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义
内容摘要: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沦丧,道德信仰的迷失,新时期大学生崇拜明星而轻视道德榜样,从而造成道德榜样严重缺失。本文试图分析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缺失的原因,并从中探索重塑大学生的道德榜样的机制和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 道德榜样 缺失 理性重塑
一.道德榜样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所谓榜样或道德榜样,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富有道德魅力和道德吸引力而令社会大众信仰、学习和模仿,从而对提升社会大众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
道德榜样产生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其最大特点是通过道德实践来诠释道德理想,甚至为实现道德理想而勇于献身,并通过道德实践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道德实践中,道德榜样把传统美德、现实道德和未来理想道德高度统一在一起。
道德榜样特殊的道德示范、导向和激励功能,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无数道德楷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例如,以人民解放和富裕、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崇高政治道德的政治领袖和人民公仆;德业双馨、德高望重、具有高尚道德的知识和文化精英;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舍小我为大我,位卑未敢忘忧国,具有巨大道德人格魅力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弘扬社会公德和涵养个人私德上彪炳史册的道德力行者,等等,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榜样。
道德榜样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而道德榜样之所以能够感染人,就在于其内蕴着真、善、美三要素,是真、善、美的感性呈现。在道德榜样中,真、善、美虽各有其义,但其价值地位并不相等。真和美的价值具有工具性,而善才是目的性价值。由于真和美的作用,使得道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性。但真和美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善的贯透。善,是道德榜样的价值归宿或其终极价值之所在。
二.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缺失的原因
(一)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大学生接受心理变化对道德榜样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元文化,是一种封闭型文化,并且是一个高扬理想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学生思想单纯保守,人生价值观比较统一,他们对道德榜样崇敬有加,大学生不会质疑道德榜样,更不会对道德榜样作理论上的反思和检视。当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社会日益多元化,单一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日益式微,相对主义、世俗主义日益兴起,道德榜样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开始滑落。
2.新时期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传统道德榜样的传播形成冲击。随着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颠覆了道德榜样的报道环境,大学生获取信息日益多元化,一篇报道、一家媒体典型报道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市场经济下的利益驱动削弱了媒体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力度。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对利益的追逐超越了对精神和道德的关注,尤其随着现代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媒体、网络为了自己提高收视率、点击率,想方设法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商业性,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对道德榜样的宣传往往带有政治性,不可能有娱乐性,难以带来经济收益。
(二)中国当前树立、宣传道德榜样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1.树立榜样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榜样缺乏层次性。榜样教育法的成功与否与榜样的树立有很大关系,不同层次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崇拜对象。
第二、榜样缺乏时代性。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处于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因而我们树立的榜样应具有时代性。但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的一批先进典型太具超前性。
第三、榜样缺乏真实性。对全国中学榜样教育的调查表明,无论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教师普遍认为当前榜样教育现状不理想。原因之一在于榜样形象太完美,不切实际,与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差异太大,难以在心理上与学生达到一致,因而缺乏感召力。
2.宣传榜样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宣传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常用的方法是,结合典型对受教育者认真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重心长地讲道理。虽然形式多样,但往往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并转化为良好行为的目的。究其原因,除了教育者本身道德水平的限制外,主要在于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与老套。
宣传内容片面与空洞。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各行各业典型事迹层出不穷,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丰富的榜样。但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中常有令人“伤心”的情节。因此,忆“伤”往往成为事迹报告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难免内容空洞。
宣传行为失真。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所推崇的可以说是一种“圣人道德”,不讲实际地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这些道德标准没有对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最起码尊重。在普通人心目中,我们所宣扬的这些“道德标准”、“圣人道德”严重脱离实际,“英雄道德”尽管很动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它毕竟在实践上难以转化为一般人的道德行为。
3.运用榜样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偏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当前,社会道德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防治道德荒漠化,呼唤爱心回归而设立了一些“爱心奖”“见义勇为奖”等物质奖励,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爱心、见义勇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不能用“报酬”来衡量的。
第二、教育者在生活中言行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育者本身就是受教育者最现实、最直接的榜样,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善于言教,更要重视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三.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重塑的途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道德规范的推行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持,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浓厚氛围。这要求政府、官员励精图治、廉洁奉公,重新树立权威形象,增加人民的信任感。
毋庸多言,道德榜样必须立足于生活需要才能得以生长,从日常的人际道德出发,拉近榜样的时空距离,注重具体道德事件,是当代道德榜样重塑的又一重要途径。
真正让大学生学习、仿效、赶超道德榜样,把榜样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评价和行为选择,需要高等院校在实施道等榜样教育过程中建立健全宣传教育、评价激励、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途径,来创造条件实现大学生道德自我内化的教育目标。
1.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宣传教育机制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榜样的宣传,在宣传重点上应从注重榜样光鲜的外表转移到其成长的长期过程,榜样在道德行为和价值判断选择上也是一个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既要看到榜样高尚的道德行为,更要看到这种道德品质的磨练和成长过程。在宣传方法上,多采用无意识的教育宣传,充分考虑大学生接受教育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注重运用文艺作品强化榜样的宣传效果,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知识性与科学性,更能增强其趣味性,起到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
2.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评价激励机制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对于榜样树立的标准评价以及如何更有效开展榜样激励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从外部保障道德榜样教育的实施,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外部条件。
道德榜样教育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就是解决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树立道德榜样的问题。这一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榜样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表现为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诠释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要建立相关激励约束机制,从目前的道德榜样看,经济上一般比较困难,多是贡献大于回报,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做出重大牺牲的个人或群体,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榜样,解决其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情况下道德榜样经常处于生活状态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榜样。要在坚持精神激励前提下,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运用,来更好地推动道德榜样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对于不道德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在学生中间明确违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什么,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
3.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实践活动机制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把道德认知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这就需要搭建平台建立健全道德榜样的实践活动机制,这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中介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应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
拓展道德实践活动的领域范围。组织参观学习访问,深入到榜样的生活工作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工作实际环境,展览等各种教育场馆和教育基地,还可以组织必要的座谈会、报告会,让榜样现身说法,共同讨论。在活动中应避免形式主义和功利化倾向,不能走过场,要把榜样教育落在实处。
总之,运用道德榜样教育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学习榜样提升道德修养并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正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落脚点。道德榜样所揭示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内容,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最终也将也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风向标。因此要认真深入思考实施道德榜样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柏正杰,陈亮.对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8年12月总第23卷第12期.
[2]何芳.当代青少年道德榜样的缺失及重塑支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6,(1).
[3]廖小平.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J].光明日报/2002年/08月/06日/
[4]李广生.对大学生道德榜样问题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17卷,第3期.
[5]陈丽芬,廉永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教育法存在的偏差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1期.
[6]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59.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