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丹青 绚焕灿烂

2016-09-09 16:43张佳
文物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壁画

张佳

你可曾想亲眼一看唐代缨佩序立的文武大臣,优雅端庄的长安丽人,金戈葆甲的禁军御仗,亦或是想欣赏一幕满耳笙歌满眼花的乐舞表演,一场酣畅淋漓的“马上世界杯”——蹴鞠比赛呢?

今天,在我国第一座、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唐墓壁画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里,就能实现这遥不可及的梦想。唐代宫廷画师以“笔无妄下,挥洒自如”的技艺,让你真正领略到“曹衣出水”的精致工细和“吴带当风”的飘逸洒脱。

唐代壁画珍品馆于2011年6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2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意大利两国合作建设,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线总长约800米。壁画馆位于陈列楼东侧地下展厅,参观者沿阶而下,恰似由地面步入神秘的墓室。而展厅内的装饰及设备,又使人充分感受到现代化的氛围,恒温、恒湿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独立恒温、净化、密闭系统的展柜和国际最先进的高强度、高透光率、高清晰、低折射率的安全设备,以及三维虚拟场景、人机互动的多媒体技术,壁画馆的设备和陈列,已达到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水平(图一)。

唐墓壁画是文献记载中所遗失的一类,因此它的破壁而出,集中展示,不仅对我国美术史是珍贵的补充,而且均有具体的制作年代,也是一把鉴定传世唐画的准确标尺。

壁画馆展出内容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以及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14座墓葬的壁画珍品97幅。其中国宝级18幅、一级品71幅。这里介绍几幅精彩的唐代壁画。

宫廷女子: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宫女图”(图二)出土于永泰公主墓。公主名李仙蕙(684-701),唐中宗第七女,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死时年仅17岁。关于她的死因,说法不一,一种是根据墓志铭,说她死于难产;另一种是根据史料,因参与议论张易之等,被武则天处死。中宗复位后,陪葬于乾陵。

墓中两组侍奉她晚寝的宫女队伍相向而行,各由一位梳高髻妇女领首,其他宫女分执盘、盒、烛台、团扇、拂尘、包裹、香熏等物,正徐徐前行,静悄悄地向公主的卧室走去。宫女们手中所捧物品与《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相符,应属宫中尚寝局的女官和女史。她们丰颊秀眉,神态各异,或回身,或直面,或凝思遐想,或回首顾盼,神情各不相同但又相互照应。有的高髻长裙,肩绕帔帛,恬静端庄;有的翻领胡服,腰系肇囊,落落大方;有的幞头袍服,竖条纹裤,英姿飒爽。人物比例协调,体态婀娜,呈“S”形的曲线充满了节奏感和动态美,这种造型方式显然是受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整个画面构图严谨,丰富而有变化,注重表现官女温婉典雅、娴静娟秀的内在气质,追求写实与传神。笔法采用铁线描,粗细均匀,流畅飘逸;色彩简淡,主要采用平涂和晕染法,有一种艨胧之感,使整个画面沉浸在轻柔舒缓的夜的氛围之中。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堪称唐代仕女画杰作。

外交礼仪: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章怀太子李贤(652-684),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上元二年(675)立为太子,奉令监国,后被流放四川巴州,文明元年(684)死于贬所,年32岁,后棺柩由巴州迁回,陪葬乾陵。

“客使图”(图三)出土于章怀太子墓中,描绘了国际大都市——唐代长安的一幕外交场景。前三位是唐代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鸿胪寺官员,正聚在一处商量对来访客人的有关安排问题。头戴平巾帻,外加笼冠,身着绛纱单衣,气度沉稳,雍容自若。三位宾客分立另一边,上身微向前倾,神情恭谨,意态谦逊。衣着容貌均有地域特点,将其与文献记载对应来看:高鼻深目,穿翻领长袍的应是东罗马帝国使者;头戴羽冠,着交襟红领短袍,似为新罗使者;戴翻耳皮帽,外披灰色大氅的可能来自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靺鞨族,正拱手静候对他们日程的安排和生活的安置。

这是一幅宁静的画面,官员们因需交换意见,因此三人聚为正、侧、背三面,方位的不同使同一服饰的三人错落有致,不会显得单调重复。而三位客人,因互不相识,一时也不便交谈,便各自分立静候,三人所立距离也不免拉开了一些。其布局构图可谓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既合情理,又合身份。

据记载,唐皇室凡有婚丧大礼,外国使节都要参与庆吊。这幅画不仅仅画出了简单的六人,而且画出了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

出猎盛景: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章怀太子墓室内,还有另外一种景象:章怀太子的狩猎队伍正在呼啸前行(图四),随从众多,声势浩大,由40多个骑马人物、两只骆驼、五棵树和重重山峦组成。整个画面长达10米以上,高约2米。唐代贵族崇尚奢华,出行狩猎视为常事,这正是当时皇族豪奢生活的生动记录。

画幅最前四骑作为先导,接着在旌旗簇拥下的众多骑者之间,出现一个身着蓝衣,骑高大白马,形容安详,纵辔缓行的人。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比例、神情都显示了其身份的特殊。其他马匹均剪鬃扎尾,而这匹白马却颈披长鬃,马尾散开。更有趣的是其左边的前后蹄抬起,呈现出与一般马不同的走姿,这种马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走马”。走马所走步伐为对侧步,特点是同侧前后蹄同时或先后离地和着地,从而使得鞍背平稳,不易产生疲劳。这种马数量稀少,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且马尾不结而散开的情形,和敦煌壁画张仪潮出行图中张本人所骑马的长尾散开相同,又考虑到墓内壁画,本是依“事死如生”的心理而记录其生前活动的用意,因而推测此高大的蓝衣人,可能是章怀太子本人(图五)。

画面由此展开,只见山坡下、林带中,庞大的队伍向前行进。鞍马和骑士参差错落,疏密相间;矫健的骏马,或飞奔追逐,或缓步慢跑;狩猎的骑士伏背勒缰,气度轩昂;饲禽者臂上架鹰,驯兽者怀中抱犬;竞进者策马扬鞭,谈笑者并辔缓行;有的虚目远瞩,有的旁睨同伴,还有的回眸召唤(图六),似乎怒目叱咤,对林间落后的骆驼辎重表示焦急和不满。一时间,旗拍风,蹄踏地,人唤马嘶,沙尘弥漫,形成全面的高潮。而在近处则翠枝婷婷,青绿犹鲜的树石点缀其间,远处几笔淡淡的山峦起伏,使得画面空间辽阔,意境深远。这样,就成功完成了一幅有远有近,动静结合,以描写狩猎出行为特定题材的风景人物图画。这些瞬间动态给人留下了永恒的美感,生动的鞍马人物所组成的宏大场面,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特质“线”的变化运用,可谓是“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胡舞胡乐: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银青光禄大夫苏思勖天宝四年(745)卒。其墓中的“乐舞图”是一幅典型的风俗画(图七至图九),共由12人组成。画面正中一男性胡人翩然起舞,深目、高鼻、虬髯,头戴尖顶胡帽,着圆领长衫,足登锦制软靴,其装扮及舞姿应是西域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胡腾舞。这种舞蹈主要由男子表演,动作激烈,属于健舞的一种,北朝时传入中国,深受上层社会喜爱。乐队分为两组,左边五人,右边六人,每组由一人指挥。所执9种乐器中,既有西域传人内地的胡乐乐器:箜篌、筚篥、琵琶、拍板;也有汉族传统乐器:排萧、笙、铜钹、筝、横笛。根据种类和组合判断,此乐舞图表现的是盛唐流行的,以胡乐为基础且融合了汉族传统乐舞特点的胡部新声。

唐代包容开放,大量的胡舞、胡乐涌入长安,元稹诗云:“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风声沉多咽绝,春莺转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王建《凉州行》:“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样一种社会风尚,胡乐、胡服、胡舞,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音乐的伴奏声中,似乎可以听到舞者长筒靴的踢踏声,似乎可以看到地毯上荡起的微尘,随风飘散在歌吹沸天的漫漫长夜。

唐墓壁画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等。它以娴熟的技巧,写实的风格,准确的造型,展现了唐代的音乐、舞蹈、体育、军事、外交、农耕、狩猎、建筑、服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有幸看到这些曾深藏在幽深地官的唐人手迹,令人由衷的叹服、敬佩,它让我们目睹了昔日的奕奕神采,勃勃生机,见证了往日的恢弘气势,繁华胜景。

(责任编辑:阮富春)

猜你喜欢
壁画
乡村壁画,锦上添“花”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我在敦煌修壁画
快来看!壁画又在“搞事情”
帮壁画“治病”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