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静怡?李佳颖?梁悦
【摘 要】 教堂建筑在西方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安的教堂建筑也已经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程,但庆幸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保存至今。本文以晚清及民国时期西安教堂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汇总,并根据其中三座即生产路礼堂、五星街教堂、丈八沟圣多玛堂等有代表性的建筑现存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挖掘西安地区教堂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为西安教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民国时期;西安;基督教建筑;保护与开发
古代基督教在唐朝贞观年间经由波斯传入中国这片土地,并在唐长安城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堂,此后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不断传播,西安的教堂建筑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其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是中国教堂建筑发展史上的代表,而且是中国建筑史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建筑史研究的珍贵见证。
但最近几年来社会对教堂建筑保护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及方法上的失误。同时,在对教堂建筑的保护行动中都没有做到充分利用与开发。因此,本论文以西安教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路礼堂、五星街教堂、北关拉撤路教会礼拜堂为研究代表,以个性凸显共性,通过对西安民国时期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收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西安的基督教堂建筑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论述。然后根据教堂现状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分别进行研究和讨论,为西安教堂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据文献资料查找、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制出西安市民国时期教堂建筑汇总表,如下:
将上表中所列的二十二座教堂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我们选出具有代表性三座教堂进行重点研究与探讨:
一、生产路礼堂
生产路教会礼拜堂,又称“北关拉撒路教会”。在今西安北关自强东路大成巷内。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朱昆玉牧师在聂梦九长老帮助下创建。教会组织较正规,有牧师教士执事等,信徒从十数人发展到三百多人,平时聚会和做礼拜也有一二百人,多为贫苦劳动妇女。是西安“灵恩派”集会点之一。1958年联合时,由西安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接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开放,恢复为基督教活动场所。
拉撒路教会礼拜堂在唐大明宫遗址公园、西安大华纱厂附近。大华纱厂位于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保护开发范围以内,属于唐代大明宫的东内苑,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强的可塑性以及较为客观的升值空间。为了与其建筑空间特点和周围环境需求相适应,大华纱厂,作为一个旧的工业遗产被挖掘出新的功能,改造成为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区的一系列综合商业配套设施。而拉撒路教会礼拜堂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地理位置具有的优势,将宗教建筑的开发改造规划与西安废旧工业区大华纱厂景观改造规划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资源,塑造具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文化概念,营造出具有近代西安宗教特色和民族工业特色的精神氛围,从而构架出西安民国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格局,带领人们不断自发的对西安民国时期宗教建筑和民族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产生认知。大量从民国时代到九十年代的工业建筑被保存在大华纱厂工业厂内,如民国时期的南苑办公楼、老南门等,都是整个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中较为稀缺的近代工业遗产资源,除此之外,与众不同的建筑尺度和类型多样的建筑结构,也是西北地区最早、最大的钢结构工业建筑。而拉撒路教会礼拜堂是具有典型性的民国时期基督教建筑,受到正统欧洲建筑文化的影响,在西安近代建筑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两者结合创新性地赋予了其商业经营的功能,把教堂改造成宗教礼拜、婚礼场所和宗教文化展示等场地;将即将大华纱厂的废旧厂房改造成为以艺术工坊、餐饮酒店、画廊、大型概念店铺及纺织主题博物馆为主题的各种功能结合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使之营造出既古朴又前卫,既怀旧又时尚的文化气氛。这两种西安民国时期代表性建筑进行“混搭”的做法既是对曲江古建园林现有文化形态的一种重要补充,又可以打响十三朝古都的另一特殊文化符号,成为宗教文化旅游的又一亮点。
二、五星街教堂
五星街天主教堂位于西安市莲湖区五星街,又称天主教西安南堂全名为圣方济各主教座堂,俗称土什字天主教堂,是西安城内现存时间较长,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南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由意大利籍会士陕西天主教第二任主教兰溪于1716年至1727年间,委派意大利籍传教士马戴第主持西安教务时,购地筑院建堂的。后经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天主教第三任主教方启升扩建,初具规模。民国时期仍是西安地区重要的教堂之一。南堂现为西安天主教区主座教堂,也是陕西省和西安市天主教爱国会办公地址。
经调查,随着西安市不断被打造成国际化都市,陕西省对近代文物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弱,而五星街教堂又位于居民区附近,因而在城市改造与建设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面临严峻的现实状况:凋敝和彻底破损的危险,尤其是周围现代化建设的不当对五星街教堂的格局造成极大的破坏。天主堂周围的各类附属设施建筑,无论是材料,还是形式都与天主堂有很大的出入,如办公、后勤的房屋设置、布局过于突兀,尤其是高度体积巨大的办公设施,对教堂的传统格局与景观风貌造成严重破坏,成为文物保护中的不和谐现象,教堂外部的单位用房与商业楼盘也严重影响五星街教堂的整体景观形象和视线,研究小组认为应对此采取相应保护与合理开发措施。结合五星街教堂所处的位置,经过实地考察研究,研究小组建议对其进行内生性挖掘,充分发挥五星街天主教堂的摄影、艺术价值。同时在不断开发的过程中,使其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教堂的外部进行翻新,必须以教堂内因年久失修的壁画为重点,因为壁画出现较大面积的起皮,失色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重新彩绘,尤其不能将其进行彻底的维修,要尽量减少对建筑本身的影响,尽量维持原貌。因为老教堂最为珍贵的地方就是岁月的痕迹以及历史遗留下的沧桑。陈旧的砖墙、斑驳的壁画和模糊的石刻才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才是最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对象。
三、丈八沟圣多玛堂
丈八沟圣多玛堂,建于西安西郊丈八沟南村,1929年在牧师杨春元的主持下筹建。此教堂是中华圣公会(安立甘宗)在陕西建立传教区的建筑之一,在西安解放后部分建筑被生产队拆除。
西安丈八沟圣多玛堂现位于西安外事学院附近,周围多田地,开发规划空间较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施性。以文化商圈的方式进行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将丈八沟圣多玛堂作为一种文化装点吸引市民群众,这一点我们或可以借鉴国外社区教堂的范例。当然,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此处我们不把教堂作为一种必备的文化设施,而将其定位为一种较其他房地产周边文化设施极为不同的文化设施,这会吸引社会中一些文化水平处于中层及以上的人士的青睐,故在这一发展方式的推动下,拉动教会周边人口的增加,并由此拉动教堂周围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就其建筑本身而言,西安现存的教堂建筑不仅能作为见证者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历程,彰显城市历史发展变化,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筑可以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宗教建筑更是可以作为兼具宗教文化与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双重载体。总体上来说,受异域文化影响的西安民国时期教堂建筑,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对其历史、现状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开发正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在城市发展中不断体现。本文以西安基督教堂建筑为研究重点,希望为西安教堂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性、全面性、可行性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 贾新新、蔺宝钢、杨洪波.西安大华纱厂旧工业区景观改造规划[D].工业建筑,2014.
[2] 涂冬梅.基于遗址保护的大明宫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作者介绍】
樊静怡(1995-)女,漢族,山西人,西北大学,专业历史学基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