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其涛 谢彪 蔡亚辉 王登学
铁五院研发及附属用房项目BIM技术应用
■ 林其涛 谢彪 蔡亚辉 王登学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五院)研发及附属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96 341.16 m2,其中地上73 004.70 m2、地下23 336.46 m2,建筑总高度80.1 m,总投资3.28亿元。项目主要施工难点为体量大、场地小、设备管线复杂、质量要求高。目前该项目主体已封顶,土方回填完毕,处于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施工阶段。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5个方面。
该项目组成5人BIM技术团队(包括土建、钢筋和安装三专业,其中3人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建模工作,充分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点发现大量传统依靠人工审二维图纸不易发现的问题(如建筑和结构模型合并后发现的框架梁下砌体墙错缝、幕墙相邻节点不必要的7 cm高差),整理出土建图纸问题212项、安装图纸问题196项。然后会同技术人员对所发现问题逐一筛选,汇总后用于图纸会审,并用三维模型(见图1)与设计院沟通,大大提高了图纸会审效率。
图1 土建整体模型
将多专业模型集成进行碰撞检查,筛选碰撞点共6 860余处。继而依据设计院给出的排布原则,并依据鲁班奖标准和一线带班长的施工经验进行虚拟管线综合排布。过程中反复利用剖面图功能进行空间排布和净高控制,解决大量在平面图上无法发现的问题。例如,-1层2/E轴处发现给排水管道遮挡风管风口,经与设计方沟通,使风管缩短4 380 mm解决问题;-2层2-4/D轴强弱电桥架、消防管、热供、热回水交叉较多,空间不足,经与设计方沟通,降低采暖管,使桥架向东移解决问题。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次与设计院沟通,由设计院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做详细记录。参与各方在记录上签字确认,规避施工单位技术风险。最终出具“BIM蓝图”,指导安装专业施工。
在最终排布方案确认后,对结构预留孔洞精确定位。在主体施工阶段完成预留洞定位:地下室共231处,其中需调整121处,新增30处;地上1 602处,其中需调整774处,新增370处;地上部分预留洞90%处于框架梁上。通过调整和新增预留洞口,提高项目整体结构质量、降低成本。考虑开洞、加固、清理、堵洞等的费用,每个洞口暂定节约成本436元,调整和新增预留洞口共节约成本52万余元。管线综合排布见图2。
图2 管线综合排布
以形象的三维模型作为建设项目的信息载体,且模型存在于互联网,所有管理人员对互联网上的虚拟项目进行管理,构成一个协同管理平台,方便建设项目各阶段、各专业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各口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协同管理主要依靠iBan手机客户端和BE浏览器完成,通过iBan的前端数据采集和BE后台管理,以“照片+文字+语音”形式作为信息传输载体。
模型融合计划和实际进度对比分析,红色代表实际滞后于计划,绿色代表提前(见图3),时刻掌握项目进度情况,辅助管理层决策。
图3 模型融合计划和实际进度对比
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动画演示,辅助申报了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布料机的固定装置》,该专利已于2015年11月20日获批(专利号:201520683005.9)。BIM小组辅助完成了2项工法(《劲性钢柱牛腿板梁筋连接施工工法》和《地下结构外墙单侧支模施工工法》)申报,并于2015年11月18日顺利通过山西省工法关键技术鉴定。目前正积极申报其他专利1项、工法4项。另将标准化手册在施工场布模型上等比例展现,用以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建设和对外形象宣传。现场标准化模型见图4。
图4 现场标准化模型
截至目前,BIM技术在铁五院项目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25万元(建模阶段发现图纸问题经济效益13万元、管线综合后节约原材料经济效益20.12万元、预留洞口经济效益54.46万元、钢筋全过程管控经济效益70.75万元、工程量多算对比经济效益56.29万元、管理成本节约10.73万元)。专利、工法带来的是公司科技水平和施工能力的提升。2015年在首届全国BIM大赛上,铁五院研发及附属用房项目BIM技术综合应用获得三等奖。
林其涛: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北京,102600
谢 彪: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铁五院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高级工程师,北京,102600
蔡亚辉: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BIM中心,助理工程师,太原,030024
王登学: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铁五院项目部,助理政工师,北京,102600
责任编辑 高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