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斌 ,张文兰 ,江毓君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内涵、发展及影响因素 *
刘 斌 ,张文兰 ,江毓君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学习体验是近年来在线课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为在线课程建设、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学习质量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目前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其基本理论问题的厘清。根据文章的分析,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感知与情感反应,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主体性、实践性和情感性,它包含了课程环境、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效果等三个维度,其形成与发展可以简化为三个主要阶段:环境感知阶段、活动体验阶段、效果评估与价值判断阶段。影响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课程环境、学习者特征、课程设计、教师或助学者、社会性交互等几个方面。
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内涵;发展过程;影响因素
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课程为实现教学创新和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研究层面到实践领域,人们都对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对在线课程的本体属性(本质、特征、理念等)、教学应用(学习活动设计、应用模式)以及教育变革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转向微观层面,开始关注在线学习者的动机、行为和参与感受等内容。如Hill等人[1]对在线课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将他们分为4类:潜水者(Lurkers)、偶入者(Drop-Ins)、被动参与者(Passive Participants)、主动参与者(Active Participants)。英国爱丁堡大学对学习者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典型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获取知识、体验在线课程的学习经历、改进职业生涯等[2]。Sun等人[3]对在线课程学习者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其影响因素包括学习者对计算机焦虑、教师的态度、在线课程的灵活性与质量、感知有用、感知易用、评估的多元化等方面。国内的研究者也对在线课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4]、学习参与情况[5]、社会性交互[6]、学习满意度[7]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普遍认为,从学习者视角探索在线课程的发展与应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8],一方面,学习者是在线课程的最终使用者,他们的学习心理、参与行为及体验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他们的需求及体验对在线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的组织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学习体验成为近期在线课程研究中出现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研究方面,美国ECAR(EDUCAUSE分析研究中心)[9]较早地关注了在线教育中的学习体验,主要涉及学习者(本科生)对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利用、喜好等体验问题。Teng 等人[10]则研究了学习者在同步网络教室中参与国际在线研讨会的体验,他们从交互视角(包括与同伴、教师、内容等方面的交互)分析了学习者的经历和体验。Veletsianos等人[11]通过对参与MOOC学习的13名学习者进行访谈,从学习者在MOOC平台外社交网络中的交互情况、学习笔记、知识内化的情境等方面分析他们的学习体验。Samar等人[12]以MOOC学习者发表的日志为数据来源,分析了“学习者为什么选择该课程”“学习者体验的积极元素”和“课程需要完善的地方”等体验问题。国内对在线课程学习者的体验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感受等的调查与分析。如何春[13]等人从学习行为、参与感受、学习意愿、互动交流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参与MOOC的学习体验,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参与MOOC的目的明确,其深度参与MOOC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有趣”“易懂”,中途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时间有限”,而且他们对参与MOOC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继续学习的意愿较强。吴筱萌等人[14]从学习者对课程的主观反应、课程效果、满意度、课程绩效等内容分析了学生的在线课程体验。李艳等人[15]通过分析在线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日志,围绕学习者情感体验、教师、课程、技术、环境五个维度对学生的体验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发现,目前关于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研究仅仅是对学习者在线学习经历及体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且其包含的维度与内容差别较大。研究中,人们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其本质鲜有论述,特别是对“什么是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包含哪些要素”“有哪些因素影响其学习体验”等基本理论问题往往轻描淡写,不予深究。因此,我们极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界定。本文即从相关学科对体验和学习体验的论述出发,结合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内涵及本质。
我们可以从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中关于体验的论述出发,在理解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和阐释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含义及特征。
“体验”一词最初起源于哲学,随后进入心理学家的研究视野,近年来,“体验”不断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哲学视域中的“体验”最初被理解为人认识客观世界和生命感悟的过程,即表现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而现象学家胡塞尔和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马丁·海德格尔等人则将其推进到认知领域,认为体验具有认知性[16],并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体验。而心理学领域关于体验的理解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其作为情绪情感的核心成分,认为体验是人在情绪情感方面的主观感受,如卢家楣教授提出的强度、快感度和复杂度[17];二是将其理解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认为体验是主体在亲历感受和深刻理解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心理活动[18]。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倾向于把它看成活动及其结果的结合体,它既是主体亲历某件事的活动过程,也指通过活动获得认识和情感的结果[19]。从上述三个领域关于体验概念的理解中不难发现,体验不仅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也是产生情感反应的一个过程,它包含了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内涵,认知是反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理解,而情感则是表达主体的主观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体验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经验,后者是指人们通过经历而产生的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表现为感性认识,一般不涉及心理感受和情感状态。而体验的产生虽然离不开经验,但它比经验拥有更深刻的内涵,它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心智活动以及情绪感受。
学习体验是体验的具体化,从发生领域来看,它是发生在学习领域的一种体验过程和状态。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学习体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意味着,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其环境中的某些特征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他正是对这些特征产生了反应[20]。从体验发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体,如朱琳等人认为学习体验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认识和情感的经历以及最终获得的认识和情感[21]。从体验的内容来理解,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支持服务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诸多要素的感知、反应和行为表现[22]。
依据对体验和学习体验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理解为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感知与体验,它是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环境、在线学习活动、学习交互等多方面的感知和反应。从词源的性质来看,学习体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学习的结果,作为过程,它是指学习者参与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认识和情感的经历,而作为结果,则是指学习者经历在线课程学习后对其产生的情感反应和效果评价。从包含的内容来看,它不仅是一种情绪情感(愉悦感、满意等),而且它包括学生在体验后产生的认知过程,囊括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显然,它不同于目前在线课程研究文献中出现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一般是指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对产品完整的心理感受[23],包含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产品的可用性方面,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估用户体验以促进产品优化。两者虽然都是学习者在在线课程学习中产生的主观感受,但其关注的内容以及研究的出发点截然不同。
根据其含义,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它是学习者的感知和反应,是从学习者视角来理解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并且学习者的个性特质、思维方式、先前经历以及情感态度等都影响着在线课程学习体验;二是实践性特征,它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实践,是学习者亲身参与在线课程学习而形成的;三是情感性特征,情感是体验的重要部分,体验的过程必将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变化,积极的体验会使学习者积极地投入到在线课程学习中。
为进一步理解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内涵,有必要厘清其内容结构。我们可以从相关研究工具和论述中提取相关质料,进而结合其内涵进行系统分析,来确定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结构维度。
关于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结构的论述,典型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构成要素表
从该表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与课程有关的体验,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与组织等内容;与学习活动相关的体验,如学习行为、教学和认知感知、学习交互等内容;学习者的感受评价,如主观反应、效果评价、课程评价、满意度等。
同时,根据上文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含义的分析,我们知道,它是学习者对在线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感知与反应,就其过程来看,是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及其学习活动的感知和体验,主要包括课程环境及学习活动,就其结果来看,主要是对课程及其学习效果的总体反应。因此,综合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将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分为课程环境、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结果等三个维度。
体验是学习者自身与使他起反应的客观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此处,客观环境就是指在线课程环境。课程环境体验是指学习者对课程各要素的感知,主要集中于功能性、可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具体来说,它包括在线课程平台的功能与技术环境、内容与资源、课程设计、课程的结构与组织等内容。如张伟等人[29]从课程环境维度阐述了MOOC学习体验: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包含了明确的导航、微型化的教学视频以及多样化的辅助资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管理和组织方式、基于大数据进行迭代更新的课程建设方式等。
体验依托于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它是在学习者参与在课程活动中不断生成、展开和深入的。因此,对学习过程及活动的体验是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主体内容,它是指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活动的经历与感受,具体包括学习者对课程中教学法设计、学习支持与服务、互动交流(学习交互)、学习共同体、评价方式、学习自由度等方面的感受与体验。
学习效果感知与评价是作为“结果”层面的学习体验,它是指学习者对课程学习结果的心理反馈以及总体评价,是决定学习者持续使用或退出课程的关键。我们常说的“通过课程学习我们获得了怎样的体验”即属于该维度的内容。具体来说,学习效果感知与评价维度包括学习者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在理论知识、问题解决技能、社交能力、媒体应用技能等方面收获的认同评估以及对课程的总体评价。
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本质。为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在线课程学习体验是如何发生的,然后把握其发展阶段及特征。
体验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学习者进入在线课程就能引发其学习体验,就如同MOOC中大部分学习者注册、了解课程后便随之放弃,很难说这部分人对该课程产生了学习体验。要使学习者对在线课程产生并形成学习体验,有三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内容及相关属性的熟知和理解,这是产生体验的基本条件。体验是从主体认识客体开始的,没有对课程的深刻理解,学习者就不可能感知到课程的功能和价值,也就无法将其与自身需要相联系,更无法建构意义。二是学习者与课程产生多维的交互。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30],它是在一系列的交互活动过程中形成并深化的。在线课程学习需要在大量而有效的交互中完成,其学习体验也就离不开学习者与课程各要素之间的交互 (包括课程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三是学习者对该课程满足自身需要以及意义的感知。正如Petitmengin[31]提到,体验的产生除了客观对象的刺激外还需该对象对主体有意义。面对大量开放的在线课程,学习者只会对与自身需要相关联的课程及学习活动产生认同,并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只有满足这几个条件,才能引起学习者内部心理的变化和情感的发生,从而产生与形成学习体验。
一般来说,体验是从主体对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事物的情感反应,而情感又促进主体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联想,进而对事物产生领悟和生成意义,然后领悟和意义反过来又加深情感反应[32]。这说明了体验是一个包含多个心理成分(感受、理解、领悟、意义等),由外向内、逐步深入的过程,它涉及身体感知、情感反应和认知过程等多个方面。对于在线课程学习体验来说,它发生于在线课程中,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也是伴随着学习者认知发展、情感深化的渐进过程。为清晰地描述和理解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发展阶段,我们根据体验的生成过程及心理机制将其简化为三个主要阶段:环境感知阶段、活动体验阶段、效果评估与价值判断阶段。
体验往往从主体接收客观对象的刺激开始,并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形成,在线课程学习体验亦是如此。在线课程学习体验源于学习者的亲身经历,通过亲身参与在线课程及其学习活动,获取环境刺激和有关学习活动的信息,从而形成真实、具体、直接的印象和感受,这是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的初始体验。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学习者对课程环境及其学习活动的初步感知和认识,包括对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平台的功能、学习活动形式等外在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形成初步感知与体验后,学习者在进一步参与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学习需要和学习情感,并在完成学习任务和挑战的过程中形成对学习支持与服务、师生交互、学习自由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将此阶段称为活动体验阶段。在该阶段,学习者由初期的外部环境感知转向内部的意义建构,主要特征表现为学习者投入到在线课程学习中,并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认知发展,其体验突出表现在认知属性方面。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阶段体验学习发展的心理过程。他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具体经历(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主动体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如下图所示[33]。根据该图可知,学习者在体验与学习中不断与学习对象、学习活动进行交互,并在其内部进行反思和抽象,积极建构意义,并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当然,这一阶段的认知过程中也离不开情感的发生与作用,比如内容的难度、学习交互的有效性以及学习的自由度等必然会影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满意度。而这些情感又反过来作用于学习者的持续意愿、主动性以及体验的深度。
体验学习圈图
效果评估与价值判断是学习体验的高级阶段,它一般发生在课程学习的末尾阶段,是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整体体悟与心理反馈,也是学习者对目标是否达成、学习效率以及收获等方面形成的感受和评价。此阶段的学习体验呈现出综合性和价值性两个主要特征,综合性表现在它是建立在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学习结果评估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整体内心感受和情感反应,即学习者对上述阶段的综合感受;价值性表现在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及其学习效果的价值确认。童庆炳教授曾指出,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34]。从这一点上看,学习体验根植于学习者对课程满足自身意义的发现以及探究的过程,最终的形式即是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及其学习过程满足自身需要及自我意义的价值判断和感悟,是在直观体验之上更高层次的体验。
以上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三个阶段的分析揭示了其形成与发展的大致过程,也阐释了学习者通过体验建构意义(学习)的过程和主要特征,对于在线课程及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应设计好在线课程环境,为引发学习者良好的初始体验提供条件,从而让学习者置身于体验环境中完成知识获取和意义建构。根据邓鹏等人的观点,体验学习环境的设计包含两大要素:物化的情境设计和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设计[35],情境设计主要体现在场景和资源方面,如在线课程的技术平台、课程资源、组织管理等,学习共同体设计则主要包括角色、职责、关系与粒度的设计。其次是有效地设计和组织在线学习活动,吸引学习者的有意义参与,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体验。我们可以借鉴库伯的体验学习圈,从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体验等几个环节设计相应的活动策略。同时,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必然要聚焦于其交互性,如重视群体协作、经验分享和协同合作,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学习者的互相支持,突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设计[36]。最后,关注和重视学习者对课程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兴趣动机、是否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通过在线课程获得的学习绩效等,为在线课程及其教学的迭代改进提供依据。当然,现实中,学习者的体验状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线学习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影响其学习体验,下面就重点分析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
学习者的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因素、学习情境、社会性交互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如Sun等人[37]从满意度的视角研究了影响在线学习者体验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学习者对计算机的焦虑、课程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课程灵活性、课程质量、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等。Hou等人[38]的研究发现,在线教育中社会联系(Social Connection)正向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体验。Paechter等人[39]提到影响在线课程学习者体验的因素包括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学习材料(Learning Material)和课程环境(Course Environment)、师生交互(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同伴互动(Interaction with Peer Students)、个体的学习进程 (Individual Learning Processes)、课程学习结果(Course Outcome)等。Cao等人[40]从课程设计以及学习者特质两个方面分析了MOOC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在课程设计方面,主要包含教学法(Pedagogies)、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评价(Assessment)以及助学者(Instructors or Facilitators)等方面,在学习者特质方面,主要包含学习动机(Motivation)、投入水平(Engagement Levels)、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和数字化素养(Digital Literacy)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并结合在线课程学习者的访谈,我们发现,影响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因素主要集中于课程环境、课程设计、教师或助学者、学习者特征、社会性交互等几个方面。
课程环境是产生学习体验的基础条件,良好的课程环境可以为学习者带来积极的学习体验。一般来说,课程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课程平台、学习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它们是影响学习体验的根本因素。课程平台方面,包含课程导航、界面、布局、稳定性以及平台的易用性、便利性等都是会对学习体验产生极大的影响;学习资源方面,主要是指资源的丰富性和质量,如媒体的呈现质量如何,视频是否清晰和流畅,资源形式是否多样;而技术支持方面,支持和服务全面,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和技术工具,如包括讨论区、社交工具等,对学习体验的影响都不可忽视。
不同的课程设计将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它们包括课程的教学法设计、作业与评价设计以及课程的灵活性设计等方面。教学法设计源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如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分配和消费,而基于联通主义的教学法则注重通过知识的连接创造知识,学习者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中参与活动的类型和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次,课程中设计的作业和任务情况(如课程作业、发帖数量、在线学习时间要求)以及课程的评价设计(如课程视频中的小测验、同伴互评、课程考试等)都是影响学习者体验的变量。再次,课程的灵活性设计对学习者的体验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在线课程学习者来说,大多数都难以保证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学习,在学习方式上也很难像传统学习那样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持续性参与。因此,课程在时间、空间、方法方面的灵活性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如很多在线课程开始关注允许学习者通过移动方式学习课程,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时间,支持合作学习等。
Collis曾提到,“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教学实施决定了它对学习的效果”[41],而教学实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者。可见,教师和助学者在线课程中的教学实施和组织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会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包括教师和助学者的态度、教学方式以及对技术的操控等方面[42]。如,教师和助学者对待课程的态度影响着他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反馈以及激发学习者动机和热情等情况,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支持策略、对学习者的及时反馈等都是影响在线学习者体验的重要变量。
交互是体验产生的必要条件,必然是影响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关键要素,其类别包括师生交互、同伴交互、课程内容交互等。师生交互是指在课程中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情况,如教师对问题的引导、答疑、作业的反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同伴交互是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以及社会性联系,以及在线课程中讨论的氛围和学习成员的积极参与情况;课程内容交互是学习者与课程内容方面的交互,如目前在线课程中常见的视频内嵌互动就是其典型形式。现实中,很多在线课程在实现学习交互方面做得并不理想,学习交互往往显得比较薄弱,而且交互具有较大的延时性,有研究指出,教师和助教团队在课程论坛中对学习者问题回复的平均响应时间为22分钟[43],有的问题甚至得不到回复,这必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体验是主体基于自身需要和认知过程而形成的独特的感受和领悟,除了课程设计及教学组织等外界因素外,学习者因素也显著影响着其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在线学习能力等方面。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目标的动力倾向,它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课程的目标、兴趣、意愿等情况。根据果壳网开展的相关调查显示,在线课程中(以MOOC为例)学习者的最大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和获取新知(占61%),而外在动力是获取证书或学分(占66.6%)[44],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在课程中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其学习收获和体验感也完全不同。其次,学习风格也是影响学习体验的一个变量,它一般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方式和偏好,包括认知特征、意动要素以及感觉通道偏好等。如偏好于网络学习方式的学习者会更愿意参与在线课程学习,而且在课程中也往往表现得更为积极、投入,并能获取很好的体验感。再次,学习者的能力与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及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在线课程知识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去中心化以及弱化的教师指导和监控,学习者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在线学习能力,包括信息技能、自我调节适应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是学习者完成在线课程学习的必要条件[45]。具备上述能力的学习者往往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在线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将学习体验纳入在线课程研究框架中体现了在线学习中学习者主体性的诉求和实质关切,丰富了在线课程研究的内容,在实践上为指导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在线学习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在考察和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的内涵、要素及发展过程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这将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学习体验以及更有效地开展在线教育。当然,本研究还只是一点基础性的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如在线课程学习体验结构及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和科学论证,学习体验与在线课程学习成效关系的验证、在线课程教学策略等。
[1]Hill, P. Emerging Student Patterns in MOOCs: A Graphical View [DB/OL]. http://mfeldstein.com/emerging_student_patterns_in_moocs_graphical_view/,2013-03-10.
[2][8][14][27]吴筱萌,雍文静等.基于Coursera课程模式的在线课程学生体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6):11-17.
[3][37]Sun P C, Tsai R J, Finger G, et al. What drives a successful e-Lear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08,50(4):1183-1202.
[4]张文兰,牟智佳.高师院校大学生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50-55.
[5]刘杨,黄振中,张羽等.中国MOOCs学习者参与情况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27-34.
[6]张喜艳,王美月.MOOC社会性交互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63-68.
[7]王纯.在线课程的学习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9]美国EDUCAUSE分析研究中心.关注在线教育的学习体验[J].中国教育网络,2014, (6):33-36.
[10][25]Teng C E, Chen N S, Kinshuk, et al. Exploring students’learning experience in an international online research seminar in the Synchronous Cyber Classroom[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2,58(3):918-930.
[11]Veletsianos G, Collier A, Schneider E. Digging deeper into learners’experiences in MOOC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outside of MOOCs, notetaking and contexts surrounding content consump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5,46(3):570-587.
[12]Samar Zutshi, Sheena O’Hare, Angelos Rodafinos. Experiences inMOOCs: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13,27(4):218-227.
[13][28]何春,王志军,吕啸.我国大学生MOOCs学习体验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42-49.
[15]李艳,张慕华.高校学生慕课和翻转课堂体验实证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 (5):73-84.
[16]张鹏程,卢家楣.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心理学探新,2012,(6):489-493.
[17]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3.
[18][32]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 (2):11-16.
[19]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1-5.
[20][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65-66.
[21]朱琳.小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5.
[22]胡永斌.中小学智慧教室环境中的学习体验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23]刘书青等.MOOC等学习平台用户体验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59-65.
[24]Udo G J, Bagchi K K, Kirs P J. Using SERVQUAL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e-learning experienc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3): 1272-1283.
[26]郭淑婷.基于文献回顾所构建的研究工具:远程学习体验框架结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4,(6):14-18.
[29]张伟,王海荣.MOOC课程学习体验及本土化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 (4):3-9.
[30]张而立,张丹宁.体验学习的哲学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9-23.
[31]Petitmengin C. Describing one’s subjective experience in the second person: An interview method for the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J].Phenomenology & the Cognitive Sciences, 2006, 5(3-4):229-269.
[33]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4.
[34]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92-99.
[35]邓鹏,王欢.“体验学习”教学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88-92.
[36]郑勤华,李秋劼,陈丽.MOOCs中学习者论坛交互中心度与交互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58-63.
[38][38]Hou C K. Enhancing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From Learners’ Perspective[DB/OL].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7042815026634,2016-07-01.
[39]Paechter M, Maier B, Macher D. Students’ expectations of, and experiences in e-learning: Their relation to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54 (1): 222-229.
[40]Cao,Mengwen. Understanding learners’ experience in MOOCs : a review of literature[D]. Austin: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2014.29-35.
[41]Collis B. Anticipating the impact of multimedia in education: Lessons from the literat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1991, 2(5):136-149.
[42]Webster J, Hackley P.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6):1282-1309.
[43]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9-47.
[44]果壳网.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DB/OL].http://mooc.guokr.com/post/610674/, 2014-08-11.
[45]姜蔺,韩锡斌,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Online Course: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Liu Bin, Zhang Wenlan, Jiang Yujun
(School of Educatio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62 )
Learning experience is a hot topic in the recent research of online course,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building online curriculum, designing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ssessing learning quality. Research on learning experience of online cours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basic theory is still lacking.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online course can be understood as learners’ perception and affective reaction about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result in an online cours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ubjectivity, practicality and emotionality. It contains three core elements,the experience of course environment,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effect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be simplified into three main stages, environment perception, activity experience, effect evaluation and value judgmen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online courses are multivariate, including course environment,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course design, teacher and facilitator, social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nline Course; Learning Experienc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Influencing Factors
G434
A
刘斌: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学习心理(huseliubin@126.com)。
张文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学习心理(wenlan19@163.com)。
江毓君: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在线学习(1650621694@qq.com)。
2016年7月26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1006—9860(2016)10—0090—07
*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提升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投入的教师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CBY0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