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

2016-09-07 16:22余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西方人面子约翰

余乐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46-01

对于第二语言教学者来说,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中西方对“面子”的不同解读造成的交际冲突,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请客吃饭时,主人为了“面子”,点菜的数量往往超过实际人数很多;饭桌上,中国人更是常常劝客人喝酒,且表示“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留学生们往往不能理解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在他们看来,明明吃不了,还要点那么多菜,这是浪费的行为,为何会和“面子”有关?喝不喝酒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为何不喝就是不给对方“面子”?如若在中西方文化中,不能意识到中西方对“面子”的不同理解,则很难实现成功的交际。

萨丕尔曾指出:种族和文化的分界线确有点和语言的分界线相应的趋势[1]。法国学者K.Baldinge也曾明确表示:语义学的特征是把人的注意力从封闭的语言结构引向了开放的经验结构,从语言学引向了非语言学世界以及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的逻辑[2]。要想真正理解东西方对“面子”的解读,就必须回归到东西方的文化中进行理解。

正如胡先缙(2004)先生所述,中国人所说的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包括“脸”和“面”[3]。“脸”和“面”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同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面子”一词首先是由胡先缙先生介绍到西方的,但是西方根据其文化,也对“面子”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Goffman的“自我与面子功夫”理论和Brown、Levinsion的“面子”理论[4]。Goffman认为“脸面工作”(facework)指的是避免威胁他人面子和修复受损面子的策略。Brown和Levinson把“面子”进一步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消极面子是指行为有自主的权利,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和喜爱。西方的“面子”,深受个体主义取向为主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中国的“面子”观多是由集体主义文化决定的,“面子”是一种公共形象而不是自我形象。以下列举几个能反映中西方“面子”观的典型案例,来说明中西文化在“面子”理解上的差异。

电影《刮痧》[5]中生动地体现了“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影片中许大同和约翰的儿子因为玩玩具而发生冲突,许大同为了给约翰“面子”,当众打了自己的儿子一巴掌。但对于美国人约翰来说,却完全不理解这一做法,不理解中国人对“面子”的独特解读,更不理解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来自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许大同来说,当自己的“面子”与他人的“面子”发生冲突时,要从集体主义出发,首先照顾他人的“面子”,而保全他人面子的方式往往是自贬自谦,这也就是语用学中常常提到的“损益原则”。后来,儿童福利院认为许大同虐待孩子,许大同请了自己的上司兼好朋友约翰做了辩护律师,因为许大同坚信自己的好朋友一定会维护他的“面子”,极力为他辩护。出乎许大同意料的是,约翰最终向法庭证实了许大同确实打过自己的孩子。由此,许大同愤然辞职,他认为自己的好朋友出卖了自己,根本就不够朋友,没有顾及到自己的“面子”。相对中国人感性的朋友观,西方人的朋友观更为理性,他们是先法律、再道理,最后才是情面;而中国的价值观中,情面是先于法理的。

日常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此类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送礼”都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这种相似行为的背后,却隐藏了中西方不同的“面子”观。在中国,“送礼“时往往要讲“面子”,“面子”的体现方式常是由礼物的价值决定的;越贵的礼物就越表示给对方“面子”。而在西方国家“送礼“也讲“面子”,但是这种“面子”更多的是由礼物代表的情谊决定的;亲手制作的礼物往往比昂贵的商品更能体现受方的重要性。在西方人的观念里,能收到他人特意为自己用心制作的礼物是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非常注意礼物的包装,因为西方人认为通过包装就能看出送礼人是否给自己“面子”。此外,中国人为了照顾双方的“面子”,都是避开送礼人以后才拆开礼物,以免送礼人因为礼物价值轻而丢“面子”或是显得自己迫切地想要收礼而失了“面子”;而西方人为了给送礼人“面子”,更倾向于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物、表示赞赏。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面子”策略在饭桌上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人请客吃饭时,常常会亲自为别人夹菜。为了给主人“面子”,即使不想吃或者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客人也会吃下去。这是为了显示礼貌和客气,营造一种“一致”的交际氛围,我们维护的是对方的积极面子。而美国人在吃饭时通常只会说“help yourself”,他们注重的是尊重对方自由选择的权力,美国人倾向于满足交际对方的消极面子。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面子”的文化意义也就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如果交际过程中不注意“面子”在东西方文化意义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面子”的理解,有助于在跨文化中规避交际冲突,进而在中西交际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Brown P,Levinson 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3]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1986

[4]黄光国、胡先缙等《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敖玉兰.《从“面子观”角度谈中美文化冲突——以电影<刮痧>为例分析》,《北方文学》第9期,2013

猜你喜欢
西方人面子约翰
约翰·科林斯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面子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