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萍,廖业扬(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新型城镇化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李丽萍,廖业扬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广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对其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阐释“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从城镇化规划制定、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和风险规避四个层面提出当下广西新型城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选择,对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带一路;广西;新型城镇化;SWOT;路径选择
“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新一轮全球化趋势提出的开放型战略构想,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作为“一带”与“一路”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有利于广西借助战略优势、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1.SWOT分析模型
SWOT是英文中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和Threat这四个单词的缩略形式,包括SW(内部条件)和OT(外部环境)两部分[1]189,意指为了预测新生事物的发展趋势,对其存在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在宏观把握事物总体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优化决策方案,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发展平衡性和稳定性的统
一。
作为一种分析模型,SWOT最早由美国的威廉姆森(Williamsio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最初多见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鉴于其分析方式的合理性和内容的系统性,SWOT态势分析法渐受理论界和实业界广泛推崇。学者们纷纷尝试将其用到其他研究领域中来,如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等,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2.运用SWOT模型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新型城镇化问题的可行性
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要求客观认识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劣势,注意区分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因而运用SWOT模型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的内部条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必要且可行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广西是“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所涉国内18个省市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圈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战略定位来看,未来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密不可分。而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广西本世纪头20年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与广西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有时间上的同步性、发展上的契合性。如何把“一带一路”战略融入广西的城镇化进程,客观认识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是广西整体发展规划亟需考虑的关键问题。纵观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概况,新世纪新阶段,广西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无法摆脱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桎梏,城镇化水平低下、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为广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提供机会的同时又面临挑战。运用SWOT的模型工具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态势进行系统而简洁的定性分析,具有理论可能性和现实必要性。
1.创造优势(S)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圈的重要参与者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带一路”战略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互联互通伙伴关系[2]78为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广西各市县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主要表现为:
其一,更强的发展动力。动力源泉在于国家战略规划、政府政策支持、外部竞争压力、扩大开放条件下市场力量特别是产业化驱动、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合作共建驱动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个省份先后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努力争取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作为该战略所涉10个中西部地区之一,广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既享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政策优势又面临着来自其他省份的竞争压力。把支持力、外压力转化成发展力、内动力,有助于“一带一路”框架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
其二,更大的作用空间。广西与东盟“一湾连七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将使广西在原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平台上更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作用空间。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柬埔寨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等合作平台吹响了广西“中国东盟合作新高地”的新号角,为广西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建设平台。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相关项目利于加强广西区域联系、跨区合作,更好地实现区内外城镇建设互联互通的新型目标。例如,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的开通,解决了粤桂铁路无直通的交通难题,大大促进了两广的地域联系、贸易往来,扩大了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空间。此外,“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了广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铁路、公路及航路的互联互通建设,疏通并推动广西的人才流动、物资配置,促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布局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其三,更多的资源共享。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区内外资源、国内外资源增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共享资源。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深化发展,有助于广西形成富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为建立健全广西区域城镇体系提供丰富的国内资源;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中国—马来西亚金融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东兴—凭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了广西区域产业发展的要素流动和资源集聚,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产业合作项目对广西城市发展、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
2.分析劣势(W)
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劣势主要表现为:(1)地形地貌欠佳,影响战略优势发挥。广西总体上呈盆地状,以山地丘陵为主,喀斯特地貌多达37.8%,平地仅占26.9%,地形地貌构造较为复杂[3]74,总体状况要比我国其他沿海省市差,在客观上影响了“一带一路”战略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充分发挥。
减少并克服广西自然环境负面因素,把“一带一路”战略与广西林产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优势。(2)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影响项目合作效益。对比分析2011-2015年广西地区与全国的三次产业比重(如下表所示),不难发现:近5年来,广西第一、第二产业呈逐年递减趋势,但第一产业仍占较高比重,比全国均数高出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全国相比尚相差较远。第二、三产业发展的相对缓慢使广西在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上的瓶颈,从而降低广西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项目的直接效益。(3)海洋科技水平不高,人才资源有待发掘。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广西地区的海洋科技实力备受瞩目。加快船舶、工程装备等海洋设施的建设,是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充分发挥沿江沿海区位优势、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但从广西实况来看,专门的海洋类人才培养机构数量、经费明显不足。广西目前尚无国家级的海洋研究机构,也没有专业性的海洋类高校,区内唯一的涉海类学院——钦州海洋学院只是钦州学院的二级学院,在发掘、培养高层次海洋专业人才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的海洋科技实力尚处于中低水平,无法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相媲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弱“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广西临海优势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广西区域城镇尤其是沿海城镇建设进程中对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1-2015年广西三次产业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对比
3.赢得机遇(O)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一带一路”战略能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政策优势。为了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国家层面频频出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财税、金融、投资贸易、海关和交通运输政策,国家丝路基金和地方版丝路基金相继设立。广西丝路基金分为广西丝路产业基金、珠江-西江产业发展基金、广西公共基础设施PPP产业基金和广西左右江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约500亿元人民币[4],重点投向广西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彰显了“一带一路”战略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的政策优势。(2)“项目”是广西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为广西重大基建项目、产业项目日益明显的国际合作趋势。其着力点在于通过项目合作拓宽融资平台,推动城镇化硬件设施(如城镇公共娱乐、安全设施等)建设,增强城市整体承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再次,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而言,产业城镇化、产城融合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产业聚集,形成区内外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规模效应、扩张效应,带动广西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3)“一带一路”战略注重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够发挥广西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海洋工业、旅游产业,筑牢海洋、山水和边关特色资源的经济链条,为广西尤其是“三沿”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
4.面临挑战(T)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1)国内沿海发达省份的竞争。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其他沿海省份与广西同时掀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潮,且其产业结构、经济成分与周边国家之间有较好的互补性。而作为农业大省的广西,在资源利用、市场份额和发展模式等诸方面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竞争性。再虑及广西北部湾本身在国内沿海港口中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一现实状况,广西在“一带一路”中将面临来自国内沿海发达省份的竞争和挑战。(2)中国—越南关系变化的间接影响。越南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员国之一,也是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主体。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十年来,越南在广西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均名列第一,是广西国际贸易最大成员国。然而,受国别因素、国际交往的影响,中越关系未来变化趋势难以定论,势将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地区的边贸合作进度,给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外来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增加不确定因素。(3)新时期扩大开放形势下政策优势递减的挑战。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扩大开放战略,“经济区”“经济带”“改革试验区”等热门词汇频频出现于各省市的新闻报道中,掀开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各省市力促开放、相互竞争的宏观背景下,广西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面临多方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克服多重挑战,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1.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
有语曰:“善弈者先谋势”。“谋势”即构思、规划,指在开展某项行动之前,事先做好规划,方能统揽全局、运筹帷幄。新型城镇化是广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谋势布局、制定规划。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是广西新型城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步骤。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自治区政府在传统城镇化经验基础上审时度势、理性思考,对新时期广西城镇体系构建、城镇化发展进路的战略统筹。如何结合当下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彰显国家战略目标、政策取向,是自治区政府《规划》修订的重要节点。关于《规划》修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第一,利用“一带一路”战略资本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规划论证广西“制造带”功能体系,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城镇人口就业,发挥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口红利优势;第二,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快各类产业集聚,通过夯实产业基础、扩大产业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城融合,快速提高广西新型城镇化速率和质量;第三,以“一带一路”所涉地区为核心,绘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蓝图,系统规划并合理统筹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科、教、文、卫、体)等重要内容,通过公共资源的配置、生产要素的流动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第四,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实际适时调整相关城镇户籍、住房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措施,提高“人”的城镇化的水平,使广西城镇发展与国家战略实施双管齐下、相互促进,为广西新型城镇化“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2.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安排,优化广西新型城镇化布局
广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通过实施“大城市+大县城”的双管模式,逐渐形成南钦北防、桂中和桂北三大城市片,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从城镇化布局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如大城市太少、中城市辐射有限、小城市动力不足之类的问题。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安排,积极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点镇+小城镇”的现代城镇体系,凸显广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三沿”(沿海+沿江+沿边)优势和战略影响(由上而下的战略推动),是调整广西新型城镇化布局的现实选择。为此,自治区政府在2014出台的《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达成 “1个城区人口超300万(南宁)、1个超200万(柳州)、3个超100万的大城市(桂林、梧州和玉林)、4个50-100万的城市、25 个20-50万的城市以及一批超10万的县城和特色小城镇”[5]的城镇建设目标,旨在构建并形成四大城镇群——以南宁为中心的北海城市群、包括桂林与贺州在内的桂北城镇群、以柳州为重心的桂中城镇群和以梧州为核心的桂东南城镇群,通过布局规划实现“空间”的城镇化。
3.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整合广西新型城镇化资源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延伸多元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城镇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之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广西可通过自然资源、金融资源、交通资源和智库资源的整合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1)合理开发区域自然资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如平果铝、南丹锡等)、生态资源(如桂林岩洞、北海银滩等),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广西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带动本地区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能源开发、农业旅游开发等产业链条。如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合理开发广西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是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
(2)强化多元金融资源支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是相关合作项目开展的前提基础。畅通融资渠道、简化交易程序是建设优质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战略实施的客观要求。“一带一路”战略各类金融园区、交易所和交易平台的建立建成,富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资源。灵活撬动相关金融平台,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撑,将对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钦州、北海和防城港三地的金融同城化改革,整体上提升了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建设的资本利用率和对外竞争力。
(3)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互联互通海陆空交通立体网络的构建与形成。2014年底,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的投产运营密切了广西与珠三角地区、西南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2015年玉铁铁路的开通使广西形成“四港联网”“五龙出海”①此处指的是“益湛铁路、黔桂铁路、南昆-沿海铁路、湘桂-黎钦铁路和玉铁铁路。”的水铁联合交通格局,为广西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作用提供交通保障。[6]44同时,便利的交通条件又能有效促进广西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服务和产业支撑。
(4)充分发挥优质智库资源优势。作为国家倡导实施的一项新兴战略,“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拥有国际、省际及不同区域间的智库资源,各方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呈常态化趋势。广西要充分调动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智库力量,整合利用相关智库资源,同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动性决策研讨,为新形势下的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
4.正视“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问题,健全广西新型城镇化风险防范机制
自2015年3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出台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既有国际层面的风险,亦有国内层面的因素。在国际层面,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2016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排名位于第8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排名靠前[7],且“一带一路”66个沿线国家中有36个国家(包括毗邻广西的东南亚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8]。目前广西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项目集中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投资时间长、收益低的回本风险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金融竞争。投资的目的在于收益,外流资本增值与否将会影响到广西经济大船航行的方向和速度。具体而言,广西资金投放重点是“一带一路”还是“新型城镇化”,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资、融资问题,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给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在国内层面,“一带一路”战略对广西新型城镇化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战略所涉18个省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与广西相比,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模式更成熟,在发展机遇、资源利用等方面将与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广西形成竞争态势;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地方,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口迁移、生活就业和社会治理等问题将会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源,一旦处理不妥就可能引发各类冲突的产生,对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与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亟需建立健全各项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广西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建立起与“一带一路”战略对应的风险控制体系,针对“国别风险”“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形成体系化的战略风险防范、化解和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广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城镇建设有关部门与“一带一路”战略专家组的对接和互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信息与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规避战略实施风险、减少社会治理风险,推进城镇人口、空间和产业三位一体建设的发展目标。
[1]谢佩洪.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刘兴华.“一带一路”与东亚合作[J].天津社会科学,2015(6).
[3]曹冬英.“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的SWOT分析及发展途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5(3).
[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投资论坛在南宁举行[N].广西日报,2015-09-24(001).
[5]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N].广西日报,2014-08-10(005).
[6]向志强.广西完善铁路出海大通道服务“一带一路”战略[J].当代广西,2015(12).
[7]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4-2015[EB/OL].https://www. 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4-2015,2014-08-21/2016-04-06.
[8]“一带一路”沿线PPP投资需求、风险及对策建议[EB/OL]. (2016-04-05)[2016-04-07].http://shanghaibiz.sh-itc.net/article/aroadnew/theoryofaroad/201604/1386820_1.html
(责任编辑:吕增艳)
D633
A
1008—7974(2016)04—0089—0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7.017
2016-05-11
2015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下广西新型城镇化路径创新研究(YCSW2015136)
李丽萍,女,广东湛江人,在读研究生;廖业扬,广西贺州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