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剑带绦虫病的防治
鹅剑带绦虫病是由矛形剑带绦虫等多种绦虫所致的鹅肠道寄生虫病,鹅群放牧下水容易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地使用药物驱虫。患病鹅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商品鹅群应在1.0~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0~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常见驱虫药用法:吡喹酮,每千克体重用药30~40毫克,1次拌料投喂;氯硝柳胺片,每千克体重用药50~60毫克,1次拌料投喂;阿苯达唑,每千克体重用药10~25毫克,1次拌料投喂;硫氯酚,每千克体重用药150~200毫克,1次喂服;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用药50~60毫克,1次喂服。●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