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构建创新治理格局

2016-09-06 11:10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体系

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构建创新治理格局

■ 纵观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正加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新的飞跃发展,重塑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动能和格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继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后,时隔38年,中央于5月30日首次召开全国“科技三会。三会召开前夕,中央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描绘了路线图和时间表,重点提出要改革创新治理体系,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最近,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文本基本完成,期间邀请了上百家研究机构、上千名专家参与。

★近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规划文本编制完成,重大专项将继续在战略必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产品和产业。

★科技部披露,目前,新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初步形成,部际联席会议运转良好。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王志刚: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2.陈宝明:创新驱动是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3.孙福全:推进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

1 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延伸,就是用“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来对科技创新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发展目标、资源配置结构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型。

我国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存在突出问题。

主要以科学技术(自然)为治理对象,没有打通从自然科学到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创新的壁垒,没有覆盖从科技研发到科技创新再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科技创新链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同时,科技资源配置手段和方式单一,科技资源配置存在分散重复现象。特别是在创新治理的决策支撑体系中,虽然有一批科技智库机构,但科技智库的咨询意见如何转化成创新驱动力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科技智库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尤其是国家创新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关于科研机构设立、运行、管理的法律规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法律法规等,使得某些创新治理活动无法可依。此外,创新治理体系运行不够有效。政府作为最主要的创新治理主体之一,存在“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政府过多地介入主要应该由市场做的事情,管资金、管项目,而忽视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营造,极大地束缚了整个社会创新活力。

建立创新治理体系,构建创新治理格局。“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实现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创新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政策举措,最大程度地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科研人员和创新者的潜能,释放创新主体的创造激情,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重点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传统“自上而下”管理模式基础上重塑集中和分权相结合的创新治理体系,理顺政府与各创新主体的关系,把政府职能真正定位于营造创新环境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领域。围绕改革创新治理体系,统筹科技、经济、产业、金融等部门的创新管理职能,加强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以及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有效衔接,完善创新治理的决策机制,扩大决策参与范围,引入民间和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创新治理,提高创新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决策看点】

●最近,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在京举行专家咨询会。《规划》全面分析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对科技提出的新要求,对“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制定了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的落实。《规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十大重大专项和十项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四川的优势和特色。

2 更多依托创新型智库,健全创新战略和创新决策咨询机制

【链 接】

福建对“十三五”改善科技创新治理机制作出部署

最近,福建省发布“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对改善科技创新治理机制作出部署。该规划提出,建立和完善科技报告、科技评估、科研信用等基础制度,深入推进科技管理行政权力运行网上公开。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开展区域创新调查,建立创新驱动发展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推进科技智库建设,提升“鼓岭科学会议”品牌与影响力。

资料来源:《福建省“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

改革创新治理体系,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任务,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职责明晰、积极有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治理体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理念、创造新元素、增添新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转变政府创新管理职能,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功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头炮”,必须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在放权的同时,要创新和加强监管,管总量、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评价,切实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去年年底四川省发布《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府职能转变作出制度性安排,提出要减少政府对创新资源的直接分配和对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的干预,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有序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抓好科技类社团等中介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改革,培育一批技术转移、检测检验认证、科技咨询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骨干组织。四川的决定很有借鉴意义。

建立创新决策咨询机制,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智库。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建设,纷纷将科技决策咨询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必要环节。为了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早在2003年我国就开始探索决策咨询机制。着眼于“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中央决定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机制,发挥好科技界和智库对创新决策的支撑作用。去年9月中央发布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组建国家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国际科技创新动向。目前,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决策咨询机制。如2014年贵阳市在贵州大学成立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其成为全国首个专门进行创新驱动战略研究的智库机构,主要为贵阳发展升级版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尤其是下属的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开展大数据理论创新研究,开展大数据发展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战略研究,为推进贵州省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决策看点】

●近日,江苏省出台的《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该省将依托院士、海内外高端专家人才等,以学会组织、高校科协为依托,组建决策咨询专委会,打造江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该省将依托网络,建立科技人才服务、双创服务、科普服务、科技智库和政务信息化等五大平台。

●近日,上海技术转移、科技咨询创新券的首个用户诞生。不同于以往的创新券补贴方式,市科委此次借鉴发达国家政府的做法,尝试建立资金池,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每笔兑换无需按计划项目方式走行政流程,政府部门只做备案。

3 加强创新制度供给,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

【链 接】

四川省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5月17日,四川省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包括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的“科技大数据中心”和“网上科技大市场”,采用O2O服务模式对科技服务供给侧进行改革。“科技大数据中心”将通过移动微平台构建微信息、微社区和微工具,与双创平台联动,开创“无微不至”的科技服务新模式。“网上科技大市场”将打造四川科技资源核心聚集区、创新创业开放服务区,成果转移转化集散地,网上科技资源交易大市场。目前,该平台已整合3家区域平台,30多家专业平台和20多家独立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成了“1+N”的新型第四方平台。

资料来源:《成都日报》2016年5月18日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而重中之重就是科技创新制度的供给,就是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补齐制度短板,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碎片化”等问题。2014年国务院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目前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新的五类科技计划,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现已整合了89项。2016年是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目前,地方也在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山西省为打破碎片化、重复立项、多头管理等顽疾,4月下旬出台科技计划及7个配套专项管理办法。山西省所有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将归口到科学技术费类进行预算,过去由10多个部门管理、分属31个(项)科技计划的管理模式将不复存在,到2017年逐步构建起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新型科技计划体系和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

完善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开放共享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组织架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部门协调等。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目前地方纷纷试水,浙江、安徽、辽宁、四川、陕西、山东、湖北、甘肃等地纷纷上线地方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其中,浙江在2014年10月率先在地方科技系统内启动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将建立浙江科技报告工作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开放共享和公共服务机制、开发利用机制、条件保障机制。今年3月,“广东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已上线使用,超过2000份科技报告,面向社会公众实现共享,《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也即将正式出台。

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创新调查制度,是对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安排。2013年,国家启动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工作组工作,年底监测和评价12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初步确立,2014年,国家在北京、江苏、山东和湖北进行了企业创新活动统计调查试点。去年3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定期跟踪分析政策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今年年初,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组和咨询专家组召开年度第一次会议,听取关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办法(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作为北京市实施创新调查制度的前期探索之一,“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已连续发布了多期,旨在监测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跟踪科技发展新动态,总体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变化和特征。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民居智库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诸葛亮隆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