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 感受法律尊严

2016-09-07 10:58张希之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知法守法学法

张希之

摘要:法律就在我们身边,青少年学生只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的热情,增强学生守法的意识,提升学生用法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名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情境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40-02

法律渗透在生活之中,法律无处不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尚不成熟,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未成年人只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在法律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力求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热情,增强学生守法的意识,提升学生用法的能力,为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巧设生活情境,真实体验生活,激发学法、知法热情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够探索发现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讲授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讲故事、说现实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的热情。如讲“法律的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回答问题: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还有没有清澈见底的?二十几年前,小孩们可以在小河中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好吃,妇女在河边洗衣服;而现在河里的鱼许多已经不能吃了,就连河水的颜色有时也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呢?

真实生活、真实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自然环境是多么重要啊!”此时,再引出《环境保护法》,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已经非常重视环保问题了,专门制定了这部法律,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接着,再进一步举例介绍《环境保护法》的作用……这样教学,以学生真实生活感悟为起点,联系实际渗透法律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的热情,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情境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法、知法的热情。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消费者安全的食品、饮料、调料……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既激发了学习欲望,又达到了情与知的完美结合。

二、巧设问题情境,探究真实生活,提高守法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诱发学生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例如在讲“权利和义务关系”知识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享受权利重要?还是履行义务重要?为此,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辩论。正方观点是:享受权利比履行义务重要;反方观点是:履行义务比享受权利重要。学生们争论激烈。通过辩论,同学们明白了,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重要。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使他们的理解更深刻,守法意识大大增强。

再如,在讲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消费者对消费维权有着不同的态度,怎样才能知道其他的消费者对消费维权问题的态度呢?同学们集思广益,有的同学提出进行网络搜索,有的同学提出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搜索和调查问卷整理,同学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活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受到侵害后,有忍气吞声型、以牙还牙型、依法维权型;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还存在,所以我们国家应加大执法力度,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法律知识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巧设表演情境,感受真实情感,提升用法能力

创设表演情境.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用法的能力。如在讲“学会保护自己”这一知识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并让学生进行表演:有一天章辉和李林回家晚了,在一个僻静的路口,突然窜出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抓住章辉进行敲诈。李林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他们推了一把:“小东西,你还不快滚,是不是要陪他挨打呀?”李林该怎么办?A.撇下同学离开;B.和他们拼命;C.回学校找帮手,不信打不过他们……如果你是李林,在朋友遭遇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同学们通过表演和观看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更不能以身试法,以暴制暴。为此,同学们提出了求助救援法、记住特征法、寻机抽身法、智捉迷藏法、借虎吓狼法等多种保护自己、依法维权的方法。通过这种贴近生活而又紧扣心弦的真实表演,学生深刻认识到了增强法制观念,掌握自我保护方法的重要性,他们的用法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必将充分发挥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必要的基础。

【责任编辑 冯荣光】

猜你喜欢
知法守法学法
大断面公路隧道岩溶探测及施工处治技术探讨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了意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论法官知法原则在商标行政纠纷中的适用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三原县开展法庭审判进校园活动 增强学生知法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