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 罗中华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以避免教师独角戏,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动学习的舞台。本文即是用对分课堂形式进行教学实践的总结。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实践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说明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知识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对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然而,目前的大学课堂普遍是一种重教轻学,以教为主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只管老师不管学生,只注重老师教的质量却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大学课堂教学似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抱怨学生不热爱学习,学生抱怨老师上课没意思导致高校课堂缺课率高,学生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因此,改革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PAD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创设的一种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10月率先提出的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高校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把教学划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二)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切分,一半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然后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让出课堂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
在对分课堂上,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难点,但不将教材所有内容进行讲授。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理解了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课后的学习即成为一个针对自己情况的内化吸收过程。内化吸收后,再回到课堂分组讨论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与全班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互助交流。这种“隔堂讨论”,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式课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
二、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对分课堂的实践
(一)课程特点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考查课,上课人数通常在五十人左右。这门课程我已讲授几轮了,原来的感受是:课程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课时量较小只有36学时,因此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讲授,希望能够将所有知识点讲全、讲透。但事实确是:老师累得半死,学生全然不领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差,课堂效果也不是很好。由于前半部分知识点过多学生不及时复习,内化吸收,到期中过后就有很多同学跟不上进度,上课就会出现老师讲课只有部分同学认真聆听,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来说很有挫败感。
(二)具体实施
2015年秋季学期,我在课程“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中尝试使用对分教学。第一堂课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新的教学方法——对分课堂,明确了师生的职责,及考核的形式,同时把48人分为8组,每组六人。每周一次课,授课18周,每两周覆盖一个单元的内容。
课堂讲授(Presentation):根据章节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师讲授的课时,讲授的内容包括概述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作业的布置我一般会选择两到三个,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目的就是要求课后复习,通读全章节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同时另一个作业就要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所联系,鼓励学生去查资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并能够深入探讨下去。
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要求学生课外完成个人作业,以手写的纸质版讨论过后上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亮闪闪,即自己认为的本单元的最闪亮的点;考考你,即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完全理解重点;帮帮我,即在课后学习作业过程中的不明白的地方。
课堂讨论(Class Discussion):学生带着作业回到课堂,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时间通常是20分钟。主要讨论三个内容:亮闪闪,回顾上一节讲授的重点,难点;考考你,互相提问看看是否忽略了某些重点问题;帮帮我,看看同组之间同学能否解决自己的问题。
按照这样的课程设计,我的对分课堂已经实施有半个学期了。第一堂的讨论课我没有做任何的干预,只是认真地聆听同学们的讨论,讨论的很热烈,时间到了同学们都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样子,小组的阐述也很精彩。对于第一次的作业,第一次的讨论,我对学生们的总体评价就是给了我惊喜。在讲授支出管理那一章节时同学们自己提出想要做的作业,想要了解ABC成本法,及此方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运用。有的小组还将学习讨论在课后自己完成了,上课时准备好PPT来讲解同本章节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在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又会生成许多问题,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有种无形的压力要去学习更多知识。
但是,在对分的实践过程中仍然会有各别同学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于是我采纳了一位陕师大的老师提出的桌签发来进行干预。
三、反思
(一)学生的态度决定课堂授课的效果
受到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满堂灌、学生做笔记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和问题探索,缺乏自主性与反思性,使得思辨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实到实处。对分课堂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得到提高。
(二)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素质
传统课堂教师教授所有的课本内容,备课工作量大,满堂的讲授体力消耗大。对分课堂教师只讲授重、难点,备课量小,一半的课堂交给了学生负担小。对分课堂释放了学生的活力,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索精神得到了提高,更能够提出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學素质。
(三)明确了师生职责,增进了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对分课堂明确了师生的职责,教师是有限的教授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者,是学生进行讨论的组织者;学生是知识框架的接受者,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发现者,进行讨论时的知识的交流者。对分课堂把互助交流放到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互相协作共同解答,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学生有机会同教师交流,老师也可随时参与到讨论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3]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