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东升 王万齐
BIM概览 BIM Overview
我国铁路行业BIM实施路径的思考
■ 沈东升 王万齐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具有潜在和深远的价值,已经得到各方共识。论述我国铁路推进BIM技术的价值,阐释其实施路径的选择思路。通过按照路径推进以来,在BIM标准体系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现状成果,证明该实施路径的可行性。
铁路;BIM;实施路径;标准体系;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试点
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众多,项目生命周期包括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BIM是基于CAD技术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性和功能特征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应用可为工程项目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在项目不同阶段建立和维护BIM模型,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参与方的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随时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等各阶段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断层,实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技术发展历程见图1。
图1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技术发展历程
BIM从美国的建筑业发展起来,逐渐扩展到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从应用领域上看,国外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相应的应用软件已经日趋成熟,其应用价值和应用潜力都得到了验证。
目前,BIM被认为是建筑领域的又一次技术变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工程参与各方对BIM实施应用的成熟度不同,可选择不同的BIM实施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施工主导模式。以施工单位开展基于BIM的施工为主,通过模拟施工等技术实现在施工前对施工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资源配置对工期的影响,综合成本、工期、材料等得出最优的建筑施工方案,从而减少因建筑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成本浪费。
(2)设计主导模式。以设计单位开展基于全项目全专业BIM设计,并进行BIM交付为主,从设计源头建立全项目BIM模型,通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BIM模型,实现多方案比选、参数化建模、二维出图、精确算量等功能,最终达到精细化设计、施工的目标。
(3)咨询协助服务模式。通过引入咨询协助服务商,为项目提供全过程的BIM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服务,如实现设计精细化建模,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差错漏碰等问题,减少其造成的成本浪费。
(4)业主主导或资产管理模式。通过业主主导使用BIM技术,实现勘察设计、建设管理阶段的信息共享数据流,同时也为后期提交运营维护单位进行资产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综合分析以上情况,我国铁路选择采用业主主导即资产管理模式,目的是要实现从可研立项到运营维护的全面管理,达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
美国的BIM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其工程建设行业采用BIM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长至2013年的70%以上(见图2),美国建筑业300强企业中80%以上都应用了BIM技术。英国政府计划到2016年,全面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应用BIM技术进行项目和资产管理。澳大利亚制订了“国家BIM蓝图”(National BIM Blueprint)。韩国计划2016年实现全部公共设施项目使用BIM技术。新加坡计划到2015年建筑工程BIM应用率达到80%。
图2 美国工程建设行业BIM使用率
调研认为,通过BIM的精细化信息模型,有利于在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信息共享和无损传递,从而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大幅节约项目成本,提升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给铁路行业带来巨大应用价值。BIM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见图3。
图3 BIM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但铁路行业应用BIM技术在以下3方面仍有巨大困难:
(1)标准方面。国内外BIM标准研究未涵盖铁路行业。现有的国内外BIM标准(IFC、IFD、Omni Class等)基本上都属于建筑行业,包括的主要专业领域有:建筑、结构、暖通、电气、设备、建筑施工管理、物业管理,不能涵盖铁路行业独有的专业领域,如:地理信息、工程地质、线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站场、信号、机务、车辆、电气化等。以上这些铁路行业独有专业领域在标准编制过程中都需要重新定义。
虽然铁路BIM标准体系可以借鉴现行的国际标准进行研究,但扩充的难度和工作量巨大。IFC、IFD、Omni Class等基础标准每个都是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需要专业人员去研究应用、扩展等技术问题。同时,建筑工程是点状工程,铁路工程是线状工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与地形结合紧密,区域范围广。因此要求铁路BIM标准还要涵盖GIS领域,而BIM与GIS的结合是一项技术难题。
(2)软件方面。没有成熟的铁路BIM软件产品。虽然国内外出现了多个BIM平台,但这些软件均不完全符合铁路行业的规范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开展研发工作。软件的架构体系缺乏线性工程设计元素,数据体量难以支撑线性工程应用,大多仅仅适应于点状工程,难以开展线性设计。软件套件内部自身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换困难,给用户使用带来了很大障碍。
铁路行业专业众多、施工工序繁杂。铁路BIM应用的难度远大于建筑单点工程,特别是与地质地形的结合,在目前的BIM软件中从未涉及。
(3)应用方面。国内外BIM软件不支持铁路产品。铁路行业产品、半成品、构件、零件没有现成的软件构件库,如采用现有建筑领域BIM构件库将无法在未来的信息交互、工程量计算等领域应用,因此打造铁路行业标准化的BIM构件库的工作难度极大。铁路工程构件库见图4。
图4 铁路工程构件库
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高度重视BIM技术研究应用工作,在系统总结国内国际BIM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确定了实施路径,顺序如下:
(1)标准先行,引领实施。BIM标准是BIM应用的基础,应结合铁路行业特点,率先建立铁路BIM标准体系。同步开展各专业BIM技术科研攻关,突破铁路BIM技术应用关键技术,从而在更高的层次引领、统领实施工作。
(2)试点验证,完善标准。依托BIM试点项目,验证性应用了正在编制过程的铁路BIM标准,并对标准进行不断完善,标准制定与研究应用同步开展,先期开展设计协同。
在京沈客专辽宁段、沪通长江大桥、哈佳客专等17个项目推进了BIM试点工作,主要开展协同设计探索,深化施工过程中BIM应用场景。通过试点,鼓励和引导应用BIM技术,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形成示范效应,为大范围推进BIM应用提供支撑。
在总公司的统一部署下,BIM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正在快速向前推进。设计单位已经逐步向三维协同设计迈进,施工单位正在探索四维应用场景,在客站、四电方面正在进行运维应用探索。
(3)组织构件库开发,培养技术人才。通过试点项目,坚持以建设单位为主体,以建设项目为依托,以设计协同为主线,标准编制为基础,建设过程应用探索为延伸,人才培养为目的。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建立健全铁路全专业铁路BIM构件资源库,建立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通过构件和平台的推进,培养一批管理、应用和技术人才,为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
(4)基于铁路IFC标准建立基于Web的可交互轻量化BIM模型浏览引擎。依托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的发布,搭建BIM工作平台,解决不同软件产品模型的统一管理、互相识别、互相转化的图形显示问题。打造支持浏览BIM几何模型、查看模型信息、漫游、剖切显示、构件分组拾取显示、反向拾取和隐藏等多种功能,采用轻量化、流式加载、硬件加速等先进技术,可以支持较大规模、较高精细程度构件显示渲染,并保证专有数据安全的网络访问BIM引擎。
(5)建立统一BIM应用建设管理平台。总公司组织联盟单位,积极开展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研究,以平台统筹BIM技术与应用,提供最佳用户体验。以需求为导向,实现BIM模型与应用紧密相连,达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人人互联、人物互联为入口,实现模型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应用中的传递、更新和共享;以流程优化为起点,通过信息平台优化固化工作行为,确保数据真实、管理科学。当前,勘察设计信息平台已经起步,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正在全路推广。
(6)开展向运维交付工作。依托编码体系和BIM标准,由统一的BIM工程建设信息化平台负责,在项目竣工验收时,按运维单位需求,将集成了勘察设计、建设管理信息的BIM信息推送到运维单位,从而最终达到信息无损传递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
总公司自2013年启动BIM技术研究应用工作以来,依托路内外各建设、设计、施工、科研单位,通力合作、大胆创新,充分利用BIM、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铁路BIM标准编制和BIM技术研究应用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阶段成果。
4.1 组织推进方式
2013年12月,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联合7家理事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铁路BIM联盟。联盟作为铁路行业首个BIM技术研究自律性组织,以推进我国铁路BIM技术进步为己任,旨在搭建一个集BIM技术总体规划与政策建议、标准制订、应用技术研究、研讨培训、技术服务与咨询、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业务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拥有会员单位40家。
联盟集中了国内铁路行业顶尖的科研、勘察、设计、建管、施工、运维、制造企业和相关重点大学,具有全方位的产、学、研、用能力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优势。依托成员单位,联盟拥有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实验室、14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企业级BIM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BIM资质培训中心。铁路BIM联盟是国际BIM联盟buildingSMART的常务理事单位。
4.2 标准编制
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国际上也没有现成的标准,主流软件也没有成套功能,只有从底层标准抓起,才能逐步向标准化推进。
依托铁路BIM联盟各方优质资源,建立了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框架。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和实施标准两大部分,其中技术标准是基础性的标准,是制定实施标准和进行BIM深度应用的基础,用于指导和规范铁路BIM软件开发;技术标准分为信息语义标准、数据存储标准、信息传递、协同管理标准。我国铁路BIM标准体系及其与相关BIM标准体系关系见图5。
图5 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及其与相关BIM标准体系关系
2013年联盟成立以来,陆续编制并发布了《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1]和《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2]2个基础标准。《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3]也已经完成了站前专业的初步审查,形成了标准正式稿。这3个标准的初步完成,使铁路BIM模型在语义、数据存储上达到了统一。《铁路BIM模型交付标准》编制工作也已经启动,该标准将为全路17项BIM试点工程提供成果交付依据。
在铁路BIM标准编制过程中,铁路BIM联盟与国际BIM标准组织buildingSMART、国际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组织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和交流。2015年10月16日,新加坡组织召开的国际BIM联盟峰会上,铁路BIM联盟做了题为“中国铁路BIM标准与应用”的报告,得到国际BIM联盟的认可,确定由铁路BIM联盟承担国际铁路行业BIM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志着我国铁路BIM标准正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4.3 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研究,当前,勘察设计信息平台已经起步,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正在全路推广。
(1)平台建设总体规划。以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以BIM技术为核心、云计算为平台架构、感知技术为基础、移动互联为传输结构、建设项目为载体,建立统一开放的工程信息化平台和应用。工程信息化平台结构见图6。
(2)平台内容。按照总体规划,针对近年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需求,研发各类信息化应用模块,目前已建立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由1个门户3个子平台支撑4级管理应用。同时,正在依托联盟启动软件协调和谈判,推进BIM二次开发,进一步探索BIM实施应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主要软件厂商的认同。
图6 工程信息化平台结构
当前,推进BIM在铁路工程全过程研究应用仍然任重道远。但铁路行业具有集体优势,走以业主为主导的BIM推进模式,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推动铁路创新发展,我国铁路必将迎来以BIM技术为核心的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新局面。
[1] 铁路BIM联盟. 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1.0版[J].铁路技术创新,2014(6):5-334.
[2] 铁路BIM联盟.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1.0版[J]. 铁路技术创新,2015(1):8-111.
[3] 铁路BIM联盟. 铁路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1.0版[J]. 铁路技术创新,2016(1):18-177. ?
沈东升: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38
王万齐: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38
责任编辑 卢敏
U21;TP391
A
1672-061X(2016)03-0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