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大美,侨银守卫
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的却是环境负荷的日益增加。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如何为市民营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成了摆在地方政府与环保企业面前的难题,可以说,高速发展中的我国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多年来,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银环保”)致力于为垃圾围城解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侨银环保创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9000万元,是具有《国家清扫、收集、运输和清洁类环卫服务企业等级一级资质》、《国家环卫A级资质》、《中国清洁清洗行业等级资质国家一级证书》、《城市园林绿化三级资质》、《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证书》等资质的大型综合型环保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与发展,现已形成城乡环卫系统服务、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厨余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垃圾运输服务、土壤修复、园林环境施工管理、市政管网维护、环保工程及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公司规模及专业水准在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特别在环卫板块,现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
目前,公司已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区域设立分公司,共有百余个分支机构。侨银环保自成立来,始终秉承“诚信为本,质优高效,安全规范,健康发展”的经营方针,以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同时,侨银环保的服务区域正以华南板块为核心,不断向全国大中城市辐射。侨银环保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市政环卫、环保领域获得了很高的影响力和很大知名度,其中运营的市政道路清扫面积、水域清洁面积、废弃物日运输量、绿化施工管理面积等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在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中标的项目有: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扩容工程(总投资额2.3亿元,日处理渗滤液1585吨);亚洲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BOT特许经营项目,(总投资额4.1亿元,日处理厨余垃圾1000吨);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生物质综合处理厂BOT特许经营项目(联合厌氧处理餐厨、厨余、死禽畜、粪便达2040吨/日,总投资8.8亿元);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污水处理厂BOT特许经营项目(日处理污水规模为3250吨,总投资4.9亿元)等。
公司具有一支团结高效、专业精干的团队。现已具备环保技术及设备研发、环卫、市政园林、环保设备安装、机械维修、项目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其中高级工程师28名,达到整个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70%以上,现公司一线员工达到20000余人。
公司各项专业机械设备齐全,拥有洗扫一体车、扫路车、洒水车、垃圾压缩车、勾臂车、吸污车、高压清洗车、高空作业车、污水运输车、护栏清洗车、机动保洁船、玻璃钢保洁船等各类大型专业工程作业车与水上作业设备。在此基础上,侨银也非常重视技术设备的创新与发展,现已自主研发多种新型环卫技术设备并获得国家专利107项。
据了解,侨银环保专业的工作和细致的服务已赢得多项行业荣誉,现已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重质量 守信用”单位;连续7年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评为“重合同 守信用”单位;连续3年获 “广州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企业”、“中国环卫行业十大品牌”和“环卫行业影响力品牌”等荣誉,获得广东省优秀园林企业称号及进入广州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承接企业名录库。一项项荣誉背后是侨银人兢兢业业的付出和对专业的不懈追求。
环保问题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保护自然环境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侨银环保认为,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最佳措施。为了让更多人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侨银环保除了提供专业的服务外,自2013年以来,组织了超过1000人的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多次进行组织环境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人树立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侨银志愿者协会的公益项目内容丰富,为倡导建设美丽城市,组织志愿者到广州火炉山捡垃圾活动,参加的志愿者众多,为“美丽城市”增添砖瓦。
此外,侨银环保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重点是捐资助学,资助了湖南邵阳中小学、大学贫困学生86人,捐建了邵阳建新中心小学,捐款广州市红十字会、东莞千分之一公益基金、五华县红十字会,同时参与了沈江公路、乌泥坑道路、荷叶塘道路捐资修建,邵阳冰害赈灾捐款等, 近年来累计各项捐款已逾千万元。
近期,侨银环保参与拍摄了广州首部以“2016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公益大片《我爱广州》,该片在广州大街小巷、公交地铁、户外LED广州主干道、社区等媒体首发上线,成为羊城最亮丽的一景;广东茂名遭遇特大暴雨袭击,侨银环保积极配合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为当地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在湛江项目设立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试点,对全面提升湛江的城市品位和美誉度有重要的意义。
侨银环保一直坚信:天涯纵远,事业相通。未来,将为环保事业贡献更多更大实际力量。
侨银环保重点项目展示
广州市李坑厨余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约4.1亿元,日处理垃圾1000吨。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成后,每年可消纳约35万吨的厨余垃圾,相当于可解决整个广州市8%的生活垃圾出路问题。
据介绍,该BOT项目采用预分拣、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即将垃圾分类分拣后,回收20%-30%的塑料、金属、纸板等可再生物,将惰性物填埋,剩下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利用沼气燃烧发电,消化残渣做堆肥,能实现垃圾80%以上的资源化利用率。另外,在垃圾分类较好的条件下每日沼气发电量预计达到140000kW·h,厨余垃圾处理厂固体残渣发电量预计达到80000kW·h,湿式厌氧消化的沼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系统回用。
有关专家表示:广州中心城区每日产生接近1万吨的垃圾,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只有1000吨进行焚烧。该项目建成后,又有1000吨厨余垃圾有了新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