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姚磊
(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汪健,姚磊
(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3个方面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综合评分及格率为69.7%,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地区的中小学生体质及格率显著不同;肥胖或超重学生的体质健康及格率不足60%;并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远远高于久坐的学生.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河南省;身体活动
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体格发育得到较好的提升,但是学生的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发育却出现缓慢甚至倒退的趋势.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开端,其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不仅对个体日后的身心素养、健康体格和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整个国民体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都具有直接影响.本课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借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河南省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制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为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改善学生身心素养提供参考.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河南省中小学的2987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收集和整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资料.通过计算机检索学术期刊网和中文体育期刊,查阅了有关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论文和报道等.
1.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查阅有关学生体质和体质测试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制定阅卷,对问卷进行相关信效度检验之后,在河南省城乡共抽取的18所中小学进行发放.依据河南省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将河南省城乡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并针对3个等级中的城乡地区各随机抽取1个城市或县城,抽取后的城市分别为:郑州市、商丘市、漯河市,农村地区为:中牟县、开封县、封丘县.然后再根据小学、初中、高中3个层次的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各等级各地区各层次各抽取2所学校,共计18所学校,再以年级为单位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学生样本,每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男女生各8—15名,共抽取到7-18岁中小学生2987名,其中男生1494名(城市男生741名,农村男生753名),女生为1493名(城市女生738名,农村女生755名).依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测试细则”中的具体标准,选择身高、体重等形态功能指标,以及50 m跑、立定跳远等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量.
本次研究的问卷设计主要涉及体育课开设情况、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情况、学生的作业量和学生每天静态性娱乐活动情况等.对中小学生的划分:小学生(7-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3个组别.对于学生的体重和身体肥胖的区分,采用了WGOC(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界定.体育课开设依据教育部的标准:小学期间4学时/周(1-2年级)和3学时/周(3-6年级),初级中学为3学时/周,高中为2学时/周,据此判定各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其中,小学生1-4年级涉及到身高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和50 m跑3项;小学、初中生、高中生涉及到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50 m跑和耐力跑,其中耐力跑小学生5-6年级为50*8的往返跑、中学男生1000 m、中学女生为800 m.
第一,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各个评价项目的分性别、年龄评分标准,计算不同群体学生各个评价项目的单项得分;第二,依据相关公式对单项得分进行加和计算综合得分;第三,根据综合得分界定等级(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小学1-4年级综合分=身高体重指数得分×0.2+坐位体前屈得分×0.4+50 m跑得分×0.4
(2)小学5-6年级、初中和高中综合分=身高体重指数得分×0.1+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0.2+坐位体前屈得分×0.2+50 m跑得分×0.2+耐力跑得分×0.3.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的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法分析百分比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标准.
1.2.4逻辑分析法
运用社会学和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归纳、对比、推理、演绎等方法,对影响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2.1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测试结果表明,河南省7-18岁学生的体质综合得分及格率为69.8%,其中男生的体质及格率为71.6%,女生为67.8%,两者呈现显著性差异(χ2=892.92,P<0.01).小学生中,除了12岁年龄组,男生的体质及格率均低于女生(P均值<0.05);初、高中学生中,女生各年龄组别的体质及格率均低于男生(P均值<0.05).男女生的体质及格率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下降态势,而且中学生群体的体质及格率明显低于小学生群体(图1).城市学生的体质及格率为68.6%,农村学生为70.7%,两者呈显著性差异(χ2=169.45,P<0.01).小学生各年龄组别中,除了8岁组别,其他组别体质及格率均呈现出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而农村女生8、9、10岁年龄组的体质健康及格率均低于城市女生,呈现显著性差异(P均值<0.05);但是在初中生组别中,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值>0.05);在高中生群体各年龄组别的体质及格率中,城市男生低于农村男生,城市女生低于农村女生,呈现显著性差异(P均值<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定综合得分及格率/(%)
续表3
注:城乡之间比较,*p<0.05;男女生比较,*p<0.05.
图1 中部地区7-18岁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年龄趋势
研究表明,目前河南省7-18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体及格率为69.7%,其中男生及格率为71.6%,女生为67.8%;学生体质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趋于下降态势,初高中学生的体质及格率基本上在60%以下,体质状况已是制约学生群体良性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2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表2数据表明,农村学生群体中,除了初中生,其他群体学生的体质及格率都比城市学生高,而且呈现显著性差异(P均值<0.01).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好”和“中”的地区学生中,除了小学生群体,其他群体学生的体质及格率都高于“差”的地区,而且呈现显著性差异特征(P均值<0.01);从学校体育课开设看,正常开设的学校学生体质及格率均高于开设不正常的学校学生,而且呈现显著性差异的特征(P均值<0.01);非超重肥胖学生体质及格率高于超重肥胖学生,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学生作业量看,每天2 h以内的学生体质及格率要高于每天2 h以上的学生,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每天花费在静态娱乐时间超过2 h的学生群体的体质及格率要低于2 h和2 h以下的学生,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每天参与体育健身达到1 h或是1 h以上的学生体质及格率要高于1 h以下的学生,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比较/(%)
续表2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小学生的体格发育在家庭、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得到迅速增长.但是,在应试教育和“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社会选拔人才标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家庭未来希望的“三重大山”的催促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呈现“明降暗升”态势.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空间、思维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育,使得学生体格发育和身体素质出现非均衡发展.本次研究表明,学生在身高形态指标上处于增长态势,但在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耐力跑等素质指标上却在下降.最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外锻炼机会甚少.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儿少的心肺和循环系统功能,增进骨骼肌肉的发育,进而全面提升儿少的体质.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推荐中小学生每天1 h以上的体力活动[1].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也提出,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 h的体育锻炼[2].本次研究的数据也显示,参与体育健身少于1 h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明显低于1 h以上的学生.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河南省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健身1 h以上比例只有26.8%,远远低于我国和国际上的相关要求.
出现这种状况,与当前升学率是分不开的,虽然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要求中小学要注重素质教育,但是在“国家选拔人才方式”的驱动下,迫使中小学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取向智力教育为主,对于体育的发展则不是很关心,因为在他们眼里,只要孩子不生病,年纪轻轻的应该能够承受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作业、课内外变相的辅导.再者就是当前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健身场所的严重不足,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开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及格率均超过无法正常开设的学校学生.可见,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意义重大.另外,目前中部地区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生活方式已经充斥着人们的方方面面,电脑、电视和各种游戏已经进入平常老百姓家庭,对外界充满好奇和追求的孩子们更是喜爱交加,导致学生本就很少的闲暇时间里,用于体育健身的时间就更少了,而且这种静态活动方式,严重制约了儿少们的机体机能的发育.本次调查显示,每天消耗在电视、电脑和各种游戏上的时间在2 h以上的学生体质明显不如2 h以下的学生体质.作业量在2 h以上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明显低于2 h以下的学生.可见,增加学生的动态体力活动意义重大.
2.3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作为因变量(及格为0,不及格为1).选择性别(男同学为1,女同学为2)、来源地(城市为1,农村为2)、经济发展(好为1,中为2,差为3)、体育课开设(正常为1,不正常为2)、营养摄入(非超重肥胖为1,超重肥胖为2)、每天作业量(2 h及以内为1,2 h以上为2)、静态娱乐(指看电视、玩电脑和游戏等在2 h或以内为1,2 h以上为2)、健身(每天1 h或以上为1,1 h以下为2)等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来源地等因素后,经济发展较差地区的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较高(OR=1.097);体育课开设不正常的学校学生体质不及格率高于开设正常的学校学生(OR=1.282);肥胖超重的学生体质不及格率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OR值在各年龄段上的均值超过2.8以上);每天健身1 h以内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高于1 h及以上的学生(OR=1.259);每天花费超过2 h静态娱乐活动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低于每天不足2 h的学生(OR=1.225).不同因素对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指标上,“好”的地区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要高于“中”和“差”的地区学生,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无显著性差异.在作业量指标上,每天2 h以上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要低于2 h以下的学生(表3).
表3 河南省7-18岁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续表3
注:1=性别;2=来源地;3=经济发展;4=体育课开设;5=营养摄入;6=作业量/每天;7=静态娱乐时间/每天;8=健身时间/每天.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在营养摄入指标上,无论是何年龄段的学生,肥胖或是超重学生的体质健康及格率都明显低于非超重或非肥胖学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物质生活条件越发丰富,人们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对于身体的营养结构更加注重,很多家长坚信“营养决定心智”,他们认为学生的繁重学业如果没有营养的保证,身体会吃不消的,在社会竞争中会处于下风的.过多的营养和静态化生活方式的追从,使得中小学生出现大量的“小胖墩”.肥胖已经成为我国儿少身心健康的重要隐患[3].少动与营养过剩,使得大量的脂肪堆积在儿少的身体之中,机体呼吸系统长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久而久之,呼气系统在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渐显力不从心,进而出现功能性下降.相关报道已经表明,肥胖儿肺活量指数显著低于体重正常儿童[4].而且,肥胖使得机体活动的灵活性受阻,特别是对关节的运动阻止性较大,极易造成活动性关节损伤,进而弱化了有氧运动的效能.肥胖不仅造成运动不便,还使得学生心理负担加重,进一步制约孩子的活动性外交.再加上诸如大量的作业、游戏等静态活动方式的相映衬,使得学生在肥胖和少动的双重干预下,其体质健康越发堪忧.
本研究还表明,经济发展对于学生的体质影响显著,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明显高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的学生.这可能是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现代性,在无经济之忧下,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到孩子.而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其社会公共服务也较好,人们对于医疗卫生、营养搭配都趋向质量化.调查中也发现,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在中小学的体育健身设施与器材建设方面投入也较大,相对来说,体育活动的社会条件和人文条件都较好,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家庭、社会的体育意识培养.
(1)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评分及格率总体为69.8%,男生及格率高于女生,并呈现显著性差异.体质健康及格率在7-18岁学生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2)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体质健康及格率,除了小学生群体,“好”、“中”地区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都明显高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3)运动对于体质健康及格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学生和有运动习惯的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明显高于体育课开设不正常学校学生和不爱好运动的学生.由于不爱好运动和营养摄入过剩等原因造成的肥胖或超重对学生的健康影响极大.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的价值导向都是影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要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分阶段、分区域、分学段来构建不同的干预措施.从建立完善的青少年保障制度,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营造浓郁的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发展运行机制,从教育体制机制层面,增加学生的健身时空、动态活动方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200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EB/OL].http//WWW.health.gov/paguidelines/guide lines/default.aspsx.[2012-11-13].
[2]张芯,宋逸,杨土保,等.2010年中国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 h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9):781-788.
[3]马军,蔡赐河,王海俊,等.1985-2010年中国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9):776-780.
[4]郭忠琴,乔慧,郑芝凤,等.单纯性肥胖儿童智力、个性、生理指标的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214.
[责任编辑:徐明忠]
Diagnoses of 7-18 year old students’ physique condition in the Henan
WANG Jian,YAO Lei
(Department of P.E.,Chaohu College,Hefei 238000,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aged 7-18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core of physical pass rates was 69.7% in Henan, and it was decreasing with the growing age; Also the students’ physical pass rates took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on different gend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pass rates of those students who obesity or overweight was less than 60%; And found that the pass rates among those who have exercise habit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sedentary studen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Henan province; physical activity
2016-02-03;
2016-04-08
2013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Z229)
汪健(1986-),男,安徽六安舒城人,巢湖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运动生理,体育教育的研究.
G806
A
1672-3600(2016)09-00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