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
【摘 要】 文章运用“5W1H”方法,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以镇安县为例,提出构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和支持;整合优化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建立考评监督制度。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W1H分析法
1932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5W分析法”后,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形成了被人们认可的“5W+1H”模式。“5W+1H”由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而成:5W分别是指Why(为什么干这件事)——明确工作目的;What(要做什么)——明確工作内容;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明确开展工作的空间位置;When(什么时机最适宜)——明确工作的时间表;Who(由谁来做)——明确执行工作的人员;1H指How(怎么做)——确定工作方式和方法。
“5W1H”分析法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应用此方法,可以从“5W”和“1H”六个方面,系统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改善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效果。本文应用“5W1H”模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5W分析),探讨了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1H分析)。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本要素分析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大意义(Why分析)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农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民收入来源、农村人口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以后各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此项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
《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是将农业作为主业来经营,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更是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2]为了解决专职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年龄偏大、传统农业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力度。
2、实施主体、培训主体及教学队伍(Who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利益群体。首先,要明确“谁来培育”的问题。实施培育工作的主体目前主要由政府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负责。民间培训机构、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等所发挥的作用还较有限。其次,要明确“培育谁”的问题。培训对象可分为经营型、种养型、服务型三种类型职业农民。最后,构建培训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保证培训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通常,师资可由专职教师、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土专家等组成。
3、培训内容及目标(What分析)
培训内容和目标的设置,需要进行科学调查摸底,根据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需求、当地的产业特色和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镇安县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围绕盛华茶叶标准产业示范园、安业清真农业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栗园板栗现代农业园、枫园茶叶农业产业园两个市级园区项目,针对茶叶和畜牧养殖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加工销售、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内容设置教学课程。此外,还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结合陕南移民搬迁户技能培训和产业专项技术培训,赴永乐、米粮、达仁等11个产业大镇,利用广播、文字宣传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教育培训。
4、培训时间及期限(When分析)
培训期限可分为短期(1-2天)、中期(3-4天)和长期(5天以上),培训安排要符合农民的生活生产习惯。根据调查,农闲时间农民大多偏好短期培训;生产季节则偏重弹性安排,时间可为0.5天或者直接在田间地头讲授较适宜。镇安县遵循“包抓到人、主动履职、有问必答”原则,按照1:3的比例,聘请专家教授、合作社技术人员和“土专家”担任田间实地指导员,对职业农民提供实训指导、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促进了基层农业生产。
5、培训机构的基地化和专业化(Where分析)
培训任务主要由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负责。教育培训应“以农民为中心”开展,培训机构的设置“以方便农民”为原则,除一些中心机构在城镇外,应尽可能地将农民教育培训班办在乡里、村里,办在田间地头。例如,镇安农广校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推行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在茶叶生产基地达仁镇的象园茶叶合作社和丽光茶叶合作社设立两个基层教学点进行授课,解决了学员参学成本高、交通不便的现实困难。
二、构建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How分析)
1、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和支持
一要有明确的组织保障。各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发展不均衡,主要取决于当地主要或分管领导对农民问题的重视程度而异,须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规范和引导、约束。[3]镇安县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以县农业局牵头,政府办、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林业局、国土局、工商局等多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政府主导统筹、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各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做好培训前期的规划、培训中期的实施和培训后期的考核等各项工作,确保教育培训工程顺利实施。
二要加强市场宣传和调查工作。培训工作应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在各乡、村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培育对象。这些工作为后续培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2、整合优化资源,创新培训模式
现有培育模式的实施主体多为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的作用,形成社会联动效应。为此,应结合农民需求意愿、农业和农村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确定培训项目,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政府、企业、院校、民间培训机构、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农村中介组织等共同参与投标,以确保政府有限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
3、建立考评监督制度
依托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监督考核工作,实现培训管理考评工作与培训实施工作相分离;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奖惩制度,对参训农民和培训机构评分,加强反馈工作,强化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华锋.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浅析及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4(11)189-192.
[2] 叶俊焘,米松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4)199-204.
[3] 孙书光,翟印礼.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演进[J].农业经济,2015(11)75-77.
【作者简介】
姜 雅(1976-)女,陕西镇安人,镇安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民科技培训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