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广电总局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点评:很显然,该政策受冲击最严重的要数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据悉,该节目已经停播。而停播导致 “受伤”的不仅仅是湖南卫视,还有一大批广告主以及相关制作方,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爸爸去哪儿》堪称现象级节目,其收视率以及广告招商屡屡打破综艺节目记录。在去年的湖南卫视广告招商会上,《我是歌手4》和《爸爸去哪儿4》打包的独家冠名权卖出11亿元。此前,第一季《爸爸去哪儿》广告冠名权仅2800万元,第二季上涨到3.12亿元,到第三季,冠名费已达5亿元,较第一季上涨超18倍。
如今,停播的第四季虽然具体冠名费多少并不清楚,但按照前几季的趋势,价格也将达数亿元。停播后已经签约的广告面临无法执行的困境,投放广告的企业营销策略也被打乱亟需重新调整。
随着《爸爸去哪儿》的影响力扩大,包括999小儿感冒灵、思念水饺、英菲尼迪等均大手笔投入。其中,英菲尼迪更是以几百万元的投入,获得几个亿的宣传效果。在第二季中,除了独家冠名费3.12亿元外,爱奇艺独家网络版权1亿元左右。英菲尼迪等广告商的特约费1.71亿元,其中乐视TV合作费用就达4500万元。而第三季,除了广告冠名费高达5亿元外,该节目总广告收益或超15亿元。
网络平台上,广告战也竞争激烈,特别是首席冠名、特约赞助等战略级合作伙伴权益,还引发了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化工、汽车、家电、IT等行业30多家重量级广告主的争夺。多家上市公司与《爸爸去哪儿》都有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