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新平
儿子的世界我永远不懂
文-刘新平
认真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儿子从来就没有真正按照我的意愿做过一件事情。
是的,一件都没有。
我委实算不得一个称职的父亲。
虽然我极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曾经像天下的所有父亲那样,设身处地给儿子规划未来(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未来),努力为儿子创造成长成才的条件和环境,也曾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跟儿子交流、沟通,但最后儿子的选择与我的期望,总是南辕北辙。有很长时间我都疑惑不已,因为我实在是搞不清楚儿子的脑袋瓜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有一首流行歌曾风靡一时,名字叫《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如果稍加改动,就很能概括我和儿子的关系:儿子的世界我永远不懂!
我对儿子的最大期许,是希望他将来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这样的期许在我当然是有依据的。那时候他还很小,一天晚上我带他到外面玩。他蹲在草坪边上用小铲子挖土。突然,我听见他自言自语般地冒出两句话:灯光闪亮,草儿在发抖!我在边上细细琢磨这两句话,越琢磨越觉得这两句真是绝妙好诗啊!
儿子有这样的天赋,我当然不能让他辜负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的儿童启蒙读物,包括漫画和小人书。我也会有意识地教他背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儿子记忆力很好,背起来声情并茂,很有感觉。我当然喜不自禁。
不过,儿子对玩具的兴趣还是更大一些,特别是玩具车。带他去商店,每次若不给他买几辆,他便赖着不走。所以,他的小房间里,到处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玩具车,手动的,电动的,遥控的,还有那种可以自行组装铁轨、靠电池驱动的小火车。而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用小改锥拆装那些玩具车……
儿子对玩具车的热情持续了很多年,包括整个小学时期。我对他的这一兴趣不以为然,觉得太无聊。他原本可以把摆弄车的时间用来多读些有意义的书的。好在,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几乎每一篇作文,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文。我有时会把他的作文本拿出来,一篇篇仔细读,觉得每一篇都特别棒。记得有一篇记叙文《我的爸爸》,儿子开头第一句就是“我爸头部严重缺毛”——简洁,有力,描写特别到位,简直就是神来之笔。那时,北京市教委有一个《中学生作文平台》,初二下学期,儿子就有两篇作文入选。一遍遍看审读老师的褒奖之词,我心花怒放。我开始为儿子挑选一些名著,放在他书桌和床头,叮嘱他一定好好读。但儿子既无兴致也没有时间,因为他似乎是一夜间迷上了游戏,而且属于很疯狂的那种,除了上学和做作业,他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来打游戏。为了根除他的这一恶习,我使尽浑身解数与他斗智斗勇(相信天下父母大多有类似经历,不细表)。
当儿子对游戏的兴趣渐淡,对摇滚的痴迷又开始占据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到处搜罗黑豹唐朝零点beyond的碟片,整天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听,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天堂乐队的首张专辑《人之初》NO乐队的《庙会之旅》等知名专辑,都被他视若珍宝地藏在自己的书柜里,轻易不让人碰。
因为喜欢摇滚,初三那年他买了一把吉他和一把电贝司,每个周末下午去一个老师家里学琴。正是中考的要紧关头,每次看他背着琴兴冲冲地出门,你可以想见我当时的心情。
儿子喜欢过左小诅咒、臧天朔、周晓欧,但时间都不长,只有许巍一直是他的崇拜对象。他保存着许巍的许多专辑,包括1997年出的首张个人大碟《在别处》。学琴半年后,他已经弹得有模有样了,他购置了监听音箱、声卡、混音器之类的设备,自己在屋里自弹自唱,唱的全都是许巍。我原本也挺喜欢许巍的,他那首“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我觉得无论词曲,都是一流的。可因为儿子走火入魔般地迷他,我讨厌他。
但我后来还是不得不屈服了一次:儿子高考的前一个多星期,许巍在西安举行演唱会,儿子跟我商量,说那是许巍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以后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让我替他搞一张票。我最初以高考为由,坚决不答应。可儿子一次次恳求——记忆中,他好像从来没有因为什么那样子求过我——我最终败下阵来,请西安的一个朋友帮忙弄了两张票,带着儿子坐飞机到西安。那天晚上,许巍和乐队在台上卖力演出,儿子在下面和一群年轻人手舞足蹈,我却因为马上开始的高考心神不宁。第二天一大早,我跟儿子坐飞机回北京。飞机上,儿子的情绪依然很亢奋,不停地跟我说许巍。我胡乱应着,心里反反复复却只有一句话:这个该死的许巍!
高考结果出来;儿子上了北京一所大学,专业是国际贸易。我那时即使不能说完全心灰意冷,至少是放弃了对他曾有过的期许。我想他能上个大学,以后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就阿弥陀佛了。
后来我去学校了解了一下,发现那个专业不错,与美国的宾州州立大学有留学生互换项目,两年后只要语言过关,就可以出国留学。于是我开始督促儿子学英语。他那时周一至周五住校,周六周日回家。我提出给他找一个家教,周末帮他练口语,他推说忙拒绝了。他好像也确实忙。周六下午和周日的上午,基本上都不在家。我开始还不踏实,但见他每次都是背着书包出去,回来后也是呆在房间里弄功课,不像是做什么坏事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有一天,儿子说要跟我谈谈。我刚进他房间坐下,他就说他要退学,去德国留学,学电子机械。听完儿子的话,我立马蒙圈了。楞了半天,我才回过神来:“学国际贸易不是挺好吗?将来工作好找,还体面。电子机械是理工科,你有基础吗?再说你一天德语也没学过,语言关怎么过?”
儿子递给我一张表,是首钢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成教班的年度成绩单,上面工程数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几门课的成绩都是80分以上。“我没跟你说,怕你生气。我报了这个班,周末周日上课,已经学了一年,几门主要的课程都过了。专业基础应该没问题。至于德语,我有决心一年时间拿下来。爸,我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你硬要我学,只是浪费时间。但电子机械是我的最爱,为了去德国留学,我什么苦都愿意受。”
那一刻,我心里骂了无数遍TMD:你个小兔崽子,放着好好的学不上,非要找这没根没底的罪来受。你是让猪油蒙了心了,还是脑袋被门挤了?心里骂归骂,但儿子最后两句话还是让我很触动。罢了罢了,随他去吧!
随后的一年,我被儿子彻底绑架:每天早上8点准时送他去学院路一家德语培训学校学语言,下午5点半接他回家。儿子整个处于一种玩命的状态,学得特别投入。一年后,他通过德语考试,拿到了出国留学的签证……
常有人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沟通和交流不够。全都是屁话。孩子的世界父母不懂是正常的,难道沟通一下你就懂了?说懂的都是假话,是不懂装懂。我觉得父母只要爱孩子并给孩子提供生活的基本条件就可以了。至于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不违法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志趣、爱好和决定,事实将会证明那一切都是徒劳——我曾经对儿子充满期许,并且一厢情愿地想为儿子选一条阳关大道,但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