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东 张继军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开放空间会议+”:一套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
陈伟东张继军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社区社会治理的技术缺失和机制缺乏,导致社区社会治理陷入技术困境和能力困境,治理效能自然不高。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基于自由、平等、开放为理念的会议模式,它是一种技术,不是一种自然技术而是一种社会技术,不是一种硬技术而是一种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治理机制。为使开放空间会议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复合型的公共功能,从开放空间会议走向“开放空间会议+”,它是一套社会治理的技术体系,也是一套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可发挥众多公共功能。
开放空间会议; 社会技术; 社会治理; 社区建设
开放空间会议具备技术的一般特质。关于技术的解读,有“手段说”、“工具说”、“知识体系说”等众多说法。亚里士多德把技术定义为人类活动的技能;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指出,技术就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标而协作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①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认为,广义的技术即一切有效用的手段。②技术哲学认为,技术是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可直观和不可直观的因素的统一体。③综合来看,所谓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泛指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④透过解读,我们可知技术蕴含的基本特质:一是操作性,指技术在手段和方法上具有操作性。二是中介性,指技术是技术发明者、使用者与接受者的中介。这两点特质也是技术一般与技术特殊的共性,技术特殊也具备技术一般的必然特质。
开放空间会议(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会议模式,迄今已经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应用,范围涉及政府机关、工商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从开放空间的起源来看,它并不是来自详细的计划与费心的设计,它是由挫败或几乎是一个笑话而来。⑤1983年,Harruson Owen费尽心血规划一个250人的国际会议,但他发现参会者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却是其没有施力的地方,即咖啡茶点时间。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坚持伙伴(Partner)、参与(Participation)、分享(Sharing)的先进理念。会议过程贯穿激情(Passion)和责任(Responsibility)基本要素,秉承自由选择(Option)机制,坚持两脚法则(蜜蜂和蝴蝶角色),恪守会议规则。最终,会议达成目标,迎接惊喜(Be prepared to be surprised)。开放空间会议拥有清晰、简捷的操作流程:场地布置→提出议题→分组讨论→思路建议→行动方案(参见图一)。开放空间会议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协助人去主导学习。它是团队引导技术(Group facilitation),依据流程,引导人们参与进来,形成团队,让团队行动起来;它是赋权增能技术(Empowerment facilitation),把表达权、决定权和行动权交给参与者,让人们在参与中增强自治、互助、协商能力;它是过程化技术(Process facilitation),在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空间,引导人们沿着流程表达意愿,讨论问题,找到办法,最终行动起来。开放空间会议有自身独特的流程、步骤、方法和手段,也是使用者与接受对象的中介,使用者运用开放空间会议,按照程序引导与会者参与、分享、行动起来。
图一 开放空间会议内涵及流程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社会技术。从狭义上讲,技术是指物质技术(自然技术)。从广义上讲,技术不仅包括物质技术(自然技术、科学技术),还包括社会技术(组织技术)。社会科学主要形成于由社会实践到社会科学理论提升和转换的过程,社会技术则主要创造于从社会科学理论向社会实践转换的过程,社会技术是社会科学发生作用的一个中介环节。⑥也就是说,技术不仅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于社会科学领域,既存在于物质生产方面,又存在于社会活动领域。社会技术哲学认为,社会技术是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规范社会交往,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人们改造自然世界的手段、中介或者实践性知识体系被称为‘自然技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的手段、中介或者实践性知识体系则是‘社会技术’。⑦下面,本文从技术哲学角度比较自然技术(technology)术与社会技术(sociotechnics)的特质。
表一 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特质比较
社会技术有自身构成要素:实体要素、理性要素和程序要素。实体要素是指人,即社会技术的发明者或使用者;理性要素是社会的产物,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积累的经验,不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程序要素是指具体社会技术表现形式或社会技术本身的使用步骤和具体过程。发明者欧文与世界各地使用者成为开放空间会议的实体要素;开放空间会议是发明人对以往大量会议的反思、总结和提炼而成,具有很强的理性思考,也构成开放空间会议的理性要素;同时,开放空间会议有一套具体的工作流程、步骤和方法,有严谨的程序设置。开放空间会议基于平等、自由、开放的空间,人们自由表达和讨论,并达成一致最终行动起来,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开放空间会议是技术,但不是自然技术,而是一种社会技术。由于划分标准、尺度、角度有别,社会技术有不同类型。根据应用领域不同,社会技术可以分为政治技术、经济技术、军事技术、法律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⑧开放空间是一种会议管理技术。
图二 技术分类及其关系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软技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日益重视研究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科学决策问题,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软科学应运产生的。⑨软技术是随着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软技术指人类用于组织、管理、协调、统驭社会实践活动的各方面关系的方法和手段。⑩与软技术相对的是伴随硬科学发展的硬技术,两种技术具有不同特质。
表二 硬技术与软技术特质比较
软技术作为组织、管理、协调人类社会实践中各方面关系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对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地驾驭生产力的方法和手段。开放空间会议就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可以把这些要素串起来,如多方利益主体、技术、物品、事件等,使要素发生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使人们思维和行为发生改变,最终收获惊喜和喜悦。目前,开放空间会议已经在世界各地反复运用,在使用过程中完善、优化,成本较低,技术效益提高。
“开放空间会议+”是为解决社区问题而建构的。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发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为解决社区问题。从我国社区建设实际看,社区治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政府需求替代居民需求,居民需求被扭曲。二是多数人问题少数人解决,社区问题越积越多。三是多数人活动少数人策划,居民参与率低、参与效能低。四是自上而下地制定公约,居民对公约认同低,公约难执行。五是自上而下地分派任务,责任主体不清、事务类别不分、治理成效不佳。六是行政主导项目设计,项目与需求脱节。七是自上而下的预算出现“能开支的居民不需要、居民需要的却不能开支”的问题,资源闲置、做假账难以避免。为回应和解决这些问题,开放空间会议+一套社会治理的技术体系应运而生,在技术运行过程中,引导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形成了多元化的系统机制。
主干技术。开放空间会议作为社会技术,发生于社会,创新于社会,发展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开放空间会议是主干技术,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会议形式的会议模式,不像行政空间会议给人们等级、封闭、压抑的感觉,而是提供给人们一种平等、开放、自由的会议空间,参与成员迸发激情和责任,参与讨论,达成共识,最终一致行动的社会技术。
枝干技术。在开放空间会议的基础上,衍生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公共需求,解决公共问题的众多枝干技术。枝干技术具备自身技术特质,是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具体需求、具体问题或具体服务而产生的。枝干技术既是具体的社会技术,又具备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将相关要素串联起来,使要素间发生协同效应。
具体方法。哲学中的方法有一般方法、具体的方法之分。哲学中的方法范畴不同于具体科学的具体方法,它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方
图三 开放空间会议+:社会治理技术模型及运行逻辑
从社会治理技术体系看,开放空间会议+是一个封闭式的内循环,技术间存在递进式、阶梯式逻辑关系,将诸多要素组织起来,串联起来。首先,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运用需求调查技术和问题诊断技术,切实把握社区事实,为社区“把脉”。其次,通过点子群技术,寻找金点子,引导人们把金点子转换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方案。接着,建立一种公益激励机制,即运用公益积分兑换技术引导公益行动者讨论公益如何积分,公益如何管理和公益如何兑换,这是激励居民可持续行动的“法宝”。再次,运用公约协商技术引导人们讨论社区安全方面正当行为和不正当行为,包括安全隐患,隐患后果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生成安全公约初稿,经过小组合议,逐条表决公约内容。再运用团队活动创意技术,引导参与者创意和策划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将公约内容内化,生成心理契约。正所谓“谁策划,谁参与;谁参与,谁认同”,真正破解居民参与难、参与低的困境。同时,利用资源链接技术引导人们寻找资源,为公益兑换提供多类型、多层次资源,这是活动开展的内源动力。然后,运用社团孵化技术引导团队在活动中发现领袖、培育领袖和确立领袖。在草根领袖的带领下讨论社团组建、功能定位及发展愿景,做到服务居民同时组织居民。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项目化,以项目创意技术引导人们在遵循有效性、可行性、创新性原则下,依据社区事实,运用上述社会技术创意公益项目。公益项目结项时,运用绩效评估技术对项目做有效的、科学的自我评估,以评促建。最后,运用反思式学习技术理顺项目运行中的问题逻辑结构,进行“360度全方位体检”,寻找行动路线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避免“脚痛医脚,头疼医头”。纵观封闭式的内循环,社会治理技术体系体现出自主、独立、开放的精神,真正做到居民自治。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套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可以把各种要素串起来,使要素发生协同效应的传感器和传导器。开放空间会议是公民参与机制和民主机制,是一种社会治理机制。从功能意义上讲,在“公”上面,开放空间会议拥有众多公共功能,生长出应对多元问题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如需求表达机制、问题讨论机制、活动策划机制、公约协商机制、事务分流机制、项目筛选机制、规划决策机制、资源链接机制和预算参与机制。也就是说开放空间会议+是一套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参见图四
图四 开放空间会议+:社会治理的系统机制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问题讨论机制。公共论坛讨论是开放性的,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有自由表达权,凡涉及个人或公共利益的想法和意见都可以自由、平等的表达出来。从完全开放意义上讲,开放空间会议就是一种公共论坛。人们可以提出关心的议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由地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行动方案。从功能发挥来看,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问题讨论机制,培养人们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培育人们协商民主精神,促进公民社会生长。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活动策划机制。长年以来,居民活动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政府包办,政府的需要替代居民的需要。事实上,自上而下活动设计不是居民需要的,也不是居民愿意参加的。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活动策划机制,赋予居民活动策划权,经过民主协商确定小组最佳方案,通过打分排序确定活动开展次序。笔者所在中心开展的几十场实验与实践,充分展示出活动策划机制带给人们的惊喜。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公约协商机制。居民公约是约定、规范居民日常行为的“草根”宪法。正所谓“谁参与,谁认同;谁决定,谁执行”。长期以来,行政命令式制定的居民公约,因居民主体参与缺失而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有其表而无其里,往往陷形式化、执行难和效能低的困境。在中国社区建设中,最主要的两大问题,即社区环境问题和社区治安问题。实践证明,从公约协商技术的研发到技术的实验,已经取得民主实验成功,对解决居民公约落地、提升居民认同起到良好的效果。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事务分流机制。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只有权责明晰,各司其职,才能合作、多赢。开放空间会议+便提供这样的功能,按照责任主体不同,它引导人们明确居民可以做的,社区组织可以做的以及需要政府做的,各方职责清晰,避免责任推诿,有利于分工协作,做到“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解决多年来自上而下责任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参与式规划机制。在中国城市社区,很多场地闲置的重要原因就是功能的设置、空间的布局未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问题的根源在于使用主体、受用对象没有参与效渠道或参与机制。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参与式规划机制,引导人们一起讨论场地如何使用,功能如何确定,空间如何布局以及设施如何管理,让使用者真正参与社区规划,管理公共设施。
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资源链接机制。众所周知,政府财政资金是有限性的,地域间存在非均衡性和差异性。撬动社会资源、链接社会资本成为增进社区内在活力的“利器”,开放空间会议+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可以引导人们寻找资源、开发资源,发现优势资源,找到资源间差异,做到社区需求与资源供给有效对接。同时,社区与行动主体进行资源协商,秉承互利互惠,资源的需求者与资源的提供者进行资源互换,达到合作、多赢局面。
注释
①聂馥玲:《技术本质研究综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第3期。
③洪啸涛:《对技术本质属性的几点认识》,《科学·经济·社会》1985年第2期。
④赵建军:《技术本质特性的批判性阐释》,《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3期。
⑦赵大宇、田鹏颖:《试论社会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与辩证》2006年第1期。
⑧田鹏颖、陈凡:《社会技术:改造社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4期。
⑨马庆国、胡隆基,颜亮:《软技术概念的重新界定》,《科研管理》2005年第6期。
⑩邢以群:《软技术的特点、功能与作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1年第6期。
责任编辑王敬尧
Open Space Technology Plus: A System of So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Chen WeidongZhang Jiju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The lack of technology and mechanisms of community social governance leads it into technical and capacity difficulties and also lower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Open Space Technology is one model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openness. It is a technology, not a natural technology but a social technology, not a hard technology but a soft technology, and more importantly, a so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reflecting of compound public functions of Open Space Technology, it changes towards Open Space Technology Plus. It is not only a technical system of social governance with many public functions, but also a system of soci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Open Space Technology; social technology;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2016-04-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方向与重点研究”(15AZD021);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空间正义视角下‘社区公地’治理研究”(15YJC84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