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侠 何学保
(1.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阜阳 236600;2.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阜阳 236061)
图像能否证史
——以“宰相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二世在一起”为例
金秀侠1何学保2
(1.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阜阳236600;2.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阜阳236061)
英国历史学家彼德·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力图说明的基本论点是: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1]“左图右书”也是我国古代治史传统.近年来,画作、地图、历史事件及实物的照片等可视材料在史学研究、历史学习和考试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史家、教师和命题者的重视.以教科书的编纂为例,人教版的三本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就使用了多达460张各类插图.这些历史图像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了“图像证史”的作用.然而,图像作为“历史证据”,也有自身的缺陷,“一是图像材料珍稀难得,二是图像释读过程充满陷阱.……图像的可信度有多高,其误导程度就有多深”.[2]
在教学中,制约教科书插图“证史”作用发挥的原因有很多,或是教科书插图(含插图的文字解释)本身存在瑕疵;或是教师对插图反映的信息缺乏了解,无法建立起插图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关联.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科书中的插图“宰相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二世在一起”(见下图),就很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导致其“证史”作用大打折扣.
教学中关于这幅插图的疑问颇多,有的来自课堂上学生的困惑,有的来自于集体备课时教师的质疑.师生的疑问主要有两点:第一,德意志统一战争的领导者和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创立者是俾斯麦和威廉一世,此处为什么配发俾斯麦和威廉二世的插图,而不是俾斯麦和威廉一世?第二,照片中坐立的狗,与本课教学主题有无联系?
笔者发现,教科书没有选择威廉一世的插图其实源自一个“美丽的误会”.教科书的第一版,即2004年版配有此图,最初的文字标注为“宰相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一世在一起”,再结合图片下方有关“铁血政策”的解释文字可知,编者原本是要选择俾斯麦和威廉一世的图片,并同教科书“德意志统一”的有关内容相联系,意在强调两人特别是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在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一线师生通过对比图中人物的年龄、相貌,很快发现,插图中的皇帝是威廉二世而非威廉一世.[3]再版时,编者选择了修改插图标注而不是更换图片的方式纠正了错误,将“威廉一世”改为“威廉二世”,保证了插图标注的科学性.但是,这一做法使插图与相关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大大降低,此处配发威廉二世的插图是不恰当的.而且此插图与本课后一幅插图“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形成了时间上的颠倒关系.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和指导.
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发现,两个不同版本的俾斯麦传记都记录了这条狗.德国版传记有这样的描述:“在俾斯麦将要离职的时候,君主送给他一只信物狗.这是二人再次发生冲突的信号.这条黑狗‘极其难看,头很大,双眼流水,胸部瘪缩’,绝对不是良种.俾斯麦说:‘我是君主的大臣,为了躲避这只狗,我要把自己心爱的泰拉斯交给管猎场的人去照顾.当然我可以毒死这只黑狗,但是它的眼睛透着忠诚,我不忍心.’俾斯麦快要被免职时,仍然住在夫里特利士鲁的森林里,跟黑狗作伴.俾斯麦步行或者骑马时,这只难看的狗就一直陪伴着他;他坐在火炉边时,这只狗会把头放在他的膝盖上,寻求抚摸.俾斯麦讽刺地说,因为他是皇帝的臣仆,皇帝希望自己像狗对主人一样地忠诚于他.”[4]这
一段文字来自《俾斯麦传》第五章《逐臣》的“威廉二世”一目,它详细介绍了威廉二世上台后与俾斯麦矛盾冲突直到后者被迫辞职的有关史实,该传记此处的配图“俾斯麦和威廉二世”,恰恰就是本文论及的这幅插图.英国版传记的描述则更为生动地呈现了这一插图的内容:“俾斯麦80寿辰前夕,皇帝宣布要到弗里德里希斯鲁拜访他.这一次他带来一列骑兵中队挥舞佩刀以隆重的仪式向陆军大元帅致敬.老人再次穿上军装,但不得不放弃骑马的希望,支着结实的手杖向皇帝的卫队致意.他身边的大黑狗就像皇帝的卫队一样直挺挺地恭顺地蹲在那里.”[5]根据史料记载的有关俾斯麦下台前后和威廉二世会见的材料可以确定,上述文字反映的俾斯麦和威廉二世的会见和教科书插图一致.事情发生在1895年3月,俾斯麦80岁寿辰前夕,地点是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后的隐居地弗里德里希斯鲁(或译为夫里特利士鲁)庄园.图中的黑狗是威廉二世多年前赠送给俾斯麦的一只非常普通但又具有象征意义的狗.
了解了上述图片背后的故事,不仅可以化解学生课堂上因为好奇而产生的疑问,而且可以建立该插图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人称“铁血宰相”.担任普鲁士宰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他是近代德意志统一和崛起的关键人物,有部分德国史学家甚至使用“俾斯麦帝国”命名当时的德国.俾斯麦出任宰相28年,先后辅佐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在位99天)、威廉二世三代皇帝.1888年,威廉一世的孙子,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年轻的德皇与年老的宰相意见相左,1890年俾斯麦被迫辞职,后长期隐居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教师可以结合与该插图有关的背景知识对其做出如下解读:一方面,即使政见不合,贵为帝国皇帝的威廉二世还要亲赴汉堡郊区为离职多年的元老祝寿,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政治威望之高,可见一斑.用来说明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而另一方面,即使政见不合,被逼辞职,俾斯麦对年轻的威廉二世皇帝仍保持足够敬畏,俾斯麦接受“御赐”的黑狗并长期与其为伴的史实说明了这一点.进而以此来说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明显的专制性残余,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主持内阁的宰相由皇帝任免,只对皇帝负责.
[1][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孔令伟.图像证史,还是一个视觉童话?[J].中国图书评论,2011(6).
[3]刘天明,李远江.对人教版“必修①”《宰相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一世在一起》一图文字说明的疑问[J].中学历史教学,2005(11).
[4][德]艾密尔·鲁特维克.俾斯麦传[M].文慧,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5][英]艾伦·帕麦尔.俾斯麦传[M].张连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