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典范—“翠园模式”

2016-09-09 12:21李兵
校园足球 2016年1期
关键词:俱乐部足球中学

本刊记者 李兵

校园足球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典范—“翠园模式”

本刊记者 李兵

背景材料一:2014年11月2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校园足球的普及水平要以统筹联动来推动普及,鼓励有基础的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既要以创新模式加快普及,又要以特色示范引领普及。

背景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5年4月2日体育专电《校园足球,托起中国足球的未来》一文中强调,校园足球发展面临着五大难题,即师资不足、经费紧张、场地匮乏、运动安全、观念落后。另外,本刊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反映,学校足球队的训练补助尤其是工作时间之外的周六、周日加班训练补助没有或者偏低,学校的校长也给记者倒苦水,学校绩效工资的总额度是固定的,如果把体育教师周末的加班计算在绩效工资中,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不算或者算得低,又有愧于体育教师的劳动。

背景材料三:2015年2月27日,中央深改小组会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在此背景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网民热议指数、全国关注指数、基础建设指数和改革发展指数等四个维度,对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足球热度指数进行整合分析,得出相应的指数排名。北京、广州、大连、上海、武汉、深圳、成都、郑州、杭州、南京等十城的综合足球指数最高。四个维度指数中的“改革发展指数”最能反映城市在足改方面的推进力度。该指数的评价指标包括足协改革、俱乐部建设、各级竞赛、校园足球、人才培养、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情况。经分析发现,深圳的改革发展力度最高,其次是重庆、广州等。

背景材料四:2015年7月19日至26日,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代表中国高中足球高水平的首届“中国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16支代表队参加总决赛,分别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赛区的前四名。深圳翠园中学足球队获得东南赛区第一名,也是广东省唯一一支参加总决赛的高中队伍,该校球队在本次全国总决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取全国总冠军,这亦是深圳市学校代表队获得的最高荣誉。

背景材料五: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认为“翠园模式”是一种俱乐部机制运行下的体教结合,简言之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以俱乐部的形式运行,通过不同层级的联赛机制,在实战中让优秀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只关注体育专项训练和体育成绩的传统的体育培养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基于人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对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

2015年6月,本刊记者在深圳锦田小学采访罗湖区校园足球全明星赛期间,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校园足球研讨会,也就在这个研讨会上,深圳市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校园足球的开展要冲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樊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翠园中学正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青少年成长与成才的新模式——“翠园模式”。校园足球工作以教育部门为主导还没有太长的时间,一名中学校长的想法就如此之“大”,很难不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翠园中学足球队获得了全国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的冠军。2015年高考,翠园中学足球队第一次走出了4名以足球特长生身份考入名校的大学生,他们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东华大学等名校录取;足球队队员段刘愚脱颖而出,以百万身价签约山东鲁能,成为一名中超俱乐部职业球员。此外,有7名队员曾参加U-16国家少年队集训,有4名队员代表国家参加U-16亚洲少年锦标赛……翠园中学足球队何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创造出校园足球的奇迹?为此,本刊记者前往深圳翠园中学进行了实地采访,我们期望翠园中学的这种“翠园模式”能为国家或者校园足球特色校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借鉴的路径。

创建名校名社团,践行校足发展新路

翠园中学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措施得力,办学效益突出,创造了学生“中进高出”的奇迹,被称为“翠园现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师生的出彩人生搭建舞台”,办学理念既继承了翠园的一贯追求和办学特色,又体现了学校在新时代发展的新目标、新高度,可谓出新出彩。2013年春季,中国足协选拔组建了“中国男子少年足球队”,全国共有32人入选国少队集训,其中,翠园中学队员共有6人入选,翠园中学入选的队员成为当时足球青训体系中的另类,他们不但酷爱足球更喜爱读书,青春阳光、品学兼优、心存梦想。

翠园中学将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作为校园足球普及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打破常规的体育课时安排,采用两节体育课连上的形式,这样学生无论是进行技术学习,还是组织教学比赛,运动的时间就更为充分,另外,充足的上课时间不但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对更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中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学习,也强调足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加重视学生足球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视激励学生的足球运动热情,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埋下伏笔。在上好课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个人健身锻炼计划,积极引领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另外,校足球队的球员都分散到各个班级,他们是同学们眼中的“明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协助体育教师做助教,这些“明星”就像是火苗,一经点燃,迅速扩散,从而带动了一个集体,引领大家共同向着积极融洽的目标前进。

翠园中学有上百个学生社团,而足球社团是翠园中学的龙头项目,学校的足球社团整合其他社团开展足球文化节,不仅仅是比赛,而是打造整个校园的嘉年华,以足球为平台的说足球(足球知识比赛、演讲、辩论)、画足球(班徽、队服、漫画、吉祥物的设计)、唱足球(足球歌曲演唱)、观足球(活动照片拍摄和视频制作)、写足球(班级足球文化墙)、玩足球(足球游戏和街头足球)、赛足球(班级足球超级联赛)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关注足球,足球不再只是十几个人踢的,而是全体师生都可以参与的,这就是“翠园足球”所追求的目标——“以球育德、以球促智、以球健体”。

体教结合的破冰探索—翠园模式

翠园中学足球队的所有球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深圳本土孩子,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就读在深圳的各个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和以往有些比赛的代表队中有体校或者足校的学生不同,翠园足球队的孩子们不用脱离校园,不用脱离家庭,可以在翠园接受最专业的足球训练,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从容地在职业足球和重点大学之间进行选择,这对中国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而在翠园的孩子身上,确确实实地实现了。

翠园中学的校园足球从一开始就强调“足球育人功能”,坚定走“体教结合”的路,努力做到踢球与学习两不误,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一致支持。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的前提是重点保障孩子们全面的文化课程学习。足球队的孩子们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都没有单独成立班,而是全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班里面,一是避免回到体校那种单独成立班的模式,另外将他们分布在各个班里,也会带动整个班级和学校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每年都会搞足球比赛,由于这些孩子分布在各个班里面,于是各个班的队伍实力也相对均衡,从而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足球运动。另外,这些孩子也能融入到班集体里面,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我,并不是能踢球好就很了不起,也避免他们因为文化课基础差产生自卑,而是完全和其他孩子融合在一起。他们完全学着正常的课程,不搞特殊化。但是当他们有比赛的时候,文化课学习会受到影响,针对类似情况,学校教师先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自学,有不懂的问题比赛回来教师们会单独指导,平时学校也会通过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教育来促进他们提高文化课水平。

虽然球队近两年竞赛成绩很好,但是韩冬青校长认为翠园足球的发展不是有几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也不是拿了几个冠军和取得优异成绩,翠园足球确定了“沉下心、踏实走、练内功、促发展”的道路后,就会脚踏实地继续前行,学校要让家长不断地看到踢球孩子的前途是光明的。足球绝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其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翠园中学希望用足球项目来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让孩子们用脑袋踢球,用足球精神学习,在学校里形成一种爱运动、爱锻炼的校园文化。

俱乐部成立是校园足球上升通道的有效路径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开始后,各地的足球学校蜂拥而起,后因国家队成绩不好,且出现了假球黑哨,随之足球泡沫破灭之后,和以前最热闹的时候根本没法比,足球学校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已经没有家长肯把自己孩子送到足校练球。虽然有些基层的运动队伍开始尝试体教结合,在有的地方开始是市队区办,把原来体校的队伍放到学校里面办,翠园中学最早也是这么做的,这也是体教结合最原始的雏形。但是后来体校招不到孩子了,因为无法保证进入体校的孩子就一定能成为足球人才,没有家长敢拿孩子做这样的赌注。如果不能通过足球成才,又没有文化课的基础,孩子将来该怎么办?

近几年来,足球青少年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曾由体育部门主导的校园足球,前几年也在一直开展,但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仍处于整体不景气的状态。去年,校园足球回归到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得到顶层及社会各界的认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也开始受到重视,这里面家长的支持尤为重要,翠园模式之所以能成功,起初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韩冬青校长告诉记者,翠园中学是重点中学,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这里读书,孩子有了足球特长,可能通过足球成才,就算不能通过足球成才还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升学。目前,在深圳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随着孩子的运动参与也在不断地转变,直到最后坚定去支持孩子踢球。韩校长带队出去比赛,发现家长们既对足球有热爱,又对自己的孩子有期待,所以每一次比赛不管多远家长们都跟着去,而且热情不是一般的高,家长之间都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家长这样支持?因为他们看到孩子踢球后的各种良好的变化。比如今年翠园中学足球队有4个高三毕业生都考上了名牌大学,家长们激动得不得了,甚至影响其他家长也成为潜在的足球人口。

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

在韩校长的眼中翠园足球理念就是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有的队员成为足球的专门人才了,没有成为足球的专门人才,孩子也有一个爱好、有个特长,这个特长就会伴随他终生,他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客观上提高了孩子们的幸福感,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学校之所以成立足球俱乐部是想逐步建立梯队,就是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中小学生的联赛,进而通过联赛选拔一些孩子进入翠园的初中部,初中部就是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的起点。这样通过俱乐部的运作模式,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为踢球孩子打开了一条上升的通道,学校的足球人口也就逐渐壮大起来。

校园足球的顶端设计—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

翠园足球俱乐部的构想始于2012年,在深圳市区文体局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民政局正式注册了广东省乃至全国第一家非营利性的校园足球俱乐部——“翠园足球俱乐部”,并于2014年9月16日正式挂牌。由于教育局和体育局等部门的公务员人员不能担任法人,俱乐部的法人由翠园中学校长韩冬青担任。俱乐部理事会制定了“一个理念、二个目标”的发展方向,开启了翠园中学足球队的新纪元。一个理念就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二个目标则是:为大学输送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为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优秀的球员。

目前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和行政运营逐渐走向规范,因为俱乐部是非营利性组织又涉及到资金,俱乐部成立时的章程、财务制度等等都必须要规范,有专门的会计师,还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由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的人员来负责。俱乐部可以拓展业务,如体育局组织的活动可以向俱乐部购买服务。以后俱乐部有了资金,还要由审计部门专门定期审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来管理,财务制度必须严格遵守。

翠园足球俱乐部运行模式大致如下,在市区文体局和教育局的支持下积极组织、承办市区小学足球联赛,通过联赛甄选、录取具备一定足球天赋的优秀小学毕业生(每年大约20人)进入翠园中学初中部继续学习训练,且在教学与训练上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双轨制,即一方面这些优秀的小球员分布在学校的正常行政班,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另一方面,利用第二课堂或放学后以及节假日时间,以较为专业的足球训练为特长发展项目,促使小球员在足球专业和文化课学业两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经过三年初中的学习和训练,部分球员脱颖而出,因学业水平和足球运动水平双突出而再进入翠园中学高中部(每年10人左右)继续学习提升,其他未在足球专业继续发展的孩子也因学业成绩未被耽误而且多了一项足球爱好,这也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得以进入高中的优秀球员仍然须以学业为主,只是要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并积极参加更高级别的更专业的大型足球赛事;与此同时,学校还针对每一位球员安排了一对一学业指导,确保队员勿因参加比赛而耽误了课程学习。如此再经历三年,等到高中毕业时,一部分球员成为重点大学中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一部分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优秀球员。

俱乐部成立后,先是建立联盟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过联盟学校来增加足球人口,然后选派优秀的职业教练员担任教练,教练员的费用由俱乐部来解决,这样就把体制内和体制外没法融合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俱乐部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学校足球教师工作时间之外的训练补助及奖励也可以通过俱乐部来解决,这样也调动了外聘教练和校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俱乐部的成立并不仅仅是一个球队换了一个名字而已,更多的是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化解了很多现实当中的矛盾。开展校园足球工作,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学校不能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包括学校的支持也有规定,收费和支出是非常严格的,突破就是违规。规定时间外的周末和寒暑假训练、取得好成绩等学校有的无法给教练补助和奖励。无法调动起教师们的积极性,这样就会影响到校园足球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如果在俱乐部运行的情况下,按照俱乐部的规定就可以给这些教练员发放补助、奖励,因此成立校园足球俱乐部就显得尤为重要。

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队员段刘愚以百万身价签约山东鲁能,成为一名中超俱乐部职业球员。按照俱乐部成立之初的要求,100万转会费有85%是要给培养单位的,10%是给家长,5%的资金进到学校。根据已经制定出来的方案,对小学培养出来推荐给足球俱乐部的孩子,也会倒查回去。比如段刘愚是高二转会出去的,那这100万中的奖励部分除了要奖励给最早发现这个孩子的教练员,还会追溯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每一个阶段培养单位和教练,都会得到奖励,这样的转会费的管理就非常规范。从目前来看,俱乐部毕竟刚刚起步,现在很多比赛和经费支出还是靠政府拨款。等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时,就可以不需要政府来拨款了。

为使翠园足球俱乐部能健康高效的运行,俱乐部不折不扣地落实“三个策略,四个保障”,三个策略即有效利用全市中小学足球联赛选拔特长生、强化联盟学校的交流和激励性支持、选聘优秀职业教练员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四个保障及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面的文化课程学习体系、俱乐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市场化运作下的经费保证。

“翠园模式”在寻梦中启航

“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是校园足球的一个顶端设计,就是让那些真正优秀的孩子进到这个足球俱乐部里来,然后他可以走向大学,也可以走向职业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上去了,我们的足球能不振兴吗?”韩冬青校长告诉记者,下一步俱乐部还要建立大学的联盟学校,比如和上海东华大学签约,成为大学的训练基地,大学的选材也可以直接到高中。此外,翠园中学也在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探讨建立这种合作关系。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不仅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锋,也开始争创中国文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先锋。作为校园足球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翠园模式”,通过“翠园足球俱乐部”的建立开始走在了深圳、广东乃至全国校园足球的前列,这种模式是体教结合在基层的创新载体,它既是中国足球改革的方向和未来,也是“举国体制”和“群众体育”的完美结合!

俱乐部机制运行下的体教结合的校园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翠园模式”,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关于“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方向高度吻合,俱乐部运行机制、各级联赛机制、足球人才全面素质培养的理念等等,都契合国家出台的校园足球政策规划,翠园足球俱乐部成功转型足球人才培养的经验可资借鉴,“翠园模式”更可以成为全国复制的典型范例。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大力实施,中国的足球人口必将大幅度增加,这也为顶层设计的翠园中学足球俱乐部提供了厚实的人才基础,为俱乐部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我们要做校园足球的领跑者”,韩冬青校长告诉记者。首先翠园中学是全国第一家市场化运作非盈利性的中学足球俱乐部。第二,“翠园模式”是符合中国足球改革方案的愿景目标。开展校园足球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培养职业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要看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有毕业生通过足球特长上了名牌大学。第三,翠园还为职业球队输送了人才。有队员百万转会到鲁能,还有6个孩子又被恒大队招走了。如今,翠园的孩子们通过足球两条路全走通了,既为大学输送足球特长生又为职业俱乐部输送足球人才。即使做到了以上几点,在韩校长的眼里,他更看中的是理念层面的“领跑”,即翠园模式下的校园足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体育与教育真正结合,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以俱乐部的形式运行,通过不同层级的联赛机制,在实战中让优秀足球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中国足球乃至其它运动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

我们能看到韩校长的校园足球理念是站在一定教育高度上的,学校是通过足球让孩子们达到幸福的人生,如今翠园中学的校园足球梦已经启航,未来“翠园模式”也会做好校园足球文化的承载者和推广者,争创校园足球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典范,切实为校园足球更美好的明天夯实基础!

本刊编辑

猜你喜欢
俱乐部足球中学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认识足球(一)
侦探俱乐部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