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疆石河子大学读者史一鸣,读了作家尤凤伟发表在贵刊今年第6期的中篇小说《命悬一丝》,感觉写得很精彩。小说紧紧抓住命案到底该如何定罪展开故事,既引人入胜又令人深思。我以前读过尤凤伟老师的《鸭舌帽》《中山装》,感觉他的小说构思都很巧妙,都有一个道具或抓手,然后展开故事,很紧凑又很吸引人。我不知道尤老师在构思小说之前是如何捕捉到这个道具或抓手的,能否谈谈秘诀?
尤凤伟:石一鸣先生读小说很用心呵,提出了一个连我自己都没细想的问题。确实,小说中常会有“道具和抓手”的存在,对小说的演绎起到不小的作用。这并非作者的刻意为之,是自然而然地生成。如你提到的《中山装》与《鸭舌帽》。前者中的中山装在作品中就不仅仅是个道具问题,而是推动小说发展的主要故事情节,是“纲”,纲举目张,作用显而易见。后者中的鸭舌帽,杨晓升主编曾说是“神来之笔”,即便如此,这顶帽子也起不到中山装那么大的作用,只是一种意象,增添些情趣而已。用来做题目虽然可以,但不及《中山装》那么惊心。
话说回来,小说本身是虚构的产物,生杀予夺的权力在作者手中,构思写作中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某一“道具”,用好了作品会增色不少,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是那句话,不刻意,顺其自然。你刚读到的《命悬一丝》就没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