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强
【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开始显著增强,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极为突出。本文研究的重点首先对当前的网络媒体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网络媒体环境下,提出网络媒体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从而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媒体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18-0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开始日益显著,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网络媒体,就能够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产生积极的效应。为此本文就通过对网络媒体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网络媒体环境下,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几点措施,从而让网络媒体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更好的融合。
二、网络媒体的主要特征
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数字化。网络媒体是真正的数字化媒体。数字化是互联网媒体存在的前提。正像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一样,比特是构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单元。在互联网上无论是文字、图像、声音,归根到底都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数字化的革命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文字转换为声音。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传播模式的多样化。第二,互动化。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互动化是指网络媒体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传播。自从国际互联网出现后,公众与媒介的传受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对这种变化有详细而形象的描述:“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a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的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由“推”到“拉”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网上信息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超级市场”,网民在其中可按自己意愿各取所需。这是网络媒体之所以吸引用户群的关键。在网络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主体和受众主体双方可以形成互动关系。第三,即时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明显的即时性特征,网民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发布信息和及时接收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真正具备了无时间限制和无地域限制的传播。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资讯、新闻可以随时发布、即时传输,人们会在第一时间知道事件发生的一切。不受制作周期,截稿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网络上的新闻总是在随时更新、随时变化,网络可以对热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特别是对突发自然灾害、重大伤亡事故的报道,网络媒体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反应时间更短,发布更迅速。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可以迅速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可以随时收看到事件的最新情况。第四,失真性。微博、微信、博客、QQ、论坛等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信息传播工具,它可以为每一个人提供自己的客户终端。以手机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位置、状态、心情和所见所闻,同时由于互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匿名登陆,广大用户可以自由地不受约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消息,传达资讯,可以就自己关心的话题留言、发帖、评论、投票,在传统媒体不能说的内容在网络媒体可以轻松实现。匿名登陆的特性虽然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隐私,在最大程度内实现言论自由,但也导致虚假信息泛滥,通过新媒体传播出来的信息可信度不高等问题,信息的真实性遭到公众的质疑。
目前,网络媒体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媒体包罗万象的信息传播与无限庞大的承载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领域都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与影响。
三、网络媒体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措施分析
(一)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自主、平等、多元化和互动等特点,为了能够让网络媒体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就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观念的革新。从之前的消极对待转换成积极应对,从外界调节转化成心理自助,从事后干预转换成事前预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之前的被动式教育转换成主动式教育,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并将其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能够对网络媒体有着较强的自主应用能力,同时自主意识也开始形成,所以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发挥大学生自主性,让他们能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而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引入事前的预防理念,就是将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提前防范,而不是等到发现问题时才来进行疏导。此时就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向大学生普及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和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即使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提前发现问题,从而将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提前解决,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医学模式、教育发展和教育综合三种模式。因为每所大学的具体情况存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具体情况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想要提升其实效性,就必须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来建立符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建立这个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要注重和网络媒体进行融合,具体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开展:
第一,从静态领域,进一步拓展教学渠道,同时创建虚实相结合的教学时空,也就是说,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优势,创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丰富的虚拟和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发展网络心理咨询、测试和心灵电影欣赏等,进而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从动态领域,要进一步拓展沟通平台,比如可引入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以及校园网站等,充分发挥出网络媒体的交互优势,积极的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消除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要进一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想要实现网络媒体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良好融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很多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来看,已经难以适应网络媒体环境下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先进心理健康理念的指导之下,以教育发展模式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这一点可以结合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具体的国情,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构建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这个立体化队伍的构成主要是专业人士、心理教师或者德育教师以及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对于专业人士主要为存在着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治疗服务。对于心理教师或者德育老师,则主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困扰咨询服务。而对于辅导员,则应该注重和学生互动沟通,即使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做到预防式的心理教育。
第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综合素质。不同等级的心理健康老师比如要有对应的专业资格证书,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对于促进这些老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第三,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给予高度的重视,构建立体化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不同等级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利用网络媒体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极为系统,必须要注重教育理念、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老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网络媒体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而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傅彩云.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21)
[2]侯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5(10)
[3]赵维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新闻战线.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