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6-09-07 15:46孙志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能化成平均数主体作用

孙志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96-0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在任何年级的教学中,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事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每个教师面临的课题。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决定教学活动成效的关键。现在教学的理念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的重心应落实在“学”上。学生学的效率如何,学的效果怎样,关键在于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那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几下几个方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注意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高深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越积极,参与能力越高,就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教学效率就人更好。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进入“角色”,并力求创造良好的参与环境,提供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积极性。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平均数概念”时,全班前后二排4人一组,每人分别备有9个广场,8个方块,5个广块,2个方块。老师提问:前后二排4个同学的广块一样多吗?那现在老师想让每个同学的广块平均一样多,请同学们想想,怎样分同学们的方块才能一样多?(前排的同学转身朝后,与后面的2个同学组成一组)于是每组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分起来,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并注意观察每组的分法。每组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分法,然后让被评为最好的一种方法的同学,到讲台表演给大家看,接着教师归纳说:你们新得到的6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9、8、5、2四个数的平均数。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平均数6与原来的数相比较,发现什么?学生抢着回答:平均数6比最大数9小,比最小数2大。师启发诱导说:那如果同学们的方块比较多,也用刚才的分法分,那将需要不少时间才能分完,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呢?学生想了一会儿,不少同学抢着说:“老师,我知道怎样算了,把所有的方块加起来,再除以4”。师追问:为什么要除以4呢?“因为平均分给4个同学,也就是分4份。”师表扬说:“你说到点子上了,真棒!”这样即揭示了“平均数概念”,又渗透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促使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五官并举,全面参与,且人人参与。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才能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的活动上,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奥秘。所以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教学“分数、小数互化”时,师出示:

把■、■、■、■化成小数,学生计算后提问:

①以上4题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哪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②分母是10、100、100……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请举例试试。

③请给老师出题:说一个最简单分数,让老师判断,不用计算就能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争着给老师出题,结果老师是根据什么会判断的这样快呢?老师紧接着启发诱导说:其实是老师回答的快,不是老师比你们聪明,而是老师掌握了一个快速判断的方法,你们想知道这个判断方法吗?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致勃勃地说:想知道,师再次激趣说:这个判断方法经过动脑,同学们可以找出来。师引导:请把以上4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困数。观察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做好以后,师点拨诱导: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想:一个最简分数,其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粗线条,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反过来,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请用:

■、■、■,这三个最简分数来验证这个猜想。学生通过计算,说和猜想的一样。教师又板书:用这种猜想来判断一下,■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思考后,马上肯定地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说: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不信计算一下。经过计算,学生对猜想产生了怀疑,师启发说:刚才我们判断的都是什么分数?而这个分数是?学生恍然大悟。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回答:首先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约分后再分解分母的质因数进行判断。师又启发学生想:怎样对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判断的又对又快呢?学生进入思考、观察后,说:只要找出2和5以外的质因数就可判断。这样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学,发挥其主体作用。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学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个学生一但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就会在课堂上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可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学。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有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学而得。所以这节课复习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后,师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指导方法,试着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不止一种,看哪位学生的推导方法多且方法好。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动手,寻找解决的办法。学生个个把自备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三角形动手、动脑剪拼起来。通过学后再多找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推导过程,以便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这样整个一堂课,自始自终,学生在“唱戏”,老师在“伴奏”,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只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自学可以获取知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如:梯形的面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倒数的认识等。

总而言之,教学中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应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内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能化成平均数主体作用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神奇的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