玉.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J].规划师,2014(6)
(赵巧艳,1976年生,无锡太湖城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